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克智

作品数:570 被引量:1,750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2篇期刊文章
  • 153篇专利
  • 5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2篇一般工业技术
  • 54篇化学工程
  • 3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5篇理学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机械工程
  • 7篇建筑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电气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8篇复合材料
  • 298篇复合材
  • 107篇C/C
  • 106篇炭复合材料
  • 98篇C/C复合材...
  • 74篇碳复合材料
  • 72篇纳米
  • 62篇
  • 57篇涂层
  • 45篇化学气相
  • 37篇纳米线
  • 34篇碳化硅
  • 34篇微观结构
  • 32篇碳纤维
  • 30篇陶瓷
  • 29篇力学性能
  • 28篇气相沉积
  • 28篇改性
  • 26篇化学气相沉积
  • 25篇摩擦材料

机构

  • 458篇西北工业大学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陕西铁路工程...
  • 5篇榆林学院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运城学院
  • 3篇质量检验中心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华北工学院
  • 2篇商洛学院
  • 2篇西安航天复合...
  • 2篇太原机械学院
  • 2篇中国兵器工业...
  • 1篇中国兵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作者

  • 464篇李克智
  • 404篇李贺军
  • 86篇付前刚
  • 69篇郭领军
  • 42篇张守阳
  • 30篇卢锦花
  • 30篇张磊磊
  • 27篇张雨雷
  • 26篇史小红
  • 22篇王闯
  • 20篇付业伟
  • 20篇赵建国
  • 20篇褚衍辉
  • 19篇刘皓
  • 18篇费杰
  • 18篇翟言强
  • 16篇宋强
  • 13篇张秀莲
  • 12篇李爱军
  • 12篇齐乐华

传媒

  • 24篇新型炭材料
  • 20篇固体火箭技术
  • 19篇无机材料学报
  • 16篇稀有金属材料...
  • 15篇炭素技术
  • 12篇材料工程
  • 10篇硅酸盐学报
  • 9篇材料导报
  • 8篇复合材料学报
  • 8篇材料科学与工...
  • 6篇功能材料
  • 6篇材料研究学报
  • 6篇机械科学与技...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摩擦学学报(...
  • 5篇宇航材料工艺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航空学报
  • 4篇第七届全国新...
  • 3篇煤炭转化

年份

  • 6篇2024
  • 12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11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11篇2014
  • 34篇2013
  • 24篇2012
  • 31篇2011
  • 22篇2010
  • 29篇2009
  • 35篇2008
  • 41篇2007
  • 37篇2006
  • 31篇2005
5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提高二维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二维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将不同织构热解碳交替引入不同的纤维层内,同时保留了低织构热解碳弯曲模量高和高织构热解碳韧性好的特点,同时利用两种热解碳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在低织构热解碳层中引入压缩应...
李贺军沈庆凉付前刚宋强李克智
文献传递
催化裂解简单合成离散的短纳米碳管
本文研究了一种简单催化裂解生长离散纳米碳管技术.不需要使用基底,于700℃,直接催化裂解Fe(NO3)3·9H2O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反应30分钟,合成了长度较短的纳米碳管.需要指出的是,该研究与已有的催化裂解无水乙醇...
弓巧娟李贺军王翔李克智
关键词:碳纳米管催化裂解无水乙醇
文献传递
声电沉积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生物活性透钙磷石涂层研究
通过声电沉积工艺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生物活性钙磷石涂层,考察了超声场中不同声作用功率条件下的电流密度、端电压特征和声作用功率对含沙射影层组成结构、形貌的影响以及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SEM、EDAX、XRD等结果分析...
熊信柏李贺军李克智
关键词:生物活性涂层生物复合材料
文献传递
一种制备竹节状SiC纳米线增韧HfC陶瓷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竹节状SiC纳米线增韧HfC陶瓷的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竹节状SiC纳米线增韧HfC陶瓷,与传统纳米线增韧陶瓷相比,竹节状纳米线借助其节点与其周围陶瓷基体之间特殊的机械式联锁增韧机理,可以有效地解决...
付前刚褚衍辉李贺军王永杰李克智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抗氧化多相涂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抗氧化多相涂层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以高纯度Si粉、C粉、Al<Sub>2</Sub>O<Sub>3</Sub>粉、β-SiC晶须为原料,以乙醇为分散剂,利用料浆法先在C/C复合材料表...
李贺军付前刚史小红李克智张守阳
文献传递
C/C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炭的微观结构被引量:5
2016年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C/C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学活性度,其平均光学活性度依次由普通沥青炭、热解炭的光滑层、热解炭的粗糙层、中间相沥青炭逐渐增强;在SEM下,普通沥青以"葡萄状"结构为主,热解炭分为块状和"皱褶状"片层状结构,中间相沥青炭为形状各异的片层条带状结构;在HRTEM下,中间相沥青炭的晶格条纹排列规整,是一种长程有序的晶体结构,晶化程度很高。XRD分析表明,材料B(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最高,层间距最小,材料D(热解炭基C/C复合材料)次之。
刘皓李克智
关键词:C/C复合材料基体炭微观结构
C/C复合材料SiC涂层强冲蚀环境的烧蚀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纤维增强碳基(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碳化硅(Si C)涂层,借助XRD与SEM对Si C涂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划痕仪测试了Si C涂层的结合力,研究了涂覆涂层后的C/C复合材料在强冲蚀条件下的烧蚀性能,分析了Si C涂层在强冲蚀条件下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LPCVD法制备的Si C涂层结构完整,无裂纹,无缺陷;涂层的结合力较弱,为5N;C/C复合材料烧蚀600s后涂层大部分区域保持完好,冲刷最强位置涂层遭到破坏;机械剥蚀是在强冲蚀条件下Si C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
姚栋嘉李贺军张守阳李克智王永杰
关键词:碳化硅涂层抗烧蚀
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被引量:22
2006年
利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简称SCFRC)。研究了短切炭纤维的体积分数对SCFRC材料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了短切炭纤维对SCFRC材料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当短切炭纤维的体积分数由0%增大到11.8%时,SCFRC材料的力学性能随之呈线性增加;短切炭纤维增强SCFRC材料的机制主要有裂纹偏转效应、桥联效应以及脱粘和拔出效应。
郭领军李贺军薛晖李克智付业伟
关键词:力学性能
碳纤维诱导法制备SiC晶须的工艺及机理被引量:9
2007年
以碳化稻壳为原料、碳纤维为诱导相制备碳化硅晶须。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所制晶须的组成和形貌。结果表明:晶须依附于碳纤维生长,实现了晶须与反应残余物的自动分离。晶须为纯β-SiC晶须,直径为0.5~2μm,长度为100~500μm,表面光滑,在晶须中没有发现夹杂物及球晶,晶须的获得率为100%。晶须尖端平整,未出现催化剂溶球,说明晶须以气相合成机制生长。从热力学角度阐述了晶须气相结晶生长的机理。
黄凤萍李贺军卢锦花李克智郭领军
关键词:碳化硅晶须碳纤维稻壳
不同热解碳界面层厚度C/ZrC-Si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及其机理被引量:4
2022年
通过控制沉积时间制备S5-C/ZrC-SiC、S15-C/ZrC-SiC、S30-C/ZrC-SiC和S50-C/ZrC-SiC等不同热解碳界面层厚度的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热解碳界面层厚度C/ZrC-SiC复合材料的密度与微观组织、烧蚀性能的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热解碳界面层厚度的增大,C/ZrC-SiC复合材料SiC基体含量、密度和气孔率不断降低,但是裂解ZrC基体的含量表现出先降低而后增大的变化规律。S30-C/ZrC-SiC复合材料20 s短时间氧乙炔烧蚀性能最优,其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0.84 mg/s和3.00μm/s;但是S15-C/ZrC-SiC复合材料长时间循环60 s烧蚀性能最优,其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1.22 mg/s和3.80μm/s。其原因是,C/ZrC-SiC复合材料20 s氧乙炔烧蚀作用机理主要为机械冲刷,而C/ZrC-SiC复合材料的第二次60 s氧乙炔烧蚀发生了由机械冲刷向热物理和热化学烧蚀机理的转变。
杨晓辉李克智白龙腾郭亚威
关键词: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烧蚀机理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