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
-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改革与新型城乡关系模式的建立被引量:5
- 1986年
- 人类共同经营社会生活给大自然留下的印记之一,就是地球表层上散布着的无数个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人类群体聚落。这些聚落构成的人类聚居系统既给人类群体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间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千百年来,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不断改变自己的空间分布和生存格局。
- 方明叶克林
- 关键词:新型城乡关系经济活动人类聚居地球表层改造自然
- 三峡移民应当同新型社区建设结合起来被引量:1
- 1992年
- 据测算,三峡移民将涉及川、鄂两省19个县、市,最终规划安置人口113.38万人,其规模举世无双。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在三峡工程中要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应当充分利用大规模移民这一时机,将移民安置与新型社区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今后库区乃至沿江流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创造条件。
- 方明沈原
- 关键词:三峡工程移民水利经济
- 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的社会互动与西部发展——对包头地区考察的反思
- 1987年
- 一、问题的提出 西部地区占有我国三分之二的国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及各种矿产资源,解放后通过国家的巨大投资也形成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生产能力,但它同时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缺乏经济的自增长能力。
- 李汉林王颖孙炳耀王琦方明
- 关键词:矿产资源能源社会
- 论企业对技术进步的有效需求——厦门考察的反思
- 1988年
- 企业怎样依托科技进步实现自身的发展,科研成果怎样才能有效地扩散,进而转化为社会的经济能力,一直是困挠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的难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考察了厦门特区。在社会调查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引入注目的现象:
- 李汉林孙炳耀方明王琦王颖
- 关键词:企业主
- 社区研究述评被引量:2
- 1990年
- 社区研究,又称社区分析,是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社区进行的实地调查以及理论分析。根据我国社会学界的研究实践,具体的社区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1)把具体社区视为一个结构、功能相对完整的“微观社会”,系统、深入地分析社区生活的各主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以期达到认识人类共同经营社会生活的规律的目的。(2)在特定的社区背景中研究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用社区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此进行分析和解释。(3)把某种类型的社区(如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农村社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社区存在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规律等。(4)
- 方明
- 关键词:农村社区社会学研究城市化道路城乡关系社会学学科
- 西部发展与流动式人口迁移模式——内蒙古东胜市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1
- 1988年
- 一塞上江南人在黄沙滚滚、草木罕见的毛乌素沙漠北缘座落着一个小城——东胜市,5.4万居民,7.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在发达地区只能是一个小镇而已,远够不上建市资格。然而在这人烟稀少的大漠里,数万人的居民点是罕的。内蒙南部伊克昭盟8.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
- 方明孙炳耀李汉林王琪王颖
- 关键词:第三产业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业个体户东西部
- 回顾与展望:开创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新局面被引量:6
- 1989年
- 十年前,拨乱反正使中国的社会学开始了重建的过程。十年中,社会学以后来居上的姿态蓬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今天,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更对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社会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是值得每一个社会学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 方明王颉
-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社会学哲学社会科学社会学专业
- 企业职能的改变与社区整合新模式的建立被引量:3
- 1988年
-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搞活企业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几年来,围绕这一核心,各级政府和各城市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计划工资、劳动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初步改变了政府部门直接控制企业活动的管理方式。从宏观层次看,这些改革措施使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以来形成的带有自然经济色彩的产品经济正向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从中观层次看,用行政办法,按行政系统管理经济的传统作法正在改变,横向经济联合迅速发展;从微观层次看,企业的自主权日趋增大,企业朝着相对独立的实体的方向发展。
- 孙炳耀方明王琦王颖李汉林
- 关键词:经济运行机制自然经济中观层次产品经济
-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转变时期中不同类型城市社区发展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5
- 1988年
- 一、引言与提要 经过9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大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致力于完成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型向效益提高型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从经济体制的角度,努力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转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积极达到从传统社会向具有“小康水平”的现代化社会过渡,实现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
- 李汉林王琦王颖方明孙炳耀
- 关键词:社会变迁计划经济体制传统社会现代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