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慈勤英

作品数:97 被引量:920H指数:1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经济管理
  • 59篇社会学
  • 15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贫困
  • 16篇社会
  • 13篇救助
  • 11篇社会救助
  • 9篇人口
  • 9篇就业
  • 8篇农村
  • 7篇再就业
  • 7篇社会支持
  • 7篇失业
  • 7篇计划生育
  • 6篇低保
  • 6篇最低生活保障
  • 6篇保险
  • 6篇城市贫困
  • 5篇失业者
  • 5篇贫困人口
  • 5篇教育
  • 5篇老年人
  • 5篇家庭

机构

  • 42篇武汉大学
  • 3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6篇华中师范大学
  • 9篇湖北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3篇华中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大连市委党校
  • 1篇华中电管局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5篇慈勤英
  • 6篇兰剑
  • 4篇李芬
  • 3篇田雨杰
  • 3篇贺巧知
  • 3篇玉苗
  • 3篇李永萍
  • 3篇兰剑
  • 2篇周冬霞
  • 2篇许闹
  • 2篇党春艳
  • 2篇汪雁
  • 2篇张艳华
  • 2篇龚文娟
  • 2篇张芳
  • 2篇赵彬
  • 2篇张聪
  • 2篇宁雯雯
  • 1篇朱雪波
  • 1篇杨云彦

传媒

  • 8篇湖北大学学报...
  • 6篇人口学刊
  • 5篇南方人口
  • 4篇中国人口科学
  • 3篇中国青年研究
  • 3篇青年探索
  • 3篇人口研究
  • 2篇人口与经济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学习与实践
  • 2篇西北人口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社会工作
  • 2篇第三届中国人...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市场与人口分...
  • 1篇调研世界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8篇2002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子未必多福——基于子女数量与老年人养老状况的定量分析被引量:40
2013年
从老年人个体生活质素角度来分析子女数量对于城乡老年人养老的影响,以验证"多子即多福"的观念。分析结果表明,子女数量的多少对于老年人的养老影响都不显著,基本否定了子女数量多的老年人经济收入更高、生活自理能力更强、精神状况更好以及生活满意度更高这四个假设。子女的经济状况以及婚姻状况分别对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有显著影响;城乡仍有子女处于不在婚状态的老年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低;有子女同住的农村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更强;同住、有子女不在婚的城市老年人,其精神状况较差。子女对老年人养老状况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有无子女以及子女提供养老资源的方式以及质量上。
慈勤英宁雯雯
关键词:子女数量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与生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宜昌市群众生育观转变的启示被引量:1
2000年
湖北省宜昌市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近 10年来已降至 1.0左右 ,全市半数乡镇出现了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通过对宜昌市育龄群众生育观现状的调查 ,分析了生育人群生育观转变的特点 ,总结了转变群众生育观开展宣传教育的经验 ,提出了有关的思考和建议。
慈勤英钱国元
关键词:宣传教育生育文化计划生育
居住方式对贫困老年人口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前,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且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选择独居的老人愈发增多,但是由子女提供物质及生活支持的家庭养老依旧是目前主要的赡养模式。因此,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研究框架,以贫困老人为研究对象,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考察居住方式对贫困老人获得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非独居方式与贫困老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健康状况四个维度上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应弘扬传统儒家文化,健全家庭养老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提供保障,倡导子女关心照护老人;调整税收政策,减轻需赡养老人的家庭纳税负担;发挥社区能动性,为独居贫困老人建档立卡,满足需求和生活保障。
杨晓蕾慈勤英
关键词:社会支持居住方式贫困老人
农村独女户男孩偏好转化研究——基于湖北部分县市的抽样调查被引量:8
2004年
在性别比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湖北农村的独女户群体依然保持一定规模但其男性偏好呈现弱化走势,本文通过比较独女户群体和有几户群体在基本生存状况、生育意愿、性别平等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来分析“独女户”这种家庭结构的选择对男孩偏好的影响的制约,以期为性别比控制政策的制定做出有益探索。
慈勤英田雨杰
关键词:男孩偏好性别比
“文革”、社会转型与剥夺性贫困——城市贫困人口年龄分布特征的一种解释被引量:11
2002年
本文在对中国城市不同地区贫困人口年龄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城市贫困人口向中年集中的年龄分布特征,并试图对其年龄分布向40~49岁组的积聚现象进行探讨性解释和研究。认为40~49岁组贫困的实质是一种剥夺性贫困,如果脱离“文化大革命”对这批人教育权利的剥夺,以及社会转型对他们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冲击,孤立地分析这批人贫困的个人层面因素,是较为偏颇和不全面的。政府应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补偿,并针对贫困人口特殊的年龄分布制定以就业为先导,重在“充权”的贫困救助策略。
慈勤英
关键词:城市贫困人口年龄社会转型
论社会建设中的信任机制问题被引量:3
2014年
社会建设是近年来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应对问题矛盾丛生的社会现状而提出来的战略举措,而信任危机则成为了制约社会建设的重大现实因素。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三大视角即实证主义视角、解释主义视角、批判主义视角及其衍化过程渗透着信任机制。受传统社会建设内容、西方社会建设理念、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建设理论的影响,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内涵具有本土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并且与现代信任机制存在耦合与关联效应。信任机制通过社会资本运作、契约法治规范、公共性困境破解等正向作用于社会建设。依照中国发展现实,社会建设和信任体系建立需要依赖公共权力,另外,社会、公众的协同参与也必不可少。
慈勤英赵彬
关键词:社会建设信任机制公共权力
女性劳动参与、收入水平对男性性别观念的影响研究
2021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扩张,我国女性接受教育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大幅提高,有利于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和家庭分工方式。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数据,探讨家庭内部女性劳动参与、收入水平与男性性别观念的关系发现:妻子劳动参与、收入水平与丈夫平等观念呈正相关性;妻子劳动参与、收入水平与丈夫平分家务意愿无相关性。此外,丈夫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收入水平、户籍和家庭中有无未成年子女对其平等观念有显著影响。
杨晓蕾慈勤英
关键词:性别平等家务分工
生育限制政策的经济学反思被引量:3
1997年
本文提出了控制人口政策的三种经济模式,并以中国实际为例,深入探讨“生育政策福利模式”的利弊,以经济学人力资源的理论来诠释中国的生育政策。作者认为,我国今后生育政策的调整应从人口与经济学的角度切入,重点在于保护新增加人口的健康成长。
慈勤英
关键词:人口政策经济模式
提升民族地区公益事业发展之路的探索——从滇港两地公益组织的合作发展说起被引量:2
2013年
民族地区在发展公益事业上有经济落后、公益供给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公益理念缺乏、公益事业运作和管理不成熟等劣势,同时又具备了公益活动领域广泛、公益需求旺盛、民族文化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引入外援、提升自我"是民族地区现实公益事业的发展道路。其中,结合本地实际对外来模式进行改造和创新是提升自我的关键。民族地区应重视与发达地区、优秀公益组织进行合作,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借鉴外来经验和模式,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改造和创新。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特色和资源优势,努力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与公益结合起来,使公益活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走好"引入外援,提升自我"的借力发展之路。
玉苗慈勤英
关键词:民族地区公益事业提升自我
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演进、突出问题及其反贫困突破路向被引量:18
2018年
面对贫困形势的新变化、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在中国社会救助制度进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基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发展历程,全面审视社会救助反贫困功能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经过40年的改革与建设,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已经从传统型救济向综合性救助体系过渡,目前正尝试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发展型救助体系;初步建立的综合性救助体系未能充分应对贫困形势的新变化,救助理念呈现消极救助取向,功能定位和制度建设设计还不完善,制度运行与管理效能还不高。要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制度的反贫困功能,应在制度和实践中更加注重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更加及时干预暂时性贫困问题,更加注重解决多维贫困问题,更加精细化解复杂化的致贫因素。
兰剑慈勤英
关键词:社会救助反贫困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