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柳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原虫
  • 5篇兔脑炎原虫
  • 4篇睾丸
  • 4篇睾丸间质
  • 4篇睾丸间质细胞
  • 4篇细胞
  • 4篇小鼠
  • 4篇间质
  • 4篇虫病
  • 3篇教学
  • 3篇成年
  • 3篇成年小鼠
  • 2篇医学细胞生物...
  • 2篇原虫病
  • 2篇生物学
  • 2篇獭兔
  • 2篇转运体
  • 2篇自然感染
  • 2篇慢性
  • 2篇慢性感染

机构

  • 10篇江苏大学
  • 7篇解放军军需大...
  • 4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6篇张柳平
  • 11篇潘耀谦
  • 7篇段艳
  • 7篇邵根宝
  • 3篇金洁
  • 2篇龚爱华
  • 2篇夏志平
  • 1篇刘兴友
  • 1篇邹啸环
  • 1篇李瑞珍
  • 1篇杜凤移
  • 1篇刘志科
  • 1篇孙玉倩
  • 1篇王帅
  • 1篇魏野

传媒

  • 8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Agricu...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功能检测被引量:5
2013年
为建立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分离纯化的睾丸间质细胞进行睾酮分泌功能检测,对成年小鼠睾丸组织进行I型胶原酶消化、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细胞纯度用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3β-HSD)染色鉴定。将分离纯化的睾丸间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基础睾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培养条件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培养上清中的睾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能获得高纯度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95%),培养的睾丸间质细胞具有分泌基础睾酮以及对hCG刺激反应的能力。提示采用该方法对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具有高效性、可用性,通过该方法获得的睾丸间质细胞是体外研究药物对睾酮分泌功能影响的良好模型。
张柳平邵根宝潘耀谦
关键词:睾丸间质细胞成年小鼠
半胱亚磺酸脱羧酶和牛磺酸转运体mRNA在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为检测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是否存在牛磺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D)和牛磺酸转运体(TauT)mRNA的表达,通过Percoll分离液分离纯化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运用RT-PCR方法测定睾丸间质细胞中CSD和TauT 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存在CSD和TauT mRNA表达。说明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能通过CSD途径合成牛磺酸以及睾丸间质细胞可能存在牛磺酸的转运活动。
张柳平潘耀谦邵根宝
关键词:睾丸间质细胞
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初探
2008年
现从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成就感、妥善组织学习竞赛、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邵根宝金洁龚爱华张柳平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学学习动机
LSD1、NDRG1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作用关系。方法取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通过shRNA方法建立诱导型干扰LSD1的SKOV3细胞株(LSD1-shRNA-SKOV3),将其分为对照组、Dox组、转染组和联合组。对照组用水处理,Dox组用100 ng/m L Dox处理,转染组转染NDRG1 siRNA,联合组转染NDRG1 siRNA的同时加入100 ng/m L Dox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4组LSD1、NDRG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对照组和Dox组NDRG1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二甲基化(H3K4me2)程度;Transwell小室测算4组细胞迁移率。结果 Dox组、转染组、联合组、对照组LSD1mRNA表达分别为0.407±0.029、0.936±0.024、0.413±0.018、0.941±0.035,蛋白表达分别为0.306±0.013、0.879±0.036、0.341±0.057、0.893±0.052,Dox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Dox组、转染组、联合组、对照组NDRG1 mRNA表达分别为0.791±0.045、0.107±0.016、0.165±0.021、0.239±0.027,蛋白表达分别为0.907±0.005、0.130±0.006、0.216±0.019、0.358±0.062,Dox组、转染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与Dox组、转染组相比,P均<0.05。Dox组、对照组细胞NDRG1基因启动子区H3K4me2水平分别为3.32±0.41、0.83±0.17,两组相比P<0.01。Dox组、转染组、联合组、对照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21.75%±1.816%、79.13%±2.561%、40.13%±2.039%、68.91%±3.167%,Dox组、转染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与Dox组、转染组相比,P均<0.05。结论 LSD1基因沉默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能力降低,NDRG1基因沉默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能力升高;LSD1通过降低NDRG1基因启动子区域H3K4me2水平,抑制NDRG1的表达,从而促进卵巢癌SKOV3细胞转移。
邵根宝王冉冉魏野金洁张柳平
关键词:表观遗传调控
兔脑炎原虫病防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兔脑炎原虫病是由兔脑炎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该虫可感染各种动物和人。其中以兔的感染较为严重 ,且多为隐性或慢性感染。因此对兔脑炎原虫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显得非常重要。过去对此病的诊断通常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法或血清学等方法 ,而且没有有效防治该病的措施。随着近年来国际上对此病研究的深入 ,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诊断技术如 PCR技术和透射电镜术等 ,并能用一些药物进行防治 ,如阿苯达唑和多胺等。
张柳平段艳潘耀谦
关键词:慢性感染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6
2013年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医学院校生物学专业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和实验考核改革等几方面的必要性谈几点体会。
张柳平邵根宝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半胱亚磺酸脱羧酶和牛磺酸转运体mRNA在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表达
2014年
为检测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是否存在牛磺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D)和牛磺酸转运体(TauT)mRNA的表达,通过Percoll分离液分离纯化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运用RT—PCR方法测定睾丸间质细胞中CSD和TauT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存在CSD和TauTmRNA表达。说明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能通过CSD途径合成牛磺酸以及睾丸间质细胞可能存在牛磺酸的转运活动。
张柳平
关键词:睾丸间质细胞成年小鼠转运体脱羧酶PERCOLL
自然感染兔脑炎原虫獭兔肾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运用透射电镜术、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流式细胞术对11只自然感染兔脑炎原虫獭兔的肾脏进行了细胞凋亡研究,5只健康长耳白兔用作对照。结果表明,凋亡细胞多见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初期的凋亡细胞,其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集,边缘化,粗面内质网增多、扩张呈泡状;后期的凋亡细胞,其细胞质浓缩,细胞膜起泡,细胞核分裂成块状,最后形成膜包裹的凋亡小体。TUNEL法检测,病变轻微的细胞,胞核微缩,胞膜增厚;病变严重的细胞,其胞核体积明显缩小,胞膜皱缩,最后形成膜包裹的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病兔可呈现明显的亚“G1”峰,凋亡细胞百分比与对照兔相比差异极显著(P=0101),且病兔肾细胞的周期也有所改变。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测的病兔肾上皮细胞凋亡数均高于对照兔。
张柳平潘耀谦段艳
关键词:自然感染獭兔原虫粗面内质网上皮细胞核分裂
PBL教学模式引入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医学留学生这个特殊的授课群体,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意义深远。文章探讨了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引入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优势、实施过程以及存在问题和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
邵根宝金洁龚爱华张柳平杜凤移彭婉昕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PBL教学模式留学生教育
扫描及负染电镜在兔脑炎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12只临床表现头颈歪斜、昏睡、震颤、局部或全身轻瘫的可疑为兔脑炎原虫病的獭兔 ,对其肾脏皮髓交界和尿沉渣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和负染电镜观察 ,看到了大小为 1~ 1 .5× 1 .4~ 2 .5μm,形态呈卵圆形和杆状的兔脑炎原虫。阳性检出率为 1 0 0 %。说明扫描及负染电镜术是诊断兔脑炎原虫病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技术。
张柳平段艳潘耀谦夏志平邹啸环
关键词:原虫病阳性检出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