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柏林

作品数:2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会议论文
  • 10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动脉瘤
  • 12篇动脉
  • 9篇血管
  • 8篇颅内
  • 7篇血管内治疗
  • 7篇手术
  • 5篇疗效
  • 4篇栓塞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4篇膜下
  • 3篇诊治
  • 3篇诊治体会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显微外科
  • 3篇显微外科手术
  • 3篇后循环
  • 3篇后循环动脉瘤

机构

  • 23篇赣州市人民医...
  • 2篇赣南卫生健康...

作者

  • 23篇张柏林
  • 15篇张震宇
  • 13篇黄锦庆
  • 12篇蒋秋华
  • 10篇胡坤
  • 2篇冯开明
  • 2篇李卫
  • 2篇叶新运
  • 1篇黄驰文
  • 1篇杨瑞金
  • 1篇曾海兰
  • 1篇黄乾亮

传媒

  • 2篇赣南医学院学...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后循环动脉瘤21例病例,21例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均为急性,Hunt—Hess分级I级7例,Ⅱ级5例,Ⅲ级8例,Ⅳ级1例。其中基底动...
张震宇张柏林黄锦庆胡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
文献传递
多模态监测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采用复杂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颈内动脉瘤13例(其中床突段动脉瘤4例、眼动脉瘤6例、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
周小平张震宇黄锦庆胡坤张柏林蒋秋华
关键词:复杂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颅骨缺损成形术后并发癫痫发作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成形术后癫痫发作原因、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颅骨缺损成形术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癫痫发作原因及治疗措施。根据术后是否使用抗癫痫药物分为预防癫痫组(72例)及未预防癫痫组(58例),比较两组癫痫发作发生率。结果 130例患者中术后癫痫发作16例(12.3%),其中局灶性发作11例,全面性发作5例。术后预防癫痫组癫痫发作情况与未预防癫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存在潜在的致痫灶,术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脑组织损伤,硬膜破损是颅骨缺损成形术后癫痫发作的可能诱发原因,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预防性用药可以降低术后癫痫发作。
张柏林张震宇李卫黄乾亮叶新运
关键词:颅骨缺损成形术痫性发作并发症颅骨缺损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初步临床评价
2022年
评价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通过MMA栓塞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15例患者,总结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复查CT或MRI评估血肿进展和复发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1例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共16病侧血肿成功地进行了MMA栓塞治疗,其中行单纯MMA栓塞3病侧,行MMA栓塞联合钻孔引流术13病侧。其中采用Onyx 胶栓塞4病侧,PVA颗粒7病侧、Glubran 胶5病侧;术后1例出现头痛症状,余14例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接受了随访,术后3个月均未发生血肿进展。结论 MMA栓塞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一种新的安全的治疗方法,血肿复发率低。
张柏林张晶吴达星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脑膜中动脉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缺血(ECI)患者的影响。方法 7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2组均给予高血容量、高灌注压、高血液稀释度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的0.9%Na Cl;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g,加入0.9%Na Cl 100 m L中,30 min内滴注完毕,每日2次。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分别为(7.36±5.42),(10.71±4.39)分;Barthel评分分别为(49.20±13.32),(37.58±11.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95.38±19.60),(118.25±17.94)cm·s^(- 1);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分别为12.82%(5/39例),33.33%(13/3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的比例为79.49%(31/39例),对照组为58.97%(23/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分别为(93.26±13.71)U·m L^(-1),(5.29±0.53)nmol·m L^(-1),(63.29±10.58)mol·L^(-1);脑脊液SOD、NO、MDA分别为(61.34±4.26)U·m L^(-1),(4.40±0.25)nmol·m L^(-1),(1.83±0.37)mol·L^(-1)。对照组血清SOD、NO、MDA分别为(80.20±11.59)U·m L^(-1),(6.74±0.32)nmol·m L^(-1),(50.91±9.37)mol·L^(-1),脑脊液SOD、NO、MDA分别为(54.29±6.64)U·m L^(-1),(5.12±0.83)nmol·m L^(-1),(1.50±0.24)mol·L^(-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血清及脑脊液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缺血患者CVS发生率。
黄驰文黄锦庆张柏林
关键词:依达拉奉注射液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脑缺血
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后循环动脉瘤21例病例,21例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均为急性,Hunt—Hess分级I级,7例,Ⅱ级5例,Ⅲ级8例,Ⅳ级1例。其中基...
张柏林黄锦庆张震宇蒋秋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
文献传递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总结颅内夹层动脉瘤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颅内夹层动脉瘤11例病例。10例破裂出血,1例未破裂;Hunt—Hess分级I级1例,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2例。动脉瘤位置:椎...
张柏林黄锦庆张震宇蒋秋华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文献传递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张柏林
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张柏林
早期开颅夹闭治疗高分级颅内破裂动脉瘤
目的评价早期开颅夹闭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32例在发病72小时接受手术夹闭治疗的Hunt-Hess IV-V级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行格拉斯哥转归评分量表(G...
周小平张震宇黄锦庆胡坤张柏林蒋秋华
关键词:手术治疗预后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