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萍
- 作品数:2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州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性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 开设研讨练习课的必要性
- 2017年
- 研讨练习课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和沟通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该文通过介绍德国大学的互动教学形式研讨练习课,阐述其重要性以及对培养学生掌握研讨式学习方法的作用。建议在我国高校课程中引入研讨练习课,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进行研讨式学习的习惯,端丽与人沟通的能力。
- 苏扬姚国胜张金涛朱少萍张秋云
- 关键词:物理化学互动教学
- 水合对硝基苯酚的热色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对硝基苯酚是没有热色性的物质,本工作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水合对硝基苯酚,且培养出单晶。该结晶水合物表现出可逆的热色性,当加热到140℃时,它会由橙红色变为明亮的红色;随着温度缓慢降低,其颜色也恢复为原来的橙红色。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证实了这一观察到的现象。热重分析(TG)测试显示该结晶水合物颜色的变化是由于水合和失水而导致的。
- 朱少萍周志华赵波
- 关键词:热色性可逆DSC
- 用DSC方法研究三水合对硝基苯胺的可逆热色性被引量:1
- 2002年
- 朱少萍周志华赵波吴迪
- 关键词:功能材料
- 甘油的化学转化研究概况被引量:2
- 2014年
- 随着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的迅速增加,如何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的大量甘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生物源甘油是一个多功能的绿色"平台分子",通过对其还原、氧化、重整(分解)、脱水、醚化及与其它试剂的反应可生成许多以石化为原料的产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由甘油转化为各种化工产品的研究进展。
- 乐传俊王丽苏杨朱少萍
- 盐酸氨基脲缩水杨醛与CulC_2配合物的热色性研究
- 2009年
- 从盐酸氨基脲出发,经与水杨醛缩合,再与氯化铜配合等步骤,生成了席夫碱的配合物.目标化合物经IR、远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分子结构,并通过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测定了其变色的温度范围.升温时,在50-110℃有变色峰出现;降温时,在45-85℃出现变色峰.与目测法结果相符,证明该化合物是一新型可逆热致变色配合物.
- 朱少萍杜亚峰赵波周志华
- 关键词:铜配合物席夫碱
- 共价键理论及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通过对共价键理论的发展分析,阐述了共价键的电子行为是理解有机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基点、电子效应是基团共价键电子行为的整体表现等内容。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共价键理论,于"教"有助于教师把握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获得教学新思路,于"学"也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脉络、培养自学能力和研究精神。
- 乐传俊朱少萍王丽
- 关键词:有机化学共价键教学
- 盐酸氨基脲缩水杨醛与CuCl_2的配合物的热色性研究
- 2008年
- 从盐酸氨基脲出发,经与水杨醛缩合,再与氯化铜配合等步骤,生成了席夫碱的配合物。目标化合物经IR、远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分子结构,并通过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测定了其变色的温度范围。升温时,在50~110℃有变色峰出现;降温时,在45~85℃出现变色峰。与目测法结果相符,证明该化合物是一新型可逆热致变色配合物。
- 朱少萍周志华赵波
- 关键词:铜配合物席夫碱
- 2-羟基-1-萘醛缩2-氨基-4-甲基吡啶的合成及其热色性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合成出含杂环的席夫碱类化合物2-羟基-1-萘醛缩2-氨基-4-甲基吡啶,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等表征了其结构。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原位升温红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其热色性能,探讨了变色的机理,并对变色前后以及恢复原色后的化合物的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此外标题化合物在甲苯溶液中也显示出热色性。结果表明:此类席夫碱是由于邻羟基的存在而导致热色性,恢复原色后与原化合物的结构一致,这也是其热色性具有高重复性的原因。
- 朱少萍冯玉英乐传俊杨梅高振兴
- 关键词:互变异构
- 一种新型苯并吲哚啉螺萘并吡喃的制备与热色性研究
- 2018年
- 合成了一种吲哚啉螺吡喃3,3-二甲基-N-溴丁基-ɑ-磺酸基苯并吲哚啉螺萘并吡喃,采用IR、~1H NMR以及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升温IR,升温UV-Vis以及DSC研究了其热色性。结果显示该目标产物具有较为明显的热致变色性能。在温度升高到140°C左右时,能从浅绿色变为深绿色。
- 朱少萍万玉
- 关键词:热色性
- 两种偶氮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变色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冰浴法合成了偶氮化合物,再与2-羟基-1-萘醛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未见文献报道的2种偶氮类席夫碱化合物A和B。并研究了光照和溶液pH值等条件对溶于二甲亚砜(DMSO)的化合物A和B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2种化合物的小于400nm的峰强降低,而大于400nm的峰强增加。随着溶液pH值增大,其UV-Vis吸收光谱的最强的吸收峰都出现明显红移。研究表明2种偶氮席夫碱类化合物都具有可逆的光致变色性以及受pH值调控的光致变色行为。
- 朱少萍赵波乐传俊
- 关键词:光致变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