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辉友
- 作品数:27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卫生厅科研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 左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合并右心房瘘1例
- 2018年
- 患者女,65岁,因“心悸、气促1年,加重10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查体: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各瓣膜未闻及明显杂音。冠状动脉CTA:左冠状动脉异常粗大、纡曲,呈瘤样扩张,其异常粗大的分支经左心房于主动脉间隙蜿蜒引流入右心房。
- 施辉友赵朝祥崔学龙王玉权王荣品
- 关键词:冠状血管心房异位引流
- 腹主动脉-左肾静脉瘘1例
- 2020年
- 患者男,6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年余,急性加重1周;三十余年前曾因刀刺伤接受“胃修补术+胰腺修补术”,具体时间不详。查体: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上腹部可见纵行手术瘢痕。胸部CT示双侧肺气肿,双肺散在慢性炎症、纤维化灶,心脏增大,心包、胸腔少量积液;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因扫描范围内发现疑似左肾上腺结节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双侧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CTA示左肾静脉扩张,最大内径25 mm;腹主动脉下段约17 mm×12 mm囊袋状突起,与扩张的左肾静脉相连(图1A、1B);超声示肝轻度肿大;腹主动脉下段与左肾静脉相通,中部呈囊袋状改变,约16 mm×12 mm,CDFI于其内见花色血流信号;左肾静脉明显扩张,内径24 mm,静脉内录下毛刺样频谱;下腔静脉增宽,内径30 mm,血流信号充盈;超声心动图示双房右室增大;三尖瓣中-重度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行腹主动脉-左肾静脉瘘栓塞术,术中常规经左股动脉穿刺引入导管,于肾动脉水平造影,显示肾动脉开口及腹主动脉-左肾静脉瘘形态(图1C)后,将导管选入瘘口。局麻下纵行切开皮肤,暴露右侧股动脉,置入18F鞘。经左侧股动脉将可控弹簧圈送至瘘口处并部分释放;经右侧股动脉置入cuff覆膜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使支架近端紧贴左肾动脉开口,之后完全释放弹簧圈。造影示动静脉瘘基本消失后,以球囊导管扩张腹主动脉支架,再次造影示动静脉瘘消失(图1D)。拔管后缝合右股动脉,以血管封堵器处理左股动脉。
- 施辉友余芳芳唐滢王玉权张小勇王荣品
- 关键词:动静脉瘘肾静脉诊断显像
- 一种辐射测量警示装置
- 本发明涉及辐射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辐射测量警示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为环形,安装板内安装有轴承圈,安装板内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安装在轴承圈上,环形板内侧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多个辐射源,环形板内侧固定安装...
- 王涛刘宗才王楠竹唐滢施辉友曾宪春
- 超大螺距在高心率非屏气下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端CT超大螺距在高心率非屏气下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检查患者120例。选取心率范围在60~90次/分、心律齐患者60例(A组),屏气状态下自适应前门控扫描,开启CARE Dose 4D/CARE kV,参考管电流及管电压分别为200 mAs、100 kV;高心率(>100次/分)患者60例(B组),不需屏气,采集收缩期时相及固定螺距为3.2,其余条件同A组。比较两组方案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等。结果两组扫描时间(t=5.403,P=0.000)及辐射剂量(t=6.875,P=0.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t=1.024,P=0.119)及主观评分(t=0.373,P=0.62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方案的诊断效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2=3.893,P=0.273>0.05)。结论超大螺距模式扫描能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对于高心率、不能屏气患者能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玉权唐滢王荣品施辉友李文航曾宪春
- 关键词:大螺距冠状动脉
- 先天性冠状静脉窦-左房异位引流一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因头昏原因入院,检查示:脑动脉硬化并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欲了解冠状动脉血管情况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发现:冠状静脉窦异位引流入左房。患者自幼体健,无心脏方面疾病情况发生,故多考虑先天变异。
- 施辉友喻石光唐滢董涛崔学龙陆泓宇王荣品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瘤样扩张异位引流
- 低剂量SOMATOM.Force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 目的 观察低剂量ForceCT 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5 例肋骨骨折患者在DR 检查后,ForceCT 做胸部扫描,并通过ForceCT 三维重建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结果 35 例患者共有60...
- 邓洪波王荣品赵朝祥施辉友喻石光
- 孤立性腹腔干夹层合并脾动脉及肝总动脉闭塞1例
- 2017年
- 患者男,52岁,因"抬重物后出现间断腹部隐痛伴腰痛1周"入院,疼痛与体位、进食无明显关系,对症治疗无好转入院。查体:血压166 mmHg/115 mmHg,腹软,无压痛;四肢血管搏动良好。
- 施辉友邓洪波谢光友王荣品
- 关键词:腹腔干动脉闭塞性疾病
- 脾动脉起源异常合并假性动脉瘤一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正常脾动脉起源于腹腔干,偶可见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等。现将贵州省人民医院经西门子SOMATOM Force开源CT血管成像(CTA)发现脾动脉起源于腹丰动脉并假性动脉瘤一例报道如下。
- 施辉友付隽董涛邓洪波王荣品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CT血管成像腹主动脉腹腔干
- 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大螺距扫描技术在肺部结节筛查中的运用价值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大螺距扫描技术在肺部结节筛查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收集行肺部CT检查后发现孤立结节结果成阳性需定期复查的的病例,其中初次检查运用100kV常规螺距扫描技术(对照组),患者复查时采用能谱纯化大螺距扫描技术(研究组),比较两种扫描方案的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和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的CTDIvol比对照组下降了87%(P=0.000);研究组的DLP较对照组下降了87%(P=0.000);研究组的ED相比对照组下降了87%(P=0.000)。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评估除肺窗主观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SNR、CNR、纵隔窗主观质量评分、呼吸运动伪影评分、心脏搏动伪影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所有病例肺窗图像均满足诊断需要。结论能谱纯化大螺距扫描技术对肺结节显示与100kV常规螺距扫描技术无明显差异,肺窗主观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辐射剂量减小了87%,且因大螺距扫描技术检查时间缩短至0.4~0.6s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膈肌运动、心脏及血管的搏动伪影。故Sn100kV大螺距扫描技术可运用于肺部结节筛查。
- 赵朝祥余鑫陆泓宇鲍婕王荣品施辉友王玉权
- 关键词:低剂量
- 多排螺旋CT肋骨无折叠显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肋骨解剖形态特殊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多层螺旋CT不仅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肋骨各段骨折的立体形态,而且能多角度、精确地了解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为走行有曲度的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检查手段。
- 喻石光伍瑶斌蔡登华施辉友王玉权
- 关键词: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