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旭仲

作品数:283 被引量:1,467H指数:1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8篇期刊文章
  • 7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1篇手术
  • 71篇麻醉
  • 57篇神经阻滞
  • 50篇超声
  • 47篇镇痛
  • 42篇超声引导
  • 36篇比卡因
  • 34篇术后
  • 34篇臂丛
  • 34篇布比卡因
  • 32篇硬膜
  • 32篇硬膜外
  • 29篇臂丛神经
  • 26篇芬太尼
  • 25篇臂丛神经阻滞
  • 21篇异丙酚
  • 21篇坐骨
  • 21篇罗哌卡因
  • 21篇丙酚
  • 20篇老年

机构

  • 141篇温州医学院附...
  • 90篇温州医学院附...
  • 59篇温州医科大学
  • 19篇温州医学院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市中医院
  • 2篇浙江省平阳县...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 1篇宁波大学医学...
  • 1篇北京阜外医院

作者

  • 283篇徐旭仲
  • 44篇余微萍
  • 36篇寿红艳
  • 33篇刘乐
  • 32篇王权光
  • 28篇李挺
  • 27篇陈丽梅
  • 26篇张旭彤
  • 26篇金胜威
  • 20篇连庆泉
  • 19篇苏尔瞻
  • 17篇金烈烈
  • 16篇施克俭
  • 15篇郭献阳
  • 14篇吴道珠
  • 13篇刘付丽
  • 13篇陈鸿飞
  • 12篇许峰
  • 12篇黄品同
  • 11篇周日永

传媒

  • 57篇温州医学院学...
  • 28篇中华麻醉学杂...
  • 14篇浙江创伤外科
  • 1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1篇浙江医学
  • 9篇温州医科大学...
  • 9篇2006年浙...
  • 8篇浙江临床医学
  • 8篇2005年浙...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2007年浙...
  • 5篇肝胆胰外科杂...
  • 4篇中国疼痛医学...
  • 3篇放射免疫学杂...
  • 3篇中国医药
  • 3篇2006年浙...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11篇2017
  • 15篇2016
  • 17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5篇2011
  • 13篇2010
  • 18篇2009
  • 32篇2008
  • 15篇2007
  • 29篇2006
  • 25篇2005
  • 16篇2004
  • 11篇2003
  • 13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2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肪乳剂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中IL-6、TNF-α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reperfusion)所致肺损伤的大鼠中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脂肪乳剂处理组(ILP组)和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所有大鼠均进行下肢缺血3小时,再灌注3小时,ILP组大在再灌注前给予20%的脂肪乳5ml/kg;IR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实验末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后取血浆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验末取部分左上肺进行病理观察及PMN计数,其余左上肺用于肺湿/干重比(W/D)。结果与IR组比较,ILP组肺W/D比值和血浆中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PMN)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脂肪乳剂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降低血浆中炎症介质有关。
夏芳芳施克俭金周晟陈鸿飞徐旭仲
关键词:脂肪乳剂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炎症因子
罗哌卡因用于非住院手术病人腰麻的可行性被引量:6
2002年
本研究拟评价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腰麻用于非住院手术病人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比较.
金胜威徐旭仲余微萍许峰毛毅姜爱芬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麻可行性并发症
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坐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坐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连续60例行单侧下肢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单侧坐骨神经经典入路阻滞和后路腰丛阻滞。穿刺时定位点局...
华平安郑浩徐旭仲郭献阳倪剑武方向宇
文献传递
剖胸术后持续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复合液硬膜外镇痛对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8
1997年
以双盲法比较剖胸术后病人采用0.125%布比卡因和0.33×10-3%芬太尼复合液持续硬膜外镇痛(Ⅰ组,n=10)和硬膜外推住吗啡镇痛(Ⅱ组,n=10)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用疼痛4点VRS法和镇静程度5点法评估镇痛、镇静效果,观察镇痛前后肺功能、BP、HR、R、SpO2变化和副作用。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后均出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Ⅰ组镇痛后1h和24hVC、FVC、FEV1.0、PEF较疼痛时显著升高(P<0.05),R次数下降(P<0.01);Ⅱ组镇痛后24hVC比疼痛时升高(P<0.01)。两组病人镇痛后V50、V25均无明显改变。Ⅰ组恶心发生率1/10例,Ⅱ组尿潴留发生率6/10例。24h时Sthe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问比较。Ⅰ组起效快(P<0.01),咳嗽VRS评分高(P<0.01),镇痛后VC、FVC、FEV1.0、PEF均较Ⅱ组高(P<0.05)。提示。硬膜外持续输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复合液术后镇痛止痛效果更好,对术后肺功能改善更显著。
徐旭仲应斌宇杨拔贤苏尔占余微萍
关键词:镇痛开胸术布比卡因芬太尼
右美托咪啶抑制麻醉诱导期的血压抑制以及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效应部位浓度为2 μg/L);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和芬太尼(效应部位浓度为2 μg/L).应用靶控灌注系统给予异丙酚和芬太尼实施麻醉.记录患者心脏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诱导期和插管期的参数变化.结果 诱导麻醉后,研究组患者的SBP[127 mmHg(1 mmHg =0.133 kPa)]较对照组患者的90 mmHg显著升高(P<0.05).实施插管后,对照组患者的SBP达到了160 mmHg,而研究组患者的SBP没有明显变化.由气管插管造成的SBP显著增加占研究组病例的3%,远低于对照组(70%,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联用能抑制实施麻醉造成的血压降低以及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李宇吴柳青林峥徐旭仲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芬太尼麻醉血液动力学
胃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分析被引量:2
1998年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30例健康对照人员及20例晚期胃癌、11例直肠癌病人,分别测定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一天以及手术后七天患者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和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结果分别为TNF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一天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手术后七天升高,与对照组和手术前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IL-2表现为手术前、手术后一天、七天均降低,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术前与术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别,而手术组呈现升高现象,与对照组没有差别;EGF表现为术前、术中、术后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后有所改善。因此,对手术后病人进行动态检测细胞因子,对恶性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判断均有指导意义。
温怀凯张信良王玲莉郑志强徐旭仲李小永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人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应用腹膜透析维持肾脏衰竭患者生命已经成为主要方法之一。但腹膜透析置管术对麻醉的要求却有其特殊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是一项腹壁区域阻滞新方法[1,2],该方法是否适合腹部短小手术未见报道。
刘付丽唐红丽董晓西施克俭郑浩徐旭仲
关键词:腹膜透析置管术腹横肌超声引导社会老龄化面神经阻滞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围麻醉期ANP RIA变化
1997年
本文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围麻醉期心钠素(ANP)的变化。 材料和方法 34例(男22,女12)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年龄3~39岁,平均12.8±8.7岁,体重11~65kg,平均29.6±15.8kg;室缺18例,房缺6例,法乐氏四联症6例,法乐氏三联症3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心功能Ⅰ~Ⅱ级26例,Ⅲ级8例。 麻醉前用药为安定、哌替啶和东莨菪硷。不合作小儿采用肌注氯胺酮入睡,全麻诱导用安定-芬太尼-潘库溴铵,气管插管后静脉持续泵注芬太危10μg/kg,并间歇静注潘库溴铵,体外循环(CPB)前后视麻醉深浅情况吸入1~2%异氟醚维持全麻。CPB方法为浅低温停循环、无血预充法。总体外时间56.4±26.4分,主动脉阻断时间35.2±19.1分。 分别在麻醉前(T_0)、手术开始前(T_1)、CPB前(T_2)、CPB15~30min主动脉开放前(T_3)、CPB40~70min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开放后平行循环时(T_4)、术毕(T_5)、术后4小时(T_6)、术后22小时(T_7)共8个时间点从桡动脉采血,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并测定T_1、T_2、T_3、T_4、T_5的中心静脉压(CVP)。分离血浆,血浆标本置于-70℃冰存,集中用放免法检测ANP。所获数据采用配对和团体t检验及相关分析处理。 结果 一、心钠素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较麻醉前降低(p<0.05)。
张信良温怀凯徐旭仲连庆泉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ANP放射免疫分析
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中毒犬的血流动力学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30%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心脏抑制时血流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学影响。方法14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犬静脉输入布比卡因,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基础值的60%,布比卡因心脏抑制的中毒模型造模成功。实验组静脉注射30%脂肪乳剂负荷量3ml/kg,然后10min均速输入3ml/kg脂肪乳剂。对照组以同样速度和容量输入生理盐水。观察两组犬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在布比卡因停止输注时和停药后240min内采集动脉血,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药浓度,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经30%脂肪乳剂治疗后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均显著上升(P〈0.05),并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布比卡因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4)分别为(192±35)mg·L^-1min^-1和(271±81)mg·L^-1·min^-1,AUC(0-∞)分别为(231±62)mg·L^-1·min^-1和(368±140)mg·L^-1·min^-1;表观分布容积(Vz)(4.5±1.1)L/kg和(3.3±0.9)L/kg。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AUC(0-t)、AUC(0-∞)下降、Vz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止布比卡因输注后45~240min实验组的布比卡因血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乳剂改善布比卡因心脏中毒时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脂肪乳剂使布比卡因的药物分布改变是解救局麻药中毒的机制之一。
王权光刘乐徐旭仲陈丽梅陈莺王万铁吴辉
关键词:布比卡因毒性脂肪乳剂血流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胸膜腔注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在胸腔镜肺部手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胸膜腔注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在胸腔镜肺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部手术ASA I^III级的患者3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5例,关胸前两组患者均由手术医生直视下在胸膜腔放置2条导管:1条胸腔闭式引流管,1条细导管(硬膜外导管)。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均常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后送术后恢复室,待患者完全清醒,能配合评估VAS时,A组通过留置的硬膜外导管往胸膜腔内注射0.75%罗哌卡因20ml,B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同时两组患者均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10min;记录两组患者胸膜腔用药前以及用药后5min、15min、30min、2h、4h、6h和8h的VA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胸膜腔用药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用药后5min、15min、30min、2h、4h的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A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胸膜腔注射罗哌卡因是胸腔镜肺部手术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可以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胸膜腔注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可以明显降低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张绿秀张序忠吴安生陈思思徐旭仲
关键词:胸膜腔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镇痛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