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小明

作品数:32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地震
  • 10篇地震带
  • 10篇南北地震带
  • 10篇层析成像
  • 8篇地壳
  • 6篇青藏高原
  • 6篇接收函数
  • 5篇噪声
  • 4篇地震学
  • 4篇地幔
  • 4篇远震
  • 4篇远震层析成像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东部
  • 4篇面波
  • 4篇背景噪声
  • 4篇成像
  • 4篇成像研究
  • 3篇低速层
  • 3篇地壳速度

机构

  • 24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作者

  • 32篇徐小明
  • 13篇丁志峰
  • 5篇张风雪
  • 4篇李永华
  • 4篇吕苗苗
  • 4篇史大年
  • 4篇高家乙
  • 3篇李红谊
  • 3篇宫猛
  • 3篇李信富
  • 3篇郭慧丽
  • 2篇周建超
  • 2篇许健生
  • 2篇隗永刚
  • 2篇叶庆东
  • 1篇宁杰远
  • 1篇李大虎
  • 1篇贾晋生
  • 1篇范建柯
  • 1篇王小凤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学报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地质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地学前缘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台阵地震学方法及对间断面结构的研究进展
2014年
地震台阵是为了监测核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震观测系统。近年来,地震台阵被推广到地球内部速度间断面的研究中并极大地推动了地震学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处理台阵资料的技术方法,如聚束、倾斜叠加、N次根叠加、频率波数法以及相位加权叠加等,并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提取微弱但相关信号方面,重点讨论相位加权叠加方法及现有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这些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记录的信噪比,高质量的台阵数据使得地球内部速度结构的成像研究更加精细。
吕苗苗徐小明
远震层析成像在柴西狮子沟构造背景研究中的应用
2009年
利用2004—2007年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地区布设的地震台站的连续观测资料,挑选远震P波到时,采用远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进行反演处理,获得了该地区地下三维速度结构图象.反演结果表明,在研究观测地区西南侧存在一近北西走向的低速异常体,以较大倾角向北东方向插入;在该低速异常体的北部、东北部和东部环绕着相对高速的异常,其走向和分布范围基本与狮子沟背斜构造一致.
徐小明马寅生史大年王小凤尹成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走时残差远震层析成像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邻区地幔转换带结构研究
徐小明
柴西狮子沟地区地震层析成像研究
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地区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带,但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地表侵蚀强烈,地形起伏大,严重影响了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开展。根据天然地震方法具有地震波信息丰富,受地表观测条件影响小,并且勘探成本低等优点,在国家油气办的资...
徐小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地震层析成像地震定位接收函数
文献传递
南北地震带及其邻区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研究
南北地震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块体边界带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地震活动频繁,自1970年在这里便发生了60多个6级以上的强震,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8.0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
徐小明丁志峰
文献传递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及其邻区地幔转换带结构
2020年
通过处理Chin Array计划二期和三期台阵中823个台站的远震波形数据,共获得174 562个高质量的P波接收函数,采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开展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及其邻区的地幔转换带结构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地幔转换带的厚度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幔转换带厚度变化幅值在235—280 km范围内,具有分区特征;阿尔金断裂带东部和汉诺坝火山以北厚的转换带异常可能与冷的岩石圈拆沉有关;河套盆地和阴山造山带附近分布着相对薄的地幔转换带,这可能暗示了该地区存在热的地幔物质上涌或岩浆活动;渤海湾盆地下方厚的地幔转换带异常可能是冷的太平洋板片西向俯冲并滞留于地幔转换带所致。
徐小明吕苗苗丁志峰
关键词:接收函数间断面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结构及云南鲁甸、景谷地震深部孕震环境被引量:30
2014年
通过联合解释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Rayleigh波群速度频散和固定地震台站的远震接收函数,构建了青藏东南缘3维地壳剪切波速度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结构具有强烈的横向不均一性.该区地壳厚度变化强烈(30~ 65km),其总体趋势是东南浅、西北深.研究显示该区存在2个明显的壳内低速异常带,其中中地壳(15~ 20km)低速带主要分布在腾冲、川滇菱形块体内部;而25~40km深度范围的中、下地壳低速带主要出现在研究区的北部,而在四川盆地和研究区南部则普遍缺失.鲁甸地震所在地震带的上地壳表现为高速异常,中、下地壳范围内存在2个显著的壳内低速带.鲁甸地震主震及其多数余震分布在高速的上地壳之中.与之不同,景谷地震序列及其所在思茅-普洱地震带下方没有显著的壳内低速带的出现,但其上地壳则表现为S波低速异常,该上地壳低速异常可能与地壳强烈破碎及断层/微裂隙中的流体有关.
李永华徐小明张恩会高家乙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结构联合反演接收函数
云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和地震活动性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云南(21-29°N,97-106°E)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国大陆碰撞带的东缘,是中国大陆最活跃的地震活动区域之一,其地震活动频度高、震级大、分布广,属于板缘、板内地震混合型地区.本研究采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在南北地震带南段布置的367个流动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波形数据,人工挑选出良好约束的,ML震级〉3.0的近震P波走时数据,采用VELEST算法,联合反演得到了研究区的一维P波速度结构和震源参数.结果表明,云南地区一维P波速度模型在0和30 km之间速度介于5.96-6.60 km/s之间;在30到40 km之间的下地壳P波速度值为6.60-6.80 km/s;上地幔顶部平均P波速度为7.80 km/s,低于全球大陆速度模型均值(8.04-8.10 km/s).基于新模型的地震活动性分析表明云南地区地震事件大多发生在中上地壳(〈20 km),约20 km处地震活动性最强且各个震级范围地震均有发生,可能指示该深度范围活跃的构造运动和复杂的应力状态。
高家乙李永华徐小明张风雪
关键词:地壳速度结构地震活动性
南北地震带及其邻区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研究
2012年
南北地震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块体边界带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地震活动频繁,自1970年在这里便发生了60多个6级以上的强震,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s8.0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强烈地震的发生与地壳和上地幔深部结构、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该区域下方深部结构对进一步认识深部孕震构造环境和大陆岩石圈动力学结构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收集近些年中国地震局在该区域布设大量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器所记录的地震数据,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获取了研究区下方的壳幔结构信息,以此来研究介质物性的空间分布和深部孕震构造环境。
徐小明丁志峰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地壳厚度泊松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深部结构青藏高原东部
青藏高原东部基于噪声的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研究
本次研究区域的主要构造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界,其以西为松潘一甘孜褶皱系,以东为四川盆地。该区域也是中国大陆强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分辨率的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来研究该区域的面波群速度分布特征,从而为...
宫猛李红谊徐小明李信富贾晋生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