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缨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I与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比较MRI和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 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 ,术前均进行了MRI和CT检查 ;比较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MRI除了对肿瘤内钙化的显示率低于CT外 ,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形态学的观察普遍优于或等于CT ,尤其对叶间胸膜及横膈胸膜增厚的显示、肿块侵犯胸壁或膈肌以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的显示优于CT。恶性胸膜间皮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 ,而在T2 WI及增强T1WI上绝大部分呈高信号。结论 :与CT比较 ,MRI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更具指导意义。
- 罗良平张缨陈金城林志超吴何嘉朱彬夏建东
- 关键词:胸膜肿瘤间皮瘤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 :16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延迟 2 5s,门静脉期延迟 60s ,以 3mL/s团注造影剂 80~ 10 0mL。测量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 ,计算肿瘤 -胰腺密度差 ,同时对胰腺周围血管进行观察评价。结果 :肿瘤的平均CT值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为 (4 7± 8)HU、(5 3± 10 )HU ;正常胰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值分别为 (10 9± 16)HU ,(76± 13)HU ;肿瘤 -胰腺密度差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各为 (70± 18)、(2 3± 12 )HU ,二者差异明显 (P <0 0 1)。胰周动脉侵犯在动脉期显示好 ,静脉侵犯在门静脉期显示好。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获得最大的肿瘤 -胰腺密度差 ,动脉期结合门静脉期对胰周血管侵犯的评价更全面 ,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准确性。
- 曾秋华罗良平王贵良奉吉坤张缨
- 关键词:胰腺肿瘤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肿瘤诊断胰腺癌
- 高分辨MRI对胸膜病变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highresolu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HR MRI)对胸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例正常志愿者和 4 4例胸膜病变患者行常规MRI和HR MRI检查 ,对其中 2 0例进行了图像对比噪声比 (CNR)与信号强度比 (SIR)的测量 ,比较分析常规MRI和HR MRI对胸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HR MRIT1WI对 5例正常人胸壁主要结构的显示情况明显优于常规MRT1WI (P <0 .0 0 5 )。在HR MRI与常规MRI比较中 ,2 0例胸膜病变的CNR及SIR的绝对值前者均高于后者 (P <0 .0 5 )。HR MRI对胸壁或膈肌浸润的发现率较常规MRI要高 ,而对弥漫性胸膜增厚、纵隔胸膜受累和不规则环绕形胸膜增厚的发现率与常规MRI相当甚至更差 ,但上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常规MRI与HR MRI+常规MRI对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 72 %、88% ,特异性为 5 3%、75 % ,正确率为 6 8%、84 % ,阳性预测值为 82 %、90 % ,阴性预测值为 4 4 %、6 9%。但常规MRI与HR MRI相结合对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与单纯的常规MRI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HR MRI提高了图像空间分辨率 ,增加了胸膜病变与肋间肌信号的对比 ,并且可以清楚地显示最内肋间肌及其内侧的胸膜外脂肪线等邻近胸膜的胸壁深层结构 。
- 罗良平赵相胜林志超张缨陈金城王自能
- 关键词:胸膜病变胸壁发现率胸膜增厚CNR
-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胸膜病变(恶性79例,良性40例)患者的CT检查资料,评价CT对良恶性胸膜病变尤其是MPM与其他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胸膜病变侵犯纵隔内结构、膈肌及胸壁等CT征象仅见于MPM与其他恶性胸膜病变(OMPD)。环绕形胸膜增厚在MPM、OMPD的发生率分别为52%、20.4%,良性胸膜病变(BPD)则无一例出现此征象。纵隔胸膜受累增厚在MPM组占92%,而OMPD和BPD分别为37%和5%,不同组别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节状胸膜增厚、胸膜增厚大于1cm在MPM与BPD之间及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MPM与OMPD之间的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叶间胸膜不规则增厚在MPM与OMPD之间以及MPM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胸膜病变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纵隔的关系,有助于MPM与OMPD及BPD的鉴别诊断。
- 罗良平张缨林志超陈金城王自能
- 关键词:胸膜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