张晓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8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纤维粘连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研究纤维粘连蛋白 (F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5 0例浸润性癌中基底膜及间质FN的表达。结果 癌巢周围基底膜FN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而间质FN的表达与以上二者均无关。结论 癌巢周围基底膜FN的表达对乳腺癌预后评估有意义。
- 张晓娟滕晓东刘宏斌
- 关键词:乳腺癌纤维粘连蛋白淋巴结转移
- 乳腺癌nm2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1998年
- 为研究抗癌基因nm23在乳腺癌的表达及与组织学分型、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S-P法,对35例乳腺良性病变及138例乳腺癌进行nm23检测分析。结果,nm23在乳腺良性病变及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1%(20/35),60.1%(83/138),两者无明显差别,但乳腺癌中nm2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极显著差异P<0.05~0.01。研究表明,nm23不能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但与乳腺癌的分级、转移呈显著负相关。提示nm23在肿瘤的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nm23的检测能预示肿瘤的转移和预后。
- 滕晓东刘宏斌张晓娟高翠玉
- 关键词:乳腺癌NM23基因表达免疫组化
- 纤维粘连蛋白、组织蛋白酶D、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癌巢周围基底膜 FN、Cath-D及 nm2 3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 SP法作 FN、Cath-D及nm2 3染色。结果 :癌巢周围基底膜 FN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与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与否、nm2 3的表达呈正相关 ,而与癌细胞 Cath-D表达负相关。癌细胞 Cath-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而 nm2 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 :癌巢周围基底膜 FN、癌细胞 Cath-D、及 nm2
- 张晓娟滕晓东
- 关键词:纤维粘连蛋白组织蛋白酶D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 7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评价被引量:69
- 2005年
- 目的探讨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诊断和预后分析上采用一种简单实用且重复性好的病理学'标准',以利于GIST的日常病理诊断和生物学行为评价及指导治疗,并对Fletcher等推荐的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表进行评估.方法 85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复习其病理形态学并应用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S-100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31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5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中,GIST 74例,平滑肌瘤和交界性平滑肌瘤8例(食管),平滑肌肉瘤1例(直肠),神经鞘瘤1例(胃),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肠系膜).74例GIST中,发生在胃和小肠的分别为34例和30例,占86.5%,食管3例,胃肠道外(肠系膜、网膜、后腹膜)7例.年龄23~80岁,平均52.5岁,40岁以上者占85%,男性45例,女性29例.镜下观察:梭型细胞型48例,上皮样细胞型10例,混合细胞型16例.瘤细胞呈长、短梭形和圆形,胞质丰富弱嗜酸性,排列呈旋涡状、栅栏状或弥漫巢状.免疫组织化学:85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波形蛋白均阳性,其中74例表达CD117,诊断为GIST,表达形式有弥漫胞膜/胞质强阳性、散在阳性、胞质点状着色等,其中54例同时表达CD34(阳性率72.9%),25例表达SMA,5例表达结蛋白,5例表达S-100蛋白.在85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中,有9例SMA和结蛋白阳性,而CD117和CD34均无表达,诊断为平滑肌肿瘤;1例S-100蛋白阳性,CD117和CD34阴性,诊断为神经鞘瘤.1例除波形蛋白和溶菌酶阳性外,其他抗体都阴性的多形性肉瘤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4例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分为:极低度侵袭危险性3例,低度侵袭危险性15例,中度侵袭危险性36例,高度侵袭危险性20例.31例GIST有随访资料,随访率41.9%,随访时间18~72个月,不同侵袭危险性病例各组以随访结果做出 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比较,P<0.01,显示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学参数评�
- 杨其昌季晓华沈屹韩枋张晓娟刘宏斌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食管鳞癌的表达被引量:1
- 1998年
- 为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关系,对49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单克隆抗体pc10的表达。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强度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成反比,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成正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
- 腾晓东张晓娟刘宏斌
- 关键词:食管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 P_(16)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1998年
- 应用免疫络化S-P法检测88例食管浸润世鳞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阳性率为55.68%(49/88),其阳性颗粒位于细胞浆内;组织学Ⅰ、Ⅱ、Ⅲ级阳性率分予的85.71%(18/21)、55.13%(16/29)、39.47%(15/38)(P<0.01);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阳世事分别为36.36%(12/33),67.27%(37/55)(P<0.01);3年生存率P16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36%和16.67%。结果表明食管鳞癌中P16蛋白的表达可以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转移情况.提示P16蛋白的检测可作为食管鳞癌的重要预后指标之一。
- 滕小东张晓娟刘宏斌于振康
- 关键词:食管肿瘤P16蛋白免疫组化鳞状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