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剑平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螺旋CT
  • 2篇CT引导
  • 2篇臭氧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性疾病
  • 1篇炎症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灶性

机构

  • 6篇吉安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曾剑平
  • 2篇黄维华
  • 1篇曾志强
  • 1篇谢振华
  • 1篇黄松平

传媒

  • 3篇医学信息(医...
  • 2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
2011年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原因不明。该病致残率高,5年-10年内致残率达到30%~40%。在我国,AS的患病率为30%左右。目前,我国有400多万患者,其中95%是17岁~30岁的青壮年,男性与女性之比为5:1。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炎症。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自下而上的脊柱活动受限、畸形。
曾剑平黄维华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中轴关节慢性炎症全身性疾病病理改变脊柱活动
CT检查在晚期食管癌诊断的应用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中晚期食管癌的患者,研究其CT征象和手术病理所见,分析病变对邻近脏器侵犯的特征及淋巴转移的显示情况.结果:CT分期与手术对照总符合率达89.02%.结论: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分期、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及术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曾剑平黄维华郑吉润
关键词:食管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引导下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O3)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患者,腰背痛及下肢放射性麻痛,经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引导下采用20G穿刺针穿刺至椎间盘,实施盘内注射10—20ml,O3浓度为60μg/ml;椎旁间隙注射10ml,O3浓度为40μg/ml。结果根据MacNab标准随访1~9个月,总有效率为70.4%。显效7例(25.9%),有效12例(44.4%),无效8例(29.6%),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O3髓核溶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曾志强曾剑平谢振华郑吉润黄松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臭氧髓核溶解术臭氧CT引导
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价值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或浅分叶状。其中14例位于肝右叶,6例位于肝左叶;病变灶直径2.0~7.5 cm。 CT平扫呈略低密度者14例,等密度者6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见全瘤明显强化,8例均匀,12例不均匀。强化均高于正常肝而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静脉期病灶密度下降,16例呈稍高密度,4例呈等密度。其中12例显示中央瘢痕组织,8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出现强化。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曾剑平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螺旋CT
螺旋CT在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均为单发病灶,肝叶萎缩8例,局部肝包膜回缩4例,伴肝内胆管扩张10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0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呈轻、中度强化,延迟扫描病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病灶内部可呈片状、分隔状或细线状强化。结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强化具有一定特征性,且大多数呈'慢进慢出'特点,一般能与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曾剑平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
CT引导下臭氧融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2014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融核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定位,穿刺途径为腰椎侧后方入路和后路径椎管穿刺入路,利用PTC穿刺针,穿刺至病变椎间盘,注入浓度为60μg/mL的适量臭氧,行CT扫描,观察髓核溶解情况,直至满意为止。然后将穿刺针退出椎间盘至椎间孔附近,注射浓度为35μg/mL的臭氧5~10 mL。结果术后随访总有效率达92.6%,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穿刺准确性高、创伤小,疗效显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曾剑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引导臭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