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月平

作品数:27 被引量:212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斜视
  • 9篇手术
  • 5篇眼球运动
  • 5篇肌麻痹
  • 4篇眼肌
  • 4篇眼外肌
  • 4篇眼外科
  • 4篇眼外科手术
  • 4篇外科
  • 4篇外科手术
  • 3篇动眼肌
  • 3篇上斜肌
  • 3篇双上转肌麻痹
  • 3篇外斜
  • 3篇外斜视
  • 3篇斜肌
  • 3篇儿童
  • 3篇磁共振
  • 2篇眼肌麻痹
  • 2篇眼球震颤

机构

  • 22篇天津市眼科医...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威海市文登中...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昆明市儿童医...

作者

  • 27篇李月平
  • 14篇赵堪兴
  • 10篇马惠芝
  • 8篇张伟
  • 5篇陈霞
  • 5篇丁娟
  • 4篇郭新
  • 3篇李宁东
  • 3篇朱丽娜
  • 2篇赵红
  • 2篇杨士强
  • 2篇岳以英
  • 2篇潘叶
  • 2篇宋钰
  • 2篇陈丽萍
  • 2篇张伟
  • 1篇马蕙芝
  • 1篇王乐今
  • 1篇许江涛
  • 1篇岳铭

传媒

  • 9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眼科研究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2012年斜...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代偿头位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复杂代偿头位即两个及两个以上轴位存在代偿头位的眼球震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38例复杂代偿头位同时不合并斜视的眼球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为主的患者29例(76.32%),以下颌上抬或内收为主的3例(7.89%),分别行水平中间带移位术以及垂直中间带移位术;以头向一侧肩倾斜为主2例(5.26%),行垂直肌肉退后联合水平方向移位一个肌肉宽度;水平及垂直方向头位扭转角基本相等4例(10.53%),2例行一组水平配偶肌伴垂直配偶肌退后手术,2例联合减弱双眼协同斜肌。行Parks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头位扭转角两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于改良Parks和Anderson手术患者因样本量小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在29例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为主的患者中,术前头位扭转角25°-30°的15例患者行Parks术后面向左、右侧转消失,术前头位扭转角35°-40°的7例患者Parks术后残余5°-15°面向左、右侧转头位,术前头位扭转角〉40°的3例患者行改良的Parks手术术后残留10°-15°面向左、右侧转头位,术前水平头位扭转角15°-20°的4例患者行Anderson术后面向左、右侧转消失。对术前头位扭转角在25°-40°的22例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为主的患者进行分析,行Parks手术后水平、垂直、旋转3个轴向头位扭转角分别为3.18°±1.01°、4.32°±1.14°、4.55°±1.95°,均较术前减小(t=63.13,3.57,3.95;P〈0.01)。3例代偿头位以下颌上抬或内收为主的患者,行一组垂直肌肉退后5mm或合并斜肌手术,可矫正垂直头位扭转角20°患者的头位,对其他轴向头位改善5°-10°;2例头向一侧肩倾斜合并下颌上抬或内收患者,垂直肌肉退后5mm合并水平移位一个肌肉宽度能矫正10°旋转�
丁娟赵堪兴马惠芝陈霞李月平
关键词:眼震先天性体位眼外科手术
共同性外斜视眼外肌病理学和MyoD、myogenin的表达研究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共同性外斜视眼外肌中MyoD1+和myogenin+活性肌卫星细胞数量、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的mRNA表达与眼外肌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探讨MyoD和myogenin在共同性外斜视病因中...
李月平
关键词:共同性外斜视眼外肌卫星细胞成肌调节因子
文献传递
Knapp手术与Foster缝线改良Knapp手术在双上转肌麻痹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单纯Knapp手术与联合Foster缝线技术的改良Knapp手术在双上转肌麻痹(DEP)治疗中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6月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DEP患者2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3~25岁。患者行Knapp斜视矫正手术或联合Foster缝线技术改良Knapp手术治疗,分析术前术后眼位、斜视度数、患眼上转和下转功能及双眼视功能的变化。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秩和检验行组间比较、两相关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行术前和术后比较。正态分布数据采用方差齐性检验、两独立样本间t检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Knapp手术组15例,术前、术后原在位平均垂直斜视度数分别为(34.7±8.6)和(6.5±6.5)三棱镜度(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1,P=0.00)。联合Foster缝线技术改良Knapp手术组7例,术前、术后原在位平均垂直斜视度分别为(38.6±14.6)和(5.7±9.3)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3,P=O.00)。改良Knapp手术组垂直斜视平均矫正量为(32.9±5.7)PD,较单纯Knapp手术组的(28.1±3.6)PD显著增加(t=-2.39,P=0.03),且对眼球上转运动分级改善程度(2.8±0.5)较单纯Knapp手术(1.9±0.6)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二者对下转运动的影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3.00,P=0.54)。术前7例代偿头位下有双眼视功能患者,术后代偿头位消失或〈5°,于功能眼位(原在位和下方阅读)获得双眼视觉。Knapp与改良Knapp手术对DEP一次手术的治愈率为72.7%,术前原在位垂直斜视度数/〉40PD患者欠矫明显,需要二次手术。结论单纯Knapp手术与联合Foster缝线技术的改良Knapp手术均适用于下无下直肌限制因素或已经解除限制因素的DEP,均显著矫正原在位垂
李月平张伟丁娟马惠芝赵堪兴
关键词:眼肌麻痹动眼肌眼球运动
双侧眼球后退综合征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双侧眼球后退综合征(DRS)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年7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DRS患者123例,其中双侧DRS24例(19.5%),回顾性分析双侧DRS的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24例双侧DRS中男14例(58.3%),女10例(41.7%),年龄2~23岁。Ⅰ型16例(66.7%),Ⅱ型1例(4.2%),111型7例(29.1%),其中Ⅲ型内斜3例,Ⅲ型外斜4例。伴有内转眼急速上转或下转现象11例,术后8例(73%)明显改善或消失。合并异常头位者15例,术后均消失或明显改善。有眼或全身合并症者7例(29%)。水平斜视手术行单眼内或外直肌减弱术13例,双眼手术者11例;术后视远视近水平斜视均≤10者21例(91%),水平斜视欠矫1例,过矫2例;并且所有患者术前眼球运动受限和眼球后退情况不同程度改善。术前原在位垂直斜视度〉10者7例(64%),均伴内转眼急速上转或下转现象,其中行垂直肌或斜肌手术者4例。结论双侧DRS男性较常见,水平斜视明显,合并垂直斜视多见,明显的垂直斜视与内转眼急速上转或下转现象有关。双侧DRS的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前对是否存在水平直肌和垂直肌异常神经支配因素的评价;术前术中被动牵拉试验比较,判断是否解除了机械性限制因素。
李月平赵堪兴马惠芝郭新张伟陈霞朱丽娜
关键词: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眼外科手术
非共同性斜视、Pulley的MRI研究
目的:采用MRI技术,探索眼外直肌Pullcy/(滑车/)在眼球运动中的作用,对眼外肌走行的影响;探索某些非共同性斜视病因的解剖基础。 方法:采用GE 1.5T表面线圈MRI技术,对8例正常...
李月平
关键词:磁共振上斜肌
文献传递
中国儿童弱视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被引量:137
2021年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形觉剥夺和(或)双眼异常的相互作用所致,根据病因分为斜视性、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和形觉剥夺性弱视。弱视需要正确诊断、尽早干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继2011年制定弱视诊断相关共识,再次组织我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汇总与弱视治疗相关的专家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制定本共识,以期为眼科医师提供参考,规范我国临床弱视诊疗工作,共同提高我国弱视诊疗水平。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张伟亢晓丽刘虎赵晨李月平李月平王利华王乐今
关键词:弱视儿童保健服务
MRI在上斜肌麻痹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病因的解剖基础,研究上斜肌麻痹患者上斜肌影像学的形态变化。 方法 测量正常人和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上斜肌最大横截面积和肌容积,确定正常值。应用表面线圈磁共振(MRI)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及三维物体测量方法,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正常人上斜肌的最大横截面积为(19.78±1.93)mm2,肌容积为(233.23±14.96)mm3。上斜肌麻痹患者上斜肌的最大横截面积为(15.74±6.31)mm2,先天性者(16.91±5.73)mm2,后天性者(14.16±10.40)mm2;肌容积为(188.39±63.65)mm3,先天性者(200.30±60.49)mm3,后天性者(137.81±57.23)mm3,同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但先天性和后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间无明显差别,且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组中上斜肌容积与年龄无相关性。 结论 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上斜肌影像形态明显缩小。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可能存在肌肉、肌腱、直肌滑车多种先天性解剖异常。
李月平赵堪兴张云亭李亚军
关键词:磁共振上斜肌上斜肌麻痹
单纯Knapp手术在双上转肌麻痹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单纯Knapp手术在双上转肌麻痹(double elevator palsy,DEP)治疗中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5年6月,回顾性分析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应用Knapp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15例DEP患者,观察术前与术后眼位、斜视度数、患眼上转和下转功能及双眼视功能的变化。结果Knapp手术治疗前、治疗后原在位平均垂直斜视度分别为(34.67±8.55)PD、(6.53±6.50)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垂直斜视矫正量(28.13±3.58)PD。术前、术后眼球上转运动分级分别为(-3.73±0.70)和(-1.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上转运动改善(1.93±0.59)。术后眼球下转运动轻度受限(-0.80±0.41)。术前5例代偿头位下有双眼视功能患者,术后代偿头位消失或〈5°,于功能眼位(原在位和阅读视野)获得双眼视觉。单纯Knapp手术对DEP一次手术治愈率73.3%,术前原在位垂直斜视度≥40 PD患者欠矫明显,需要二次手术。结论单纯Knapp手术适用于下无下直肌限制因素的DEP,显著改善麻痹眼上转运动和矫正原在位垂直斜视,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李月平孙丽丽丁娟张伟
关键词:双上转肌麻痹眼球运动
儿童“白眼”爆裂性眶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白眼”(无明显结膜下出血或眼睑皮下淤血者)爆裂性眶壁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岁及以下儿童“白眼”爆裂性骨折59例的临床资料,骨折修复术后随访6—9个月。结果儿童“白眼”爆裂性骨折患者占同年龄段眶骨骨折患儿的54.1%。致伤原因依次为:意外摔伤或碰伤、袭击伤害,车祸。复视是伤后主要症状(56例,占94.9%)。伤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眼一心反射症状者30例,占50.8%。10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受限,原在位眼位情况与眼球运动障碍分级构成比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0)。下壁骨折45例(76.3%)居首位。3—13岁组下壁骨折占85.0%明显多于14—18岁组(57.9%)(P=0.02)。末次随访,25例(42.4%)复视完全消失;24例(40.7%)周边视野存在复视;10例(16.9%)原在位和阅读眼位有复视。伤后不同时间手术者术后双眼视觉恢复情况有差异(P=0.03),≤5d手术者术后获得健全双眼视觉比例最高(71.4%)。结论“白眼”爆裂性骨折儿童发生率高,眶下壁受累居多,眼外肌易被嵌塞夹持,但外观损伤表现不明显,临床上容易延误诊断。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及恶心呕吐等眼心反射症状是重要的临床表现。眼眶骨折修复手术,特别是早期(伤后5d及以内)手术者多可改善眼球运动障碍、消除复视。
李月平宋钰赵红潘叶
关键词:眶骨折儿童眼心反射眼球运动复视
改良Tenon囊下麻醉在水平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局部麻醉下的斜视矫正手术相比于全身麻醉,可以完成术中调整缝线,明显地提高一次手术的成功率[1].局部麻醉手术的关键是术中疼痛的抑制,理想的麻醉方式既能够较好抑制术中牵拉肌肉带来的疼痛,同时又不影响眼外肌的运动.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单纯表面麻醉下的斜视矫正术[2],然而表面麻醉药物对于结膜下的渗透困难,
徐颖杨士强赵堪兴郭新马惠芝岳以英张伟李宁东李月平
关键词:斜视矫正手术术中疼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