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徐德伟

徐德伟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小波
  • 2篇小波方法
  • 2篇黄河源区
  • 1篇地下水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被
  • 1篇周期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篇万力
  • 2篇梁四海
  • 2篇徐德伟
  • 1篇张建锋
  • 1篇陈江

传媒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河源区枯季基流的周期变化规律与成因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小波变换、小波系数方差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沿水文站1955—1999年枯季3月基流量周期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显著周期振幅的不稳定性,计算同周期枯季基流与气象要素的小波系数的相关系数,分析了枯季基流变化趋势及显著周期的气象成因,解释了三次断流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源区枯季基流量存在一个强趋势项、7—8年与3—4年两个显著周期.强趋势项决定了枯季基流量的总体变化规律;受其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源区枯季基流量呈现枯-丰-枯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还表明枯季基流量的强趋势项为气温所致;两个显著周期为降水所致.文章根据地下水、枯季基流及气象要素间的关系,推知源区地下水位变化也存在强趋势、7—8年与3—4年周期.50年代以来,源区地下水位的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规律.1999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源区地下水位仍然较低.
梁四海万力张建锋徐德伟
关键词:地下水小波方法周期
黄河源区基流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08年
选用改进的加里宁方法计算出源区的基流量,利用小波变换、小系数方差等方法分析了1955~1999年基流量周期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显著周期振幅的不稳定性,计算同周期基流量与气象要素的小波系数的相关系数,判定了基流量变化趋势及显著周期的气象成因,确定了三次断流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源区基流量存在一个强趋势项、7~8a与3~4a两个显著周期。强趋势项决定了基流量的总体变化规律。受其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源区基流量呈现枯-丰-枯的变化规律。强趋势项与两个显著周期的叠加是基流丰枯变化的本质,是历史上三次断流的根本原因。计算结果还表明,基流量的强趋势项为气温所致,两个显著周期为降水所致。源区植被覆盖率与基流指数成负相关关系,当植被覆盖率增加20%时,基流指数将减少10%以上。
梁四海徐德伟万力陈江张建锋
关键词:植被小波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