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
- 作品数:21 被引量:64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内脏脂肪指数的关系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对社区40岁及以上T2DM患者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疾病史、家族史、服药史等资料进行收集,并进行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血脂等指标的血生化检测。以Hb A1c≥7.0%作为血糖控制不良的标准,分析其与不同水平VAI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 607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9.4±8.1)岁,平均糖尿病病程为(7.0±6.4)年,其中78.3%在接受降糖治疗。按VAI四分位数升高的次序将研究对象分为Q1、Q2、Q3和Q4组,其血糖控制不良率依次为60.6%、65.7%、70.1%和71.0%(趋势χ~2=12.20,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情况、心脑血管疾病史、降糖治疗情况、糖尿病病程及家族史后显示,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VAI水平关联显著。与Q1组研究对象相比,Q2、Q3和Q4组血糖控制不良的OR值分别为1.239(95%CI 0.918~1.672)、1.513(95%CI 1.117~2.050)和1.535(95%CI 1.128~2.088,趋势P=0.003);VAI每升高一个四分位数,血糖控制不良OR值为1.162(95%CI 1.054~1.282)。结论: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VAI显著相关,VAI水平高预示血糖控制不佳。
- 曹亚英唐迅孙可欣刘志科项骁隽娟宋菁殷琼洲扎西德吉胡亚楠杨燕芬史末也田耀华黄少平刘晓芬李娜李劲吴涛陈大方胡永华
- 关键词:内脏脂肪
- 基于家系研究的空腹血糖水平遗传模式分析
- 2016年
- 目的研究遗传因素作用于空腹血糖(FPG)水平的模式,为探讨复杂性疾病的遗传方式、寻找疾病主效基因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家系研究设计,在课题组前期收集的慢性病家系队列中,选取符合条件的非糖尿病家系285个,其中核心家系17个,同胞对387对。采用S.A.G.E.6.3软件分析家系中不同亲属间FPG水平的相关性,并对家系中FPG水平进行分离分析,筛选出家系中FPG水平传递的最佳模型。结果研究共纳入686名研究对象,其FPG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5.0(1.0)mmol/L,其中,先证者的FPG水平为5.0(1.1)mmol/L。家系中母-子(n=54,相关性系数为0.422 4,P<0.01)、母-女(n=41,相关性系数为0.435 7,P<0.01)、姐妹间(n=91,相关性系数为0.341 3,P<0.01)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而配偶(n=17)、父-女(n=26)、父-子(n=29)、兄弟间(n=119)以及异性同胞间(n=177)FPG水平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性别可能影响家系中FPG的水平。混合分离分析显示,三均值模型的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a,AIC)值(1 664.728)最小,此模型最佳,提示在该家系中存在影响FPG水平的主效应因素。进一步复杂分离分析显示,与一般模型相比,孟德尔遗传模型和共显性模型均被拒绝(P<0.01);而环境模型与一般模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其AIC值最小,为最佳模型。结论家系中FPG水平的分布不存在主效基因效应,FPG的水平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
- 段芳芳吉振鹏刘志科黄少平李娜唐迅武轶群李劲吴涛胡永华陈大方
- 关键词:空腹血糖主效基因
- 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状态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全身性肥胖(overall obesity,OO)、中心性肥胖(abdominal obesity,AO)状态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关联。方法以北京某社区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体格检查数据、血液生化指标及baPWV。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肥胖指标与baPWV的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肥胖状态与baPWV异常(baPWV≥1700 cm/s)的关联。结果共纳入2 048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9.2±8.3)岁,baPWV异常率为49.7%。调整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等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发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baPWV负相关、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与baPWV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BMI正常组相比,BMI肥胖组baPWV异常(OR=0.59,95%CI:0.44~0.78,P<0.001);与WHR正常组相比,WHR肥胖组baPWV异常(OR=1.46,95%CI:1.07~2.00,P<0.001);与既无OO也无AO组患者相比,无OO但有AO组患者baPWV异常(OR=1.67,95%CI:1.19~2.35,P=0.003)。结论 T2DM患者中,AO与baPWV间存在显著的关联,尤其是BMI不肥胖但WHR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随访动脉僵硬度。
- 黄哲许蓓蓓王小文姚珊珊曹桂莹李曼曹亚英田耀华吴瑶黄少平刘晓芬秦雪英唐迅李劲吴涛陈大方胡永华
- 关键词:糖尿病中心性肥胖动脉僵硬度
- 短期大气颗粒物暴露和MTNR1B基因多态性对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影响的家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利用北京房山家系队列研究资料,探索短期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暴露和褪黑素受体1B(melatonin receptor 1B,MTNR1B)基因多态性对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的影响。方法:纳入来自北京市房山区9个乡镇的先证者及其亲属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混合线性模型评估短期PM暴露和MTNR1B基因rs10830963位点多态性与TyG指数的关联,进一步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探索rs10830963位点多态性在PM与TyG指数关联中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共纳入来自2084个家系的4395名参与者,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8.98±8.68)岁,女性占比53.90%。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M 2.5浓度每升高10μg/m 3,TyG指数升高0.017(95%CI:0.007~0.027),而PM 10每升高10μg/m 3,TyG指数升高0.010(95%CI:0.003~0.017),且关联均存在滞后效应。此外,rs10830963位点与TyG指数存在阳性关联。每增加一个风险等位基因G,TyG指数升高0.040(95%CI:0.004~0.076)。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携带者的TyG指数高0.079(95%CI:0.005~0.152)。未发现该位点多态性与PM暴露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M 2.5和PM 10短期暴露与较高的TyG指数相关,MTNR1B基因的rs10830963位点G等位基因与TyG指数升高相关联。
- 郭煌达彭和香王斯悦侯天姣李奕昕章涵宇王梦莹武轶群秦雪英秦雪英李劲唐迅李劲吴涛
- 关键词:颗粒物家系研究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压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压水平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以北京某农村社区40岁及以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检测和血样检测。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糖血压水平与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14例患者,其中动脉硬化异常(ba PWV≥1700cm/s)有637人,占52.47%。相关性分析显示ba PWV与Hb A1c(r_s=0.174,P=0.000)、SBP(r_s=0.481,P=0.000)及DBP(r_s=0.167,P=0.000)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Hb A1c和SBP每增加1个四分位数间距动脉硬化异常风险分别为1.41倍(95%CI:1.16~1.70)和3.71倍(95%CI:2.80~4.91)。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ba PWV与Hb A1c及SBP显著相关,同时控制血糖和血压可能有利于降低动脉硬化异常发生风险。
- 杨燕芬曹亚英孙可欣刘志科项骁隽娟宋菁黄少平刘晓芳李娜唐迅李劲吴涛陈大方胡永华
- 关键词:糖尿病2型血红蛋白A糖基化血压
- TCF7L2和KCNQ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TCF7L2和KCNQl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的关联,并探讨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选取349例T2DM患者和300例对照,采用单碱基延伸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基因型进行检测,运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 generalized muh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FTL2基因rs12255372位点GT基因型个体患T2DM的风险是GG基因型个体的2.049倍(OR=2.049,95%CI:1.107~3.792),KCNQ1基因rs2237892位点CC基因型个体患T2DM的风险是TT基因型个体的2.619倍(OR=2.619,95%CI:1.60%-4.263),rs2237897位点CC基因型个体患T2DM的风险是TT基因型个体的3.066倍(OR=3.066,95%CI:1.870~5.029),饮酒者患T2DM的风险是不饮酒者的2.749倍(OR=2.749,95%CI:1.753~4.311)。GMDR分析结果显示,饮酒-rs2237892-rs2237897-rs12255372模型的验证样本准确度(0.6572)和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均最高。结论在本次调查的人群中,TCF7L2、KCNQ1基因多态性与T2DM存在关联,KCNQ1基因rs2237892、rs2237897位点、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与饮酒因素对T2DM发病存在交互作用。
- 张留伟李劲段芳芳刘志科马子晴胡永华詹思延陈大方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2型糖尿病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 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社区居民进行一般人口学调查,血糖、血脂等检测,CIMT测量及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根据代谢正常或异常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或肥胖组合形成的四种代谢肥胖表型将研究对象分组,分析其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 648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5.4±11.0)岁,男性占4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活动情况、糖尿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后,与代谢正常体重正常组相比,代谢异常体重正常(OR=1.61,95%CI:1.01~2.56,P=0.046)和代谢异常肥胖组(OR=2.10,95%CI:1.32~3.32,P=0.002)CIMT增厚的风险较大。结论代谢异常体重正常表型和代谢异常肥胖表型可能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而代谢正常肥胖表型的CIMT增厚风险无差异,提示代谢异常相较肥胖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影响更大。
- 黄超曹亚英田耀华宋菁杨燕芬项骁孙可欣杨超黄少平刘晓芬秦雪英唐迅李劲高培吴涛陈大方胡永华
- 关键词:代谢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
- 基于家系数据的罕见变异关联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复杂疾病致病性罕见遗传变异的研究。罕见变异的低频性使得单位点关联分析功效不足,因此负荷检验、方差成分检验等整合多个位点信息的关联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些方法大多基于人群研究设计,针对家系数据的分析方法较为少见。本文综述了基于家系数据的常用罕见变异关联分析方法,介绍基本原理和特点、适用条件等,并讨论了当前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 陈曦王斯悦薛恩慈王雪珩彭和香范梦王梦莹武轶群秦雪英李劲吴涛朱洪平李静周治波陈大方胡永华
-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影响的家系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利用北京房山家系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数据,探索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北京市房山区9个乡镇的先证者及其亲属作为研究对象,以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膳食评分和体力活动作为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作为动脉僵硬度评价指标,采用方差组分模型估计动脉僵硬度的遗传度,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分析。基于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分析识别的阳性环境因素,进一步选取糖脂代谢通路上的45个基因位点作为候选基因位点,利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探索基因位点与生活方式间的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结果:共纳入了来自3225个家系的6302名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6.9岁,男性占比45.1%。估计得到baPWV和ABI的遗传度分别为0.360(95%CI:0.302~0.418)和0.243(95%CI:0.175~0.311)。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总体加性遗传效应与年龄、性别、膳食评分和BMI间存在交互作用,分别影响baPWV和ABI水平。以baPWV作为结局评价指标时,ADAMTS9-AS2基因上和CDH13基因上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均与膳食评分存在交互作用。高遗传风险的个体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其动脉僵硬程度。以ABI作为研究终点时,CDKAL1、ATP8B2和SLC30A8基因上的3个SNP位点与BMI存在交互作用,影响动脉僵硬度水平。对于高遗传风险的个体,保持健康的BMI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动脉僵硬度水平。结论:本研究利用家系关系观察了基因型-健康膳食模式和基因型-BMI交互作用影响动脉僵硬度水平,发现5个SNP位点与二者存在交互作用;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BMI水平能够降低遗传因素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为识别动脉僵硬度的环境危�
- 王雪珩王斯悦彭和香范梦郭煌达侯天姣王梦莹武轶群秦雪英唐迅李劲陈大方胡永华吴涛
- 关键词:系谱
- 男性儿童青少年血清Apelin遗传度及影响因素双生子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利用双生子研究分析影响男性儿童青少年血清Apelin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为探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肥胖在其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18岁男性双生子162名,平均年龄(12.2±3.7)岁,其中同卵双生子100名,异卵双生子62名。利用DNA微卫星多态性鉴定卵性。应用Mx结构方程模型分别计算年龄、BMI及肥胖调整前后Apelin的遗传度,并分析年龄、BMI和肥胖对Apelin的影响。结果 Apelin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肥胖组男童Apelin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Apelin的遗传度为41%,共同环境方差和独特环境方差分别占37%和22%。调整年龄、BMI及肥胖后,遗传方差比例降低。结论男性儿童青少年Apelin水平与年龄、肥胖度相关。Apelin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 陈天娇季成叶李晓娟王莹李劲
- 关键词:青少年双生子研究环境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