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强

作品数:76 被引量:1,11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生物学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0篇植物
  • 10篇濒危
  • 8篇染色体
  • 8篇减数
  • 8篇减数分裂
  • 6篇英文
  • 5篇猕猴
  • 5篇猕猴桃
  • 5篇濒危植物
  • 4篇地黄
  • 4篇地黄属
  • 4篇地理分布
  • 4篇崖白菜属
  • 4篇山毛榉
  • 4篇山毛榉科
  • 4篇染色体数
  • 4篇染色体数目
  • 4篇主成分
  • 4篇主成分分析
  • 4篇木兰科

机构

  • 75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云南省林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国科学院过...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5篇李建强
  • 17篇李晓东
  • 16篇王恒昌
  • 13篇孟爱平
  • 13篇李新伟
  • 9篇何子灿
  • 8篇黄宏文
  • 6篇史全芬
  • 6篇昝艳燕
  • 5篇杨佳
  • 4篇叶其刚
  • 4篇楚海家
  • 4篇王映明
  • 3篇江明喜
  • 3篇李晓东
  • 3篇王会
  • 3篇闫娟
  • 2篇何兴金
  • 2篇张志翔
  • 2篇梁琼

传媒

  • 29篇武汉植物学研...
  • 9篇植物分类学报
  • 8篇植物科学学报
  • 7篇生物多样性
  • 4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制冷与空调(...
  • 1篇第五届浙江省...
  • 1篇第五届全国生...
  • 1篇长江流域洪涝...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黄属和崖白菜属等位酶的变异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地黄属Rehmannia 6种植物和崖白菜属Triaenophora 2种植物共52份材料进行了7个酶系统的等位酶分析。在7个酶系中共检测到18个清晰位点和45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为17个;并将遗传学数据用软件Biosys-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种内个体间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同质性,而不同种的个体则表现出明显的趋异性。除高地黄R.elata和裂叶地黄R.piasezkii外,其余6种植物之间遗传分化较明显,8个种按聚类结果分为两支,崖白菜属的崖白菜T.rupestris和神农架崖白菜T.shennongjiaensis聚为一支,位于分支树的基部;地黄属的地黄R.glutinosa、茄叶地黄R.solanifolia、天目地黄R.chingii、湖北地黄R.henryi、高地黄和裂叶地黄为另一支。在地黄属中,高地黄和裂叶地黄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地黄和裂叶地黄关系最远。本研究结果不支持把高地黄和裂叶地黄作为两个独立的种。地黄属与崖白菜属在遗传上具有较高水平的相似性,它们在生活史和形态学上仍然保留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说明它们之间分化的时间可能不长。
李晓东李建强昝艳燕
关键词:系统学等位酶地黄属崖白菜属
论克隆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53
2002年
概述了克隆植物的类型与特点 ,对克隆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的一些特点进行了综述 ,并讨论了克隆植物遗传变异的来源。总体而言 ,克隆植物拥有比早期推测大得多的遗传变异 ,虽然克隆种与其近缘有性繁殖种相比 ,遗传多样性较低 ,但广泛的遗传单态性却很罕见。克隆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有所改变 ,广布基因型很少 ,大多数基因型仅分布于某一种群之内 ,种群间基因型多态性存在广泛的变异。不同克隆植物之间遗传多样性相差很大 ,遗传结构也有巨大差异。说明除生殖模式外 ,其他的一些因素 ,如地理分布范围、生境特点 ,散布方式和种群历史等都对克隆植物遗传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夏立群李建强李伟
关键词:克隆植物克隆繁殖
国产青冈属的数量分类学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观测了中国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Oersted)77个种近千份标本,选取包括叶柄、小枝、叶片、毛被、裂齿、坚果、壳斗等70个特征,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青冈属属下分类。因子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从70个原始性状变量中筛选归纳出5个关键形态因子14个变量,并以此作为聚类分析的新变量,选取欧式距离系数和非加权平均数法(UPGMA)进行聚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国产青冈属划分为2个组5个亚组,与以前的形态分类吻合。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叶型、环带裂齿、壳斗毛被等性状对青冈属分类具有较重要的意义。还对青冈属2个大组和5个亚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用于分类的特征因子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对青冈属一些有争议或存疑的种或变种(如青冈、龙迈青冈、长叶粉背青冈、黄枝青冈和滇青冈等)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刘凌燕张明理李建强彭焱松
关键词:数量分类学性状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珙桐的等位酶位点变异分析被引量:37
2000年
李建强张敏华黄宏文蔡清
一株具有特异AFLP指纹图谱的杜仲古树被引量:14
2006年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是原产于我国的传统药用植物,虽然目前杜仲被广泛栽培,但野生杜仲已非常稀少,几乎难以见到。作者在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杜仲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时,发现一株采自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树龄200多年的雄性杜仲古树(编号为SNJ5)的AFLP指纹图谱与其它582株树龄为10~52年的栽培杜仲的指纹图谱有显著的不同。在总计为191条多态带中,有44条为高频率显性等位基因带(high frequency dominant allele bands,HFDAB,即583个个体中只有1~3个个体缺乏的带)。SNJ5缺乏23条HFDAB,其中有12条HFDAB是SNJ5单独缺乏的,与其他582个个体差异显著(P〈0.05);另外,SNJ5还具有一条特有带(E+ACG/M+CTG引物组合的217bp带)。据此推测这一杜仲古树是原始野生植株,是近年来众多学者认为野生杜仲灭绝后发现的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应加以大力保护。
邓建云李建强黄宏文
关键词:AFLP古树种质资源
基于叶绿体rps16基因和核基因ITS片段研究肉苁蓉属系统位置被引量:9
2012年
在前人对列当科系统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追加了肉苁蓉属(Cistanche)的基因序列数据,运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断方法探讨了其在列当科中的系统位置及列当科中属间关系。基于rps16基因序列及rps16+ITS联合序列建立了列当科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肉苁蓉属、列当属(Orobanche)以及草苁蓉属(Bos-chniakia)聚在同一进化枝内,肉苁蓉属和列当属表现出最近亲缘关系;列当科中的全寄生类群、半寄生类群和非寄生类群分属在3个不同分支中。
李汐祝铭孙延霞钟扬李建强
关键词:列当科肉苁蓉属ITS系统发育树
中国栎属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被引量:33
2007年
在全面衡量中国栎属49种4变种性状特征的基础上,观测了25个定性性状和18个数量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中国栎属分为5个特征明显的表征群,即5组:麻栎组(Section Aegilops)、槲栎组(Section Quercus)、高山栎组(Section Brachylepides)、巴东栎组(Section Engleriana)和橿子栎组(Section Echinolepides)。在主成分分析中,虽然性状的累积贡献率增长不明显,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仅有50.4%,但结果仍然显示出和聚类分析同样的结果。说明栎属的分类性状仍存在主要方面,只不过在演化过程中由于性状变异的多样性,产生了多个不同的表征类群。分析结果对我们解决个别有疑问种的分类地位也有启示作用。因此,数量分类方法对解决栎属组间及种间的分类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彭焱松陈丽李建强
关键词:栎属壳斗科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三峡湖北库区植被特征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策略
吴金清李建强王映明
关键词:生态环境植被特征森林植被
窄粒径分布的液体石蜡相变微胶囊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2
2022年
目前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普遍采用传统的机械搅拌乳化方法,获得微胶囊的粒径大小难以控制,粒径分布范围较大。本工作采用快速膜乳化技术结合原位聚合法获得窄粒径分布的液体石蜡/密胺树脂相变微胶囊。研究发现,过膜压力和过膜次数对相变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影响较大,当微孔玻璃膜孔径固定时,调节过膜压力和过膜次数可以控制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当使用孔径为10.1μm的微孔玻璃膜时,采用过膜压力为0.2 MPa、过膜次数为4次时,可以获得粒径分布最窄的液体石蜡相变微胶囊。此时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0.84μm,相对标准偏差仅为0.16,远小于机械搅拌乳化制备的微胶囊的粒径相对标准偏差。且微胶囊表面光滑致密,无明显团聚,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和冷/热循环稳定性,微胶囊包裹率约为80%。此外,快速膜乳化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乳化效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微胶囊制备效率,对其他窄粒径分布的低温烷烃相变微胶囊的批量化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张英王会王会李晓卿李建强
关键词:相变材料微胶囊液体石蜡原位聚合
玉兰减数分裂观察及染色体构型分析被引量:10
2003年
采用去壁低渗方法 ,观察研究了玉兰Magnoliadenudat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特征。实验结果证实玉兰存在两种染色体倍性 ,即 2n =4x=76和 2n =6x =1 1 4。通常 ,在木兰属甚至整个木兰科每个物种只具有一种染色体数目。玉兰有丝分裂间期核为复杂染色中心型 ,其中期染色体较小。玉兰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构型表现出多样性 ,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比同源多倍体预期的二价体出现的频率更高些 ,其次是在减数分裂中期I可以观察到 1或 2个环状和 (或 )链状六价体。这些特征与同源异源六倍体或部分的异源六倍体种北美红杉Sequoiasempervirens和部分的异源四倍体种紫蓝大麦Hordeumvio laceum相似 ,由此推断玉兰为一个部分的异源六倍体种。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发现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 ,仅发现少量的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断片。在减数分裂后期I观察了 75个细胞 ,其中 9个细胞 (约1 2 % )出现少量断片 ;在后期II观察了 1 5个细胞 ,其中 1个细胞 (约 6.7% )出现少量断片。在检查的 1 5 2粒花粉中 ,有 1 0粒空花粉 ( 6.6% )。玉兰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
李建强何子灿
关键词:玉兰减数分裂木兰属木兰科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