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莉

作品数:19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风湿
  • 4篇心脏
  • 4篇隐球菌
  • 4篇球菌
  • 4篇风湿热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心脏炎
  • 3篇隐球菌性
  • 3篇球菌性
  • 3篇脑膜
  • 2篇心脏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迷走性
  • 2篇血管迷走性晕...
  • 2篇隐球菌性脑膜...
  • 2篇运动后
  • 2篇晕厥
  • 2篇树突

机构

  • 19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江西省胸科医...

作者

  • 19篇徐莉
  • 8篇彭福华
  • 7篇刘佳
  • 7篇李敏
  • 5篇钱孝贤
  • 5篇朱洁明
  • 5篇吴琳
  • 5篇梁宇恩
  • 4篇谢旭晶
  • 4篇周彬
  • 3篇余步云
  • 3篇王萱
  • 2篇陈磷
  • 1篇巫世瑶
  • 1篇董睿敏
  • 1篇席云
  • 1篇刘金来
  • 1篇周汉建
  • 1篇钟秀风
  • 1篇魏秋静

传媒

  • 3篇新医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率减速力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本院同时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24 h DCG)监测的住院患者共270例,同时收集患者吸烟史、血脂、血糖、血压等临床指标。根据冠状动脉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心率减速力(DC值)、心率加速力(AC值)和猝死危险分层的差异,判断DC值、AC值和猝死风险分层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 A)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载脂蛋白B(Apo B)则较对照组下降(P<0.05)。相比对照组,冠心病组的DC值明显下降,AC值明显升高,猝死危险分层则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C值与猝死危险分层、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均呈负相关,AC值与猝死危险分层、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猝死危险分层与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减速力能够定量评估自主神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范围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吴琳梁宇恩徐莉刘定辉周彬郑振达钱孝贤朱洁明陈磷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
健康年轻人的右胸导联心电图图形分析
背景:右胸导联心电图是诊断患者是否存在下壁心肌梗死及右室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Q波、ST段抬高都是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但是部分健康人群的右胸导联中也可见Q波和ST段抬高.因此,正确识别右胸导联的Q波和ST段抬高,鉴别右室心...
吴琳朱洁明周彬徐莉梁宇恩钱孝贤
关键词:右胸导联心电图疾病发生率
风湿热并发心脏炎的早期诊断
谢旭晶徐莉余步云
GSK3抑制剂CHIR99021调控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分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糖原合酶激酶-3(GSK3)抑制剂CHIR99021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诱导分化为运动神经元的影响,分析其促进分化的最适浓度。方法在分化早期加入不同浓度CHIR99021培养i PSC 6 d,并依此将其分为对照组(0μmol/L)及1、2、3、4μmol/L组。分别在诱导分化早期、中期、晚期对各组细胞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在分化早、中、晚各期,细胞计数显示CHIR99021浓度越高细胞数量越多。早期,0~3μmol/L组神经干细胞标志物SOX1表达量无差异,4μmol/L组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中期,0~3μmol/L组运动神经元前体标志物Olig2的表达量随CHIR99021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而4μmol/L组则稍低于3μmol/L组(P<0.05);晚期,2~4μmol/L组的细胞成功表达成熟运动神经元标志物胆碱乙酰转移酶(Ch AT),而0~1μmol/L组未表达。结论在神经分化的早期应用一定浓度的CHIR99021可以促进i PSC的细胞增殖,提高分化效率,并最终诱导其成为成熟运动神经元,其中3μmol/L为诱导最佳浓度。
易寰谢冰冰刘本刘佳李敏徐莉钟秀风彭福华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
英夫利西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2010年
目的 总结英夫利西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服用MTX治疗已达3个月且剂量稳定在10~20 mg/周,至少4周,病情中重度(DAS28>3.2)RA患者9例,第0、2、6、14及22周接受英夫利西静脉输注,收集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结果 8例患者完成了治疗.1例因疗效欠佳提前退出治疗.用药前DAS28为4.9±0.8,用药第26周DAS28为2.94±1.0,5例患者DAS28与基线比较改善达1.2以上(达EULAR反应良好标准),3例患者DAS28与基线比较改善0.6~1.2(达EULAR疗效反应中等标准).不良反应4例,其中3例为一过性转氨酶轻度升高,未予处理,可自行恢复;上呼吸道感染1例,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消失.3例患者抗核抗体(ANA)治疗前阴性,治疗后阳性;1例ANA治疗前阳性,治疗后阴性.结论 英夫利西联合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有效、安全.用药后ANA转为阳性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黄建林巫世瑶徐莉曹双燕古洁若
关键词:英夫利西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
非AIDS相关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及头颅磁共振成像特点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非AIDS相关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CM)的临床及头颅MRI特点。方法收集确诊为非AIDS相关新型CM的126例患者的既往病史、家禽接触史、临床资料、脑脊液及头颅MRI结果,按是否有可明确影响免疫功能的基础病分为无易感因素组和有易感因素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型CM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和白细胞数升高,脑脊液糖降低。无易感因素组71例(56.3%),有易感因素组55例(43.7%),乙型病毒性肝炎(28例,50.9%)为主要易感因素。无易感因素组的家禽接触史为19.7%,高于有易感因素组的4.0%(P<0.05),有易感因素组脑膜刺激征阳性率56.4%和脑脊液糖2.1 mmol/L(中位数),高于无易感因素组的43.7%和1.61 mmol/L(P均<0.05),2组在头颅MRI表现脑膜强化及累及脑实质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CM确诊依靠病原学诊断,主要表现为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升高,在头颅MRI主要表现为脑膜强化及累及脑实质病变,具有一定特点,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李敏刘佳易寰徐莉彭福华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磁共振成像
心电散点图在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RR-Lorenz散点图和时间RR散点图的图形特征,探讨心电散点图技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RR-Lorenz散点图和时间...
吴琳徐莉周彬梁宇恩钱孝贤朱洁明陈磷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
近十年风湿热的演变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近十年风湿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风湿热患者共315例,分为2组,1985—1995年就诊的为A组,1997-2007年就诊的为B组,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男:女为1:2。心脏炎、多关节炎仍是最常见的症状。与A组比较,B组低热、心脏炎增加,心力衰竭减少,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阳性率下降。B组的Jones诊断标准(1992)符合率为61.4%,2002-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76.4%。提示风湿性心脏炎诊断,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1%和71.4%,A组链球菌多糖抗体(A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3%和70%。B组35例随访了5~10年的患者风湿热复发率为62.8%,仅1/3进行了规范二级预防,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无规范二级预防的患者。结论近十年轻症心脏炎增加;PCA、ASP提示风湿性心脏炎价值较大;应更加注意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加强二级预防。
谢旭晶徐莉陈璘魏秋静余步云
关键词:风湿热心脏炎链球菌
伴发病对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究伴发病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327例非HIV非器官移植的患者基于入院时是否存在伴发病分为研究组(隐脑+伴发病172例)和对照组(隐脑无伴发病15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入院后首次脑脊液特征等)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伴发病的数量及种类对隐脑+伴发病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糖和氯化物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10周的抗真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1,P=0.033);研究组中临床治疗成功与治疗失败患者在伴发病数量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伴有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治疗失败的人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时有伴发病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失败率更高,不良的预后结果与入院时伴发病数量无关,而与合并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有关。
徐莉陈灼林刘佳李敏朱灿胜易寰彭福华
关键词:伴发病隐球菌性脑膜炎
舍曲林联合两性霉素B抗不同基因型隐球菌的效果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究舍曲林(SERT)及其联合两性霉素B(Am B)抗不同基因型的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效果。方法通过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的方法对63株脑脊液隐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鉴定,并参照微量稀释法(M27-A3及M27-S4)对菌株进行体外单药[Am B、5-氟胞嘧啶(5-FC)、SERT]药敏实验及以分数抑菌浓度指数(FICI)为判定指标的联合药敏(Am B+SERT;Am B+5-FC)实验。结果 63株隐球菌中有59(93.6%)株为新型隐球菌,基因型均为VNI,其余4(6.4%)株为格特隐球菌,其中有3(4.8%)株为VGI,1(1.6%)株为VGⅡ。在Am B、5-FC、SERT的单药药敏实验中,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均为VNI型,但各个基因型的药敏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药敏实验中,Am B+SERT与Am B+5-FC有相似的协同作用比例(98.4%vs.92.1%),且前者的FICI更小(P<0.001)。结论舍曲林对不同基因型的隐球菌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与Am B联合使用时能够发挥协同杀菌作用,推测舍曲林具有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应用前景。
徐莉黄凡华邹碧姬陈灼林席云彭福华
关键词:隐球菌舍曲林基因型体外药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