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凯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在棉铃虫血细胞中表达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被引量:2
- 1992年
- 用携带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c360-β-gal与野生型的苜蓿丫纹夜蛾(AcNPV)DNA同时转染草地夜蛾细胞,经X-gal筛选和空斑纯化得到重组型杆状病毒AcNPV-β-gal。该重组病毒能有效地感染棉铃虫血细胞系,并高效表达出受AcNPV多角体蛋白启动子控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基因产物——β-半乳糖苷酶。80%以上的酶蛋白能分泌到细胞外,培养液中酶活可达每毫升50000单位以上,约相当于170μg酶蛋白。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表达产物和β-半乳糖苷酶在凝胶上的特异性显色反应分析,重组病毒在棉铃虫血细胞中表达的AcNPV多角体蛋白——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是以5种活性的多聚体或复合物形式存在的。
- 朱国凯屠益增周勤林秀青宋伟君顾海华
- 关键词:杆状病毒棉铃虫血细胞
-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新疆株模板杀虫剂——新棉安开发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以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新疆株HaSNPV(X—stra.)为模心(morld core)制成的棉铃虫病毒模板杀虫剂—新棉安。世界语名:Hapovo,英名:Hapov,代号:Hav/X/1,其有效成分:包涵体(PIB)>2×10~9/g,颜色:桔红,剂型:可湿性粉剂的生态—生物制剂。新棉安在棉田中间试验,PIB 1.2×10^(12)和2.4×10^(12)/ha均取得良好的效益。在对照虫口呈上升趋势时,而处理田仍控制在较低和相对稳定的水平,被害铃率用u值测验,差异极显著,药剂投入与经济效益的比值为1:8.84~12.57。新棉安对罐头番茄田中间试验表明:按PIB 2.4×10^(12)/ha,不论一次或分次喷洒,对棉铃虫虫口减退率,均较对照显著或极显著,药剂投入与经济效益的比值为1:9.52~18.90。
- 陈誉任德新王琳娜郭文超朱国凯吴祖银蔡耘音
- 关键词: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
-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新疆株生物学特性及其田间应用试验初报被引量:1
- 1990年
- 1983年8月在E86°36′,N41°45′巴州奶牛场番茄地的棉铃虫幼虫尸体上发现一株病毒,编号为C-Ha-83-1。毒株包涵体为不规则的4—6边形多角体,大小为760—1432×707—1250纳米,平均为1143×978纳米;包涵体经碱释放后的病毒粒子滴膜负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呈杆状,两端平截,大小为262—357×54—71纳米,平均为327×68纳米。超薄切片病毒粒子呈单粒包埋,感染部位为细胞核。 C-Ha-83-1毒株,隶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A”亚组,定名为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新疆株Heliothis armigera nucleopolyhebrosis virus(Xinjiang-strain),简称HaSNPV(X.-stra.)。经人工饲养活体增殖后,四、五、六龄幼虫含包涵体(PIB)量分别为3.5×10~8/头、9.12×10~8/头、1.44×10~9/头,标准样品(随机混合)为:1.1×10~9/头。通过1985—1986年在棉田和罐头番茄田防治棉铃虫试验,按不同PIB/亩剂量分别达到α=0.05或α=0.01的水平,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 陈誉任德新王琳娜朱国凯黄解于吴祖银蔡耘音
- 关键词: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
-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同源和异源寄主细胞系内复制及其感染性比较被引量:7
- 1991年
- 本文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othis armige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HaNPV)在3个同源寄主细胞(SIE-HAH-806、SIE-Ha-798及SIE-Ha-806)和3个异源寄主细胞(TN-368、SIE-MSH-805和IPLB-SF-21AEC)内的复制及其感染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从病毒在细胞内形成多角体的历程和感染细胞百分率、TCID50滴度、病毒在感染细胞中复制的电镜检查,以及子代病毒对棉铃虫幼虫的活体感染性试验都证实,HaNPV在异源寄主细胞内复制要优于同原细胞。讨论了核型多角体病毒离体复制时,有关的同源和异源寄主细胞问题。
- 裘卫朱国凯
- 关键词:HANPV昆虫细胞
- 桑毛虫NPV—同源寄主细胞系SIE-Es-1离体系统的研究——Ⅰ.封存体和未埋入型病毒及其感染机制的探讨
- 1990年
- 本文首次报道建立了桑毛虫核多角体病毒(EsNPV)—同源寄主细胞系SIE-Es-1离体系统,根据NPV在离体细胞系和活体内复制的特征,综合NPV流行病的特点,对病毒两种表型提出看法:将封存病毒的多角体称封存体(OB);游离在多角体外的包括从多角体内释出的病毒称未埋入型病毒(NOV),籍此认为:NPV感染周期有两个循环,大循环(OB—OB)系指NPV从一寄主个体向另一个体或群体世代间作传播,OB具有NPV在寄主体外的存留史,又称贮存相;小循环(NOV—NOV)系指NPV在组织和细胞间作传播,为感染相,NPV活体和离体复制各具特点,前者两个循环共存,后者只有NOV—NOV循环。
- 裘卫朱国凯
- 关键词:桑毛虫核多角体病毒
- 杆状病毒对鳞翅目昆虫细胞系的寄主性被引量:1
- 1991年
- 新近的统计资料表明,已在以鳞翅目为主的600余种昆虫中发现了杆状病毒.杆状病毒除了分布广、种类多以外,还由于它们作为生物杀虫剂所具有的专一性、高效性、安全性、流行性和持续性等特点,使它们在农林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占重要地位.
- 裘卫屠益增朱国凯
- 关键词:杆状病毒昆虫鳞翅目细胞系
- 核多角体病毒在昆虫细胞系内的装配方式
- 1991年
- 本文对AcNPV、HaNPV和EsNPV在各自敏感细胞系内的装配过程作了研究。除在复制时间上稍有差别外,均具以下特点:核衣壳装配与病毒基质(Vs)和发夹结构(HC)有密切的关系,有些核衣壳尚需经剪切加工;有两种表型子代病毒,封存体(OB)和未埋入型病毒(NOV);前者在核内完成装配,后者可在核内、核膜上、胞质内或细胞膜上完成套膜装配,且与细胞膜系统密切相关;AcNPV 复制晚期出现不完全装配现象.
- 裘卫朱国凯
- 关键词:核多角体病毒昆虫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