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颢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脐带间充质干...
  • 5篇间充质
  • 4篇脐带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人脐
  • 2篇人脐带
  • 2篇人脐带间充质...
  • 2篇免疫调节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核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单核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机构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张颢
  • 5篇陈志哲
  • 4篇韩忠朝
  • 4篇龚伟
  • 4篇刘拥军
  • 3篇张浪辉
  • 3篇池颖
  • 2篇孟磊
  • 1篇韩之波
  • 1篇赵辉
  • 1篇孟磊

传媒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在低浓度血清培养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密度梯度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脐带MSC建立的饲养层培养,通过计数细胞、半固体培养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以评价脐带MSC的支持造血功能和抗凋亡作用。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单个核细胞总数及集落形成细胞(CFC)显著高于单培养组(P<0.01),且单个核细胞凋亡率低于单培养组(P<0.01)。结论:体外证实脐带MSC具有促进造血和抗凋亡作用。
张颢龚伟孟磊池颖陈志哲刘拥军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质干细胞胎血单核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来源于许多组织,如骨髓、脂肪、胎盘、头皮组织及胎儿的各种组织。他具有多项分化能力,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成肌细胞和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等,因此MSCs作为细胞治疗应用于心脏修复、骨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1,2]。MSCs最重要特点是能够逃避免疫识别、抑制免疫反应。本文试将关于MSCs对免疫调节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期为MSCs临床治疗GVHD和免疫性疾病作一参考。
张颢陈志哲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特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初步探讨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标准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cord derived mesenehymal stem cells,LJC-MSCs)分离方法,通过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安全性、免疫学特性及临床治疗移植...
张颢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特性
文献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方法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建立从足月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和体外传代培养技术,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双酶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采用软琼脂克隆实验以观察脐带致瘤性。结果成功建立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扩增的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贴壁细胞均表达CD105、CD44、CD13和CD29,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CD45和内皮细胞表型CD31,不表达CD106、CD166和HLA-DR;细胞倍增时间为30 h,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78.84%和11.16%,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软琼脂中无克隆形成。结论双酶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方法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性,无致瘤性,为建立间充质干细胞库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颢龚伟韩之波赵辉张浪辉陈志哲刘拥军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调控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研究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异源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从脐带中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纯度;用Brdu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UC-MSCs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4+、CD8+水平检测及UC-MSCs对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且用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4、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从脐带获得的MSC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其不表达HLA-II抗原。对PHA刺激的脐带血T淋巴细胞,UC-MSCs对其的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呈细胞数量剂量依赖性;UC-MSC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体系中,CD8+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UC-MSC抑制了共培细胞养体系中IFN-γ分泌,然而促进了IL-4的分泌,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UC-MSCs抑制PHA刺激的T淋巴的增殖,能够改变T细胞亚群及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这种抑制特性表明,UC-MSCs对免疫反应具负调节作用,可能为GVHD的防治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有助于UC-MSC的临床应用。
张颢龚伟孟磊池颖张浪辉陈志哲刘拥军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质干细胞脐带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以足月胎儿脐带分离的MSC和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供体,化疗预处理后NOD/SCID小鼠作为受体。将小鼠随机分为以下3组(每组10只):单纯化疗组,仅做化疗预处理,不输注任何细胞;单移植组,化疗后输注单纯脐血单个核细胞(1×107/只);共移植组,化疗后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1×107/只)和脐带MSC(1×106/只)。移植后第3、7、14、21、28天分别计数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观察其变化;移植后第6周计算小鼠的生存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内人CD45+细胞的表达(即植入率)。结果共移植组小鼠移植后第14、21天外周血白细胞[分别为(5.73±0.38)×109/L、(5.90±0.42)×109/L]明显高于单移植组[分别为(3.30±0.58)×109/L、(4.83±0.41)×109/L],差异有显著性(P<0.05)。移植后第6周,共移植组小鼠骨髓人CD45+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而两组小鼠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异种异基因小鼠脐血移植模型,脐带MSC作为一种新来源的MSC,能够促进造血重建,提高植入率,有望应用于临床共移植治疗中。
张颢龚伟孟磊池颖张浪辉陈志哲刘拥军韩忠朝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单个核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