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波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矫治
  • 3篇拔牙
  • 2篇牙矫治
  • 2篇正畸
  • 2篇拔牙矫治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间隙
  • 1篇牙科
  • 1篇牙科焦虑
  • 1篇牙科焦虑症
  • 1篇牙龈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折痕
  • 1篇正畸治疗
  • 1篇三维有限元
  • 1篇三维有限元分...
  • 1篇双颌前突
  • 1篇前突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
  • 1篇酒泉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张晓波
  • 4篇葛振林
  • 2篇韩耀辉
  • 2篇徐庚池
  • 2篇牟兰
  • 2篇姚红梅
  • 2篇尹燕飞
  • 1篇梅妹
  • 1篇胡晓潘
  • 1篇汉媛媛
  • 1篇李珊
  • 1篇王宁
  • 1篇田黎

传媒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研究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牙科焦虑症与特质焦虑的关系,为临床防治牙科焦虑症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90例口腔门诊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牙科焦虑症的报告率为43.33%,不同性别、口腔就诊项目患者的牙科焦虑症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性格、文化程度对牙科焦虑症无显著影响,牙拔除术组改良牙科焦虑量表平均评分最高,焦虑组比非焦虑组的心理焦虑水平高,牙科焦虑症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呈正相关。结论牙科焦虑症在口腔门诊患者中发病率高,性别、就诊项目及心理焦虑情况对牙科焦虑症有影响。
梅妹李珊汉媛媛胡晓潘张晓波
关键词:牙科焦虑症焦虑
非拔牙矫治上牙列重度拥挤1例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重度拥挤非拔牙矫治病例。方法:用磨牙推进器联合MBT直丝弓技术排齐牙列。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直面型维持较好,上下牙列排齐。结论: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磨牙推进器可有效矫治牙列重度拥挤。
牟兰张晓波徐庚池葛振林
不同加载方式滑动法关闭双颌前突患者拔牙间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间隙时不同加载方式下上颌牙列的应力分布和牙位移,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锥形束CT扫描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颌骨及牙列,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Creo软件建立托槽和弓丝实体模型,Pro/Engineer软件实体化后组装,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分析.设计种植体支抗高度为8 mm,分别在牵引钩高度为0、2、4、6、8、10 mm处及弓丝上尖牙远中距离托槽远中翼2 mm、第二前磨牙近中距离托槽近中翼2 mm、第二前磨牙远中距离托槽远中翼2 mm处加载2N力,分析上颌前牙及后牙的初始位移及应力分布,以及上颌(牙合)平面旋转方向.结果 力加载于低位牵引钩(0 mm)时,上颌中切牙顺时针旋转0.021°,上颌第一磨牙向上移动0.005 mm,(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0.012°;力加载于高位牵引钩(10 mm)时,上颌中切牙逆时针旋转0.235°,上颌第一磨牙向下移动0.015 mm,(牙合)平面逆时针旋转0.075°.弓丝加载位置由牵引钩最低点逐渐向后移动时,上颌中切牙顺时针旋转的趋势逐渐减小,上颌第一磨牙颊向移动的趋势逐渐增大.结论 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间隙时可通过调整牵引钩高度和弓丝加力位置,对前牙段旋转和内收、后牙段垂直向位移及(牙合)平面的旋转进行控制.
张晓波尹燕飞姚红梅韩耀辉王宁葛振林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伴双侧上颌尖牙阻生的正畸治疗1例被引量:6
2017年
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且上颌尖牙严重阻生,因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通过上下颌活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使反得以纠正,面型明显改善,保留了牙列的完整性,咬合关系正常。
姚红梅田黎尹燕飞张晓波葛振林
关键词:矫治
正畸拔牙矫治病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矫治病例出现牙龈折痕原因,为临床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拔除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筛查出发生的牙龈折痕病例87例,选择其中一侧出现牙龈折痕,另一侧未出现的病例65例,将出现牙龈折痕的一侧作为实验侧,未出现牙龈折痕的一侧作为对照侧,通过CBCT测量分析,比较两侧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的变化与出现牙龈折痕的相关性。结果:牙龈折痕多发生在下颌,牙周探针牙龈折痕深度下颌均大于上颌。牙龈折痕侧牙槽骨宽度减小、高度降低以及密度减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正畸拔牙矫治病例中牙龈折痕的出现与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的变化具有相关性,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牙槽骨吸收,对软组织支持的丧失,可能是出现牙龈折痕的解剖学因素。
徐庚池张晓波牟兰韩耀辉葛振林
关键词:正畸拔牙矫治牙槽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