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云强

作品数:46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2篇细胞
  • 14篇脊髓
  • 13篇脊髓损伤
  • 12篇雪旺细胞
  • 8篇干细胞
  • 7篇蛋白
  • 6篇周围神经
  • 6篇分化
  • 6篇成骨
  • 5篇神经元
  • 5篇病理
  • 4篇软骨
  • 4篇软骨素
  • 4篇软骨素酶
  • 4篇丝素
  • 4篇细胞移植
  • 3篇腰椎
  • 3篇生物相容
  • 3篇生物相容性
  • 3篇椎间盘

机构

  • 4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天津市口腔医...
  • 8篇军事科学院系...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天津理工大学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日照市人民医...
  • 2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石家庄市中医...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6篇徐云强
  • 21篇冯世庆
  • 12篇陈旭义
  • 8篇马信龙
  • 8篇王沛
  • 6篇李瑞欣
  • 6篇刘洋
  • 6篇张振辉
  • 6篇李岩
  • 6篇郭巍
  • 6篇段会全
  • 6篇刘迎节
  • 6篇朱双龙
  • 4篇刘英富
  • 4篇杨晓青
  • 4篇宁广智
  • 4篇孙超
  • 4篇李东
  • 4篇李晓寅
  • 4篇班德翔

传媒

  • 9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医用生物力学
  • 4篇山东医药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化纳米诱导骨的构建及促进兔横突间融合的研究
2009年
我们研制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人工膜材,作为毛细血管网的基质材料,同步构筑血管化纳米诱导骨,并应用于兔横突间融合部位,观察其能否促进脊柱融合,分析其作用机制,探讨应用潜力。
郭洪刚刘静马信龙刘海峰姚康德刘印忠许可徐云强
关键词:横突间融合诱导骨血管化纳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毛细血管网
不同方法诱导脂肪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通过比较化学和生长因子两种不同诱导方法,观察评估脂肪干细胞(ADSCs)向神经元样细胞(NLCs)分化,并探讨诱导分化机制.方法 取SD大鼠腹股沟和腹膜后脂肪分离培养获得ADSCs,取其第3代细胞进行流式细胞表型鉴定(CD29、CD34、CD45、CD73、CD90、CD105)并进行实验诱导.分为化学诱导组[DMEM/F12 +5 mmol/L β-巯基乙醇(β-BME)+2%二甲基亚砜(DMSO)+ 200 μmol/L丁酸酯羟基茴香醚(BHA)]和生长因子分步诱导组[第1步:DMEM/F12+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EGF)+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2% B27;第2步:DMEM/F12+ 10 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10 μg/L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1 μmol/L维甲酸(RA)].每天在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并在第3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诱导后神经细胞特异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核蛋白(NeuN)、抗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第3代ADSCs细胞表型CD34(0.57%)、CD45(0.67%)、CD29(99.38%)、CD90(96.21%)、CD73(99.80%)和CD105(97.97%).化学诱导组在诱导24 h后即出现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表达Nestin和MAP-2,但其诱导后形态在第5天出现逆转且在第7天有部分细胞开始死亡;生长因子诱导组诱导3d时Nestin表达,1周后MAP-2、Neun和GFAP表达逐渐增加,诱导生成稳定NLCs.结论 化学诱导AD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速度较快,但其性质不够稳定,形态出现逆转且伴随细胞死亡;生长因子法能够实现稳步诱导,诱导生成的NLCs更符合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要求.
徐云强张振辉陈旭义李东冯世庆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分化神经元样细胞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症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4~71岁,平均51.2岁;病程2~50个月,平均11个月.病变位于上胸段(T1~T4)4例,中胸段(T5~T8)7例,下胸段(T9~T12)10例;合并黄韧带骨化9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8例.11例行后路椎板切除术,10例行侧前方减压术.结果 后路椎板切除手术时间90~240 min,平均140 min.侧前方减压手术时间110~360min,平均240min.术后患者症状未加重,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蛛网膜下腔感染和伤口感染.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8~15分,平均(9.17±1.63)分;其中神经功能改善率8例为优,6例为良,5例为可,2例为差,优良率为66.7%.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8~15分,平均(10.23±1.64)分;其中神经功能改善率8例为优,7例为良,4例为可,2例为差,优良率为71.4%.结论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黄韧带骨化,后路椎板切除术和侧前方减压术有较好疗效.
孙景城冯世庆马信龙雪原王沛徐云强
关键词:胸椎椎管狭窄
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6基因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6 (IL-6)基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IL-6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载体(Ad-IL-6-GFP)及空载体(Ad-GFP)感染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L-6 mRNA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周期;细胞迁移实验和黏附实验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IL-6腺病毒载体感染脊髓星形胶质细胞96 h后,Ad-IL-6-GFP组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d-G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结果显示,Ad-IL-6-GFP组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与Ad-G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IL-6基因减少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G1期[(5.40±0.90)%]的比例,而S期[(7.26±0.40)%]和G2期[(83.52 ±0.50)%]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与Ad-G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迁移实验和黏附实验结果显示,IL-6载体能够促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论 IL-6腺病毒载体能够促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周期进程、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
刘涛曹富江徐云强冯世庆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脊髓星形胶质细胞INTERLEUKIN-6
硫酸软骨素酶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评价该方法的疗效。[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利用Impactor model II型脊髓打击器制造T10节段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实验组应用硫酸软骨素酶ABC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脊髓运动功能评分(BBB法)、神经电生理(SEP&MEP)检查和BDA神经顺行示踪以及NF-200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评价各组疗效。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手术4周后BBB行为功能评分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组较对照组功能恢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空洞和瘢痕较对照组少;BDA示踪显示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有较多的神经纤维穿过缺损部位。NF-20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软骨素酶ABC能降解胶质瘢痕中主要的抑制分子CSPGs,改善脊髓损伤后局部轴突再生的抑制性微环境,从而能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
徐云强冯世庆王沛马信龙宁广智班德翔
关键词:脊髓损伤软骨素酶
生物材料功能化表面对巨噬细胞极化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炎症是关节置换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常需要二次手术进行修复,易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经济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受不同刺激所表达的功能表型即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延长的M1极化可导致长期炎症的延续,及时有效的M2巨噬细胞表型会增强骨生成、细胞因子分泌以及随后的骨整合,对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炎的发展与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外基质局部微环境作为巨噬细胞活化、迁移、增殖与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者主要通过生物材料的表面性能(表面形貌、润湿性、化学组成、生物蛋白)同巨噬细胞之间的串扰联系进行深入了解。巨噬细胞作为一种效应细胞,能够通过对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与生理环境接触形成的理化环境进行感知,同时做出复杂的时空间细胞功能响应。对近年来巨噬细胞极化与材料表面性能相关发现进行总结与归纳。
刘洋程威芮忠颖张凌韬徐云强徐云强李瑞欣
关键词:假体植入表面性能
淫羊藿苷对过载损伤后成骨细胞凋亡和骨架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过载损伤后成骨细胞的凋亡和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应用4点弯曲加载装置模拟过载损伤力学环境,建立过载损伤模型,依据力学加载前后是否加入药物干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给药组、单纯损伤组、预防给药组和损伤治疗组。应用细胞流式术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应用特异性荧光染料分别标记微丝蛋白和细胞核,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过载损伤组的凋亡率最高,单纯给药组最低(P<0.05);在过载处理组中,与单纯过载损伤组比,预防给药组的凋亡率最低(P<0.05)。单纯过载损伤组的细胞皱缩变形,微丝排列紊乱,骨架排列疏松,轮廓模糊,骨架甚至出现破碎等现象。预防给药组细胞骨架形态变化不大,细胞核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淫羊藿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载损伤后成骨细胞的凋亡,维持细胞骨架稳定。
刘迎节侍才洪陈凡平郝宝辉李昊李军徐云强李瑞欣张西正
关键词:过载成骨细胞淫羊藿苷凋亡细胞骨架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讨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域轴突再生情况和功能恢复。[方法]利用Impactor ModelⅡ打击器制成30例T10脊髓损伤模型,分组为:实验对照组(DMEM细胞培养基),损伤后3 d HCMNCs移植组,损伤后14 d HCMNCs移植组,每组10例。以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BDA顺行示踪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轴突再生情况,结合对各组实验动物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行为学评分(BBB评分),综合评估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NCs移植治疗能够明显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功能恢复,损伤后14 d HCMNCs移植组优于损伤后3 d移植组,各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MNCs在体内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损伤后14 d是移植的较为理想的时间。
宁广智冯世庆班德翔徐云强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轴突再生
与雪旺细胞共培养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大鼠SCs对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诱导分化效应,为神经组织工程寻找理想种子细胞提供参考。方法取新生1-2 d 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Cs,并行S-100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取成年雄性SD大鼠腹股沟和腹膜后脂肪组织,差速贴壁法纯化获得ADSCs并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型CD29、CD34、CD45、CD73、CD90和CD105。取原代SCs和第3代ADSCs按2∶1比例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实验组),以单纯培养ADSCs作为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培养14 d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神经元核蛋白(neuronal nuclei protein,Neu N)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表达情况,并计算阳性细胞率。结果成功分离培养ADSCs并能连续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其高表达CD29、CD90、CD73和CD105,低表达CD34和CD45。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实验组共培养后原本呈梭形的ADSCs以胞核为中心收缩,胞体折光性增强,胞体伸出多个长而粗的突起;对照组ADSCs形态无显著变化。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染色示,共培养后14d实验组均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MAP2、NeuN、GFAP,且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Cs与ADSCs非接触共培养,两者不仅能够共生,且SCs能显著促进AD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张振辉李东孙凯李瑞欣朱祥陈旭义徐云强
关键词:神经组织工程雪旺细胞脂肪来源干细胞共培养诱导分化
力学调控长链非编码RNA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0年
随着第3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组织工程的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力学调节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成骨分化中起重要作用。力学因素调控相关的LncRNAs,然后LncRNAs通过转录、转录后以及表观遗传等多层次发挥调节作用,进一步调控骨相关细胞功能。LncRNAs也可能作为力学响应分子参与MSCs成骨分化、骨重建以及骨骼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
程威林祥龙张扬刘洋朱双龙朱双龙刘迎节徐云强徐云强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