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5篇病毒
  • 4篇慢性
  • 3篇血清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米夫
  • 3篇拉米夫定
  • 3篇拉米夫定治疗
  • 3篇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合酶
  • 2篇PCR
  • 2篇YMDD变异
  • 2篇HBV

机构

  • 9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生物技术公司

作者

  • 9篇徐蓓
  • 7篇姚光弼
  • 6篇朱玫
  • 2篇杨敏燕
  • 2篇计焱焱
  • 2篇唐生杰
  • 1篇朱琪泉
  • 1篇汪月娥
  • 1篇郑静华
  • 1篇吕屏

传媒

  • 3篇肝脏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荧光信号引物PCR定量测定血清HCV-RNA的实验室评价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对Amplisensor荧光标记HCV定量PCR方法进行实验室考核。方法28例抗HCV(+)、定性PCR(+)的血清标本,用于重复性测定;20例健康人血清用于正常值测定;5例定性PCR(+)和5例定性PCR(-)标本用于Amplisemsor和branch-DNA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孔间变异系数(CV)为 20.6%,操作者间CV为 43.8%,批内 CV为 61.9%,批间CV为85.1%。20例健康人血清测定值均小于最小检测浓度,即102拷贝/ml。用Amplisensor和branch-DNA两种方法对5 例定性PCR(-)标本测定,Amplisensor和branch-DNA均为阴性;对5 N定性PCR(+)标本测定,Amplisensor均为阳性,HCV-RNA的浓度为 2. 5 × 105拷贝 /ml~ 1. 7 ×106拷贝 /ml, branch-DNA方法有 2例未能检出。结论 Amplisensor HCV定量 PCR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好,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评估。由于批内、批间变异系数较大,试验与操作均应严格规范。
徐蓓朱玫姚光弼
关键词:HCV-RNA核酸定量血清诊断PCR
用PCR法检测HBV DNA的评价
1996年
聚合酶链反应(PC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研究和诊断中显示了良好的价值,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限度。现将这方面的简况叙述于下。
徐蓓
关键词:HBV乙型肝炎病毒
抗-HEV-IgM对戊型肝炎诊断的意义
1996年
为探讨患者循环中抗-HEV-IgM和IgG对戊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本文对1992年至1995年期间357例急性肝炎标本进行了抗-HEV-IgM检测,对其中127例同步作了抗-HEV+IgG测定。结果表明:抗-HEV-IgM经戊肝急性期后很快下降,而抗-HEV-IgG则经历了急性期、恢复期乃至更长的时间。还发现在单纯HEV感染和HEV+HAV感染中,抗-HEV-IgM反应形式基本相同,但抗HEV-IgG不同。单纯HEV感染中,抗-HEV-IgG从急性期急剧上升至95%后,恢复期仍维持在81.8%的较高水平,而在HEV+HAV合并感染中,急性期和恢复期抗-HEV-IgG仅分别为23.9%和12.5%,和单纯HEV感染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表明:抗-HEV-IgM检测对诊断急性戊型肝炎较抗-HEV-IgG更有价值。
徐蓓姚光弼
关键词:戊型肝炎血清学诊断免疫球蛋白M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调查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INNO LIPA反向线形探针杂交法 ,对来自我国南方 (上海、武汉、徐州 )、北方 (北京、天津 )和东北 (大连、沈阳 ) 7市的10 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CV基因型调查。结果 ①地域性 :HCV 1b是最主要的基因型 ,其检出率达 83 17% ,其中东北 2市 (72 2 2 % )低于北方 2市 (87 6 5 % ,P <0 0 1) ;2型的检出率较低 ,仅占6 86 % ;其余为 1b和 2型及 4h的混合型 ;②性别 :女性感染 1b的比例较高为 93 6 1% ,与男性 75 %比较 ,有极显著的统计意义 (P <0 0 1) ;③年龄 :1b检出率在 <30岁、30~ 49岁和 >5 0岁年龄组 ,分别为77 77%、83 92 %和 90 90 %。④感染时间 :1b的检出率在 >10年和 <10年感染期的病人中分别为10 0 %和 80 43% (P <0 0 1)。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和地域性、感染者的年龄、性别和感染时间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徐蓓吕屏朱玫姚光弼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年龄
PCR检测HBV-DNA不同试剂和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1998年
本文对目前部分市售的HBVPCR试剂进行了灵敏度和检测率的测定,并在检测HBV低水平感染中,用PCR和斑点杂交作了比较。结果不同公司试剂盒的HBV-DNA最低检测浓度从0.1fg到1pg不等,同一公司不同批号的HBV-DNA最低检测浓度也从100fg到100ag不同,差达103~104倍。PCR和斑点杂交在三组不同乙肝标志组中的阳性检测率为HBsAg(+)HBeAg(-)抗HBe(-)组:PCR70%,斑点杂交46.4%;HBsAg(+)HBeAg(-)抗HBs(+)组:PCR35.7%,斑点杂交2.9%;HBsAg(-)抗HBe(+)抗HBs(+)/HBc(+)组:PCR16.6%,斑点杂交3.3%。三组检测率均P<0.01。因此,目前市售的HBVPCR试剂必须标化。
徐蓓唐生杰朱玫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HBV-DNA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时其病毒发生YMDD变异的临床影响及处理被引量:19
1999年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病毒发生YMDD变异对临床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66例病人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d)48周,20例病人服用安慰剂作对照共12周,12周结束后继续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共36周。每隔4周检测一次血清HBV DNA、ALT和YMDD变异,到治疗48周为止。结果 治疗48周结束时,共有18例病人出现YMDD变异,变异率为20.9%。其中2例在服药36周时发生变异,其余16例在服药48周时发生。服药48周时,变异者和非变异者的ALT和HBV DNA的检测结果:变异者分别为(36.2±46.1)U/L和(14.3 ± 27.2)pg/ml,非变异者分别为(20.4 ± 12.5)U/L和(2.5 ± 6.1)pg/ml,经Wilcoxson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生变异的18例病人继续服药,其中2例病人出现病情的急性发作,分别于80周和92周停药。经临床对症治疗,ALT均恢复正常。其余16例病人继续服药至104周。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YMDD变异,一旦病人因YMDD变异出现病情急性发作,应停用拉米夫定。
姚光弼杨敏燕计焱焱朱玫徐蓓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病毒变异YMDD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发生YMDD变异的检测被引量:18
1999年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的检测方法,对用拉米夫定治疗52周出现耐药的病人进行检测。方法从88例治疗病人中选择10例服用该药后HBVDNA转阴(<1.6pg/ml),52周时又反跳≥20pg/ml的病人,用 PCR后直接测序的方法,分别对 0周和 52周标本进行 HBV DNA聚合酶活性区域的测序。结果 10例服药52周后HBV DNA反跳病人中7例测得HBV YMDD变异。其变异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YVDD有5例,有核苷酸A741→G,均伴有A669→C的变异。第二种类型为YIDD有2例,有核苷酸G743→T,其中1例还有T781→C。结论少数病人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可能和HBV YMDD变异有关。
徐蓓姚光弼程新建朱琪泉
关键词:乙型肝炎拉米夫定HBVYMDD变异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10年临床研究
姚光弼计焱焱徐蓓朱玫汪月娥杨敏燕郑静华唐生杰
该研究完成拉米夫定Ⅱ、Ⅲ、Ⅳ期,恩替卡韦Ⅱ、Ⅲ期临床试验,并递交了总结报告;对拉米夫定治疗的病人进行长期(5年)随访,对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发生病毒变异对临床影响、耐药病毒的检测及治疗后获得血清转换的持续性进行了研究。该研...
关键词: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似物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血清转换的持续性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的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血清转换率及多元因素对两者的影响。方法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天服用拉米夫定100 mg,持续5年。出现血清转换后, 继续服拉米夫定6个月以上(每3个月随访1次,至少2次以上),仍为乙型肝炎e抗原(-)和抗-HBe(+), 则停药并继续随访6-12个月。所需观察项目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病毒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 载量及基因分型、YMDD变异等。结果(1)共有26例患者出现血清转换。总血清转换率为32.10% (26/81)。第1-5年,每年累积的血清转换率为16.05%、19.75%、27.16%、28.40%和32.10%。(2)停药后4例出现复发,持续血清转换率为84.62%(22/26)。(3)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近期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血清转换率与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呈正相关,与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呈负相关。持续血清转换与血清转换后继续服药时间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血清转换后继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以上,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持续转换。对持续血清转换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P<0.05)。
朱玫徐蓓姚光弼
关键词: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转换血清病毒学肝炎E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