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敏杰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管
  • 3篇食管癌
  • 3篇术后
  • 2篇食管癌切除
  • 2篇切除
  • 2篇化疗
  • 1篇胸部
  • 1篇胸胃
  • 1篇胸胃瘘
  • 1篇镇痛
  • 1篇食管癌患者
  • 1篇食管癌切除术
  • 1篇食管癌术
  • 1篇食管癌术后
  • 1篇食管反流
  • 1篇手术
  • 1篇术后胃
  • 1篇术后胃食管反...
  • 1篇术后镇痛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敏杰
  • 3篇段红兵
  • 2篇康健乐
  • 1篇蔡英杰
  • 1篇傅成国
  • 1篇何泽锋
  • 1篇柯孙葵
  • 1篇吴朝辉
  • 1篇钟原

传媒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术在胸部术后镇痛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在胸部术后切口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59.90±10.62)岁;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9.85±10.52)岁。试验组采用北京库蓝公司K320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其下一肋间的肋间神经根部进行冷冻,对照组术后采用自控静脉泵镇痛,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及咳嗽、咳痰反射评分以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 d、第3 d、第7 d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4.95,-3.14,P<0.05),术后咳嗽、咳痰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t=3.023,P<0.05)。试验组发生肺炎4例,未发生肺不张;对照组发生肺炎8例,发生肺不张1例。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显著减轻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患者能有效咳嗽咳痰,减少肺部并发症。
何建冰段红兵康健乐柯孙葵吴朝辉何泽锋李敏杰
关键词:肋间神经冷冻开胸手术镇痛随机对照研究
食管癌术后27例胸胃瘘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胸外科共实施食管癌切除术1196例,其中发生胸胃瘘27例,现总结分析该组经验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27例中男24例,女3例;年龄52~76岁,平均65岁。其中5例术前曾行辅助化疗。全组经右胸一腹二切口行胸顶吻合7例,经右胸一腹一颈部三切口行左颈吻合20例。其中手工吻合9例,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或美国外科公司25mm圆形吻合器机械吻合18例。
李敏杰段红兵傅成国蔡英杰
关键词:胸胃瘘食管癌术后食管癌切除术辅助化疗
管状胃成形对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作用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对减轻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术式不同分为两组,管状胃手术组:男42例,女18例;中位年龄58岁;传统手术组:男44例,女16例;中位年龄61岁。术后3个月行食管24 h pH监测,将>5 min的反流次数、反流百分率、最长反流时间指标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手术组术后有明显反流症状26例(43.33%),管状胃手术组12例(20.00%)。传统手术组>5 min的反流次数、反流百分率和最长反流时间均大于正常人(t=2.826,P<0.05;t=2.212,P<0.05;t=2.951,P<0.05);管状胃手术组患者仅最长反流时间大于正常人(t=2.303,P<0.05);>5min的反流次数、反流百分率和最长反流时间均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1,P<0.05;t=2.050,P<0.05;t=2.112,P<0.05)。结论管状胃成形能有效降低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段红兵李敏杰康健乐
关键词:管状胃成形食管癌胃食管反流症
化疗与免疫疗法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与风险事件的影响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化疗与免疫疗法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其免疫功能与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70例于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应用PD-1抑制剂免疫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治疗后,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化疗,免疫疗法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可强化患者疾病控制效果,且基本不影响患者免疫能力,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风险降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李敏杰钟原
关键词:化疗免疫疗法食管癌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