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晞
作品数:
5
被引量:79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黄梧芳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王江柱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5篇
农业科学
主题
5篇
毒素
3篇
玉米
3篇
玉米圆斑病
3篇
圆斑病
3篇
斑病
2篇
真菌
2篇
真菌毒素
2篇
致病毒素
2篇
生物测定
2篇
生物测定方法
1篇
代谢
1篇
代谢水平
1篇
代谢途径
1篇
单倍体
1篇
毒素筛选
1篇
植株
1篇
胚性
1篇
胚性细胞
1篇
无性系
1篇
倍体
机构
5篇
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5篇
朱晞
3篇
黄梧芳
2篇
董金皋
1篇
王江柱
传媒
5篇
河北农业大学...
年份
1篇
1994
2篇
1992
2篇
1991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致病毒素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991年
玉米圆斑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均能产生对寄主具有选择性的致病毒素(HC—毒素)。根据HC—毒素处理玉米根冠细胞后细胞的死亡情况,能较确切地反映如同分生孢子接种结果一样的抗感反应。HC—毒素的生物测定以根冠细胞测定法较精确。测定不受光照影响。培养基中性偏酸有利于活体外培养获得毒素作用较强的滤液。
朱晞
黄梧芳
关键词:
玉米
圆斑病
致病毒素
玉米圆斑病菌致病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91年
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和寄主玉米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致病毒素(简称HC-毒素)是圓斑病菌诱发玉米发生圆斑病的主要因素。国外在HC-毒素的特性、致病机理以及毒素的应用等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报导。本文就HC-毒素的特性、致病机理、生物测定及应用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
朱晞
黄梧芳
关键词:
玉米
致病毒素
病害
真菌毒素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Ⅰ.植株和组织器官水平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67
1992年
真菌毒素的生物测定方法是毒素研究的关键,本文从整株,组织器官、细胞、细胞器,酶活性以及代谢途径等不同水平将连续介绍30余种常用的毒素生物测定方法的程序及研究概况,为真菌毒素的定量及应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董金皋
朱晞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生物测定
真菌毒素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概况Ⅲ.酶及代谢水平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14
1994年
真菌毒素可以影响寄主植物体内酶及代谢途径发生改变,本文报道了5种酶类和4种代谢途径在毒素影响下的变化情况,这不仅可以做为毒素的定量生物测定方法,还可以用来研究毒素的作用位点。
董金皋
王江柱
朱晞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生物测定
代谢途径
用玉米圆斑病菌毒素筛选抗病单倍体胚性细胞无性系研究初报
1992年
本试验用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orbonum) 的粗提毒素处理单倍体玉米胚性细胞团,以未处理的细胞团为对照,用HC—毒素和活菌的分生孢子接种细胞团鉴定,初步筛选出抗圆斑病菌毒素和抗圆斑菌的细胞团。在筛选体系中,初步认为用高浓度毒素(20—25%毒素处理)体系的效果较理想。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诱发玉米抗病突变体可能为玉米抗病育种开辟新的途径。
朱晞
黄梧芳
关键词:
玉米
无性系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