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江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脊柱
  • 5篇楔形截骨
  • 5篇截骨
  • 4篇松解
  • 4篇脊柱侧
  • 3篇后凸
  • 3篇畸形
  • 3篇脊柱侧后凸
  • 2篇腰椎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体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截骨矫治
  • 2篇后路
  • 2篇后路松解
  • 2篇后凸畸形
  • 2篇脊柱侧后凸畸...
  • 2篇矫治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海江
  • 5篇李超
  • 5篇于海洋
  • 5篇尹稳
  • 4篇付青松
  • 3篇赵刚
  • 3篇周宇
  • 2篇崔西龙
  • 2篇张伟
  • 1篇梁成民
  • 1篇王伟
  • 1篇王伟
  • 1篇刘彬
  • 1篇曹杰
  • 1篇张伟
  • 1篇曹杰
  • 1篇邹欣欣

传媒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全脊椎切除联合钛网植骨矫正胸腰椎角状后凸
2020年
[目的]介绍后路全椎切除联合钛网周围植骨重建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2月~2015年7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钛网周围植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13例。经后路显露畸形脊柱后部结构全段,于截骨远、近段分别置入椎弓根钉。松解脊柱后柱,用临时固定棒固定,以后凸顶椎为中心行楔形全椎骨切除,矫正畸形,测量脊柱缺损长度,植入填充碎骨粒及适当长度的钛网,加压闭合截骨间隙固定。[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医源性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术后矢状面平均矫正率75.89%,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87.01%,矢状面偏移距离平均矫正率74.88%。随访25~106个月,末次随访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无明显丢失,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联合钛网周围植骨技术可有效矫正重度脊柱角状后凸,防止过度脊髓短缩,重建脊柱稳定性。
李超于海洋付青松李海江尹稳王伟张伟邹欣欣
关键词:脊柱稳定性重建
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治疗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
2021年
目的:评价经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矫形治疗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6年12月对我院15例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行经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手术治疗,术前仅1例严重脊柱侧后凸患者行头盆环牵引。男6例,女9例,年龄13~18岁(16.1±1.6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3例,特发性11例,神经纤维瘤病性1例。术前侧凸Cobb角82°~144°(102.5°±17.6°),侧凸的柔韧性为6.4%~28.5%[(21.56±5.70)%];后凸50°~95°(68.1°±15.3°),冠状位躯干偏移距离(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2.0~6.8cm(3.40±1.37cm)。术前四肢肌力及感觉均正常。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椎板楔形截骨5.20±0.56个(4~6个),松解椎间隙5.20±0.56个(4~6个),手术时间6.1~7.9h(7.00±0.51h),术中出血量1050~2500ml(1450.0±521.3ml)。术后侧凸Cobb角18°~40°(28.0°±6.6°),矫正率72.5%;后凸22°~42°(27.8°±6.1°),矫正率58.4%;冠状位躯干偏移距离0~2cm(0.85±0.74cm),矫正率72.8%。随访25~41个月(33.1±5.4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9°~43°(30.0°±6.9°),矫正率70.6%;后凸22°~42°(28.6°±6.5°),矫正率57.2%;冠状位躯干偏移距离0.2~2.3cm(1.10±0.72cm),矫正率71.3%。无胸膜破裂,无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矫正度无显著丢失。1例患者术前骨盆牵引发生钉道感染,经局部换药及抗生素应用,2周后感染控制;1例术后第3天发生十二指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采取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左侧卧位,术后2周痊愈;1例T4左侧椎弓根螺钉侵入椎管压迫神经,术后5h发生左下肢不完全性瘫痪,术后8h去除T4左侧椎弓根螺钉,术后5个月左下肢功能完全恢复。结论:采用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治疗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不需要剥离椎体侧方胸膜,手术解剖层次表浅和创�
李超于海洋付青松李海江尹稳王伟邹欣欣张伟刘彬
关键词:肋椎关节
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目的:评价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的选择。 方法:对2007年4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
李海江
关键词:半椎体后路松解楔形截骨
文献传递
撬拨复位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背景:跟骨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骨质周围软组织覆盖薄弱,开放内固定手术容易引起患者术后的皮肤坏死。如何兼顾软组织保护和良好的复位固定是目前跟骨骨折治疗的难点和热点。目的:探讨撬拨复位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治疗的18例(18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5~75岁,平均(49.0±12.0)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8例,Ⅳ型3例。开放性骨折1例。记录患者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间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情况;测量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的跟骨长度、跟骨宽度、B?hler角和Gissane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间隔为(4.7±1.8)d,平均手术时间为(58.9±8.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5.6±17.1)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1.1±6.2)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46~99分,平均(81.8±16.4)分,其中,优10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7.8%(14/18)。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跟骨长度、跟骨宽度、B?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3 d的上述参数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出现针道轻度红肿、渗出,经换药后改善。1例患者因足部的顽固性疼痛,于术后2年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论:Ilizarov技术创伤小,固定效果佳,对于软组织条件较差的跟骨骨折,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
姜济世邹欣欣曹杰翟云雷崔西龙付青松于海洋郑国辉李海江
关键词:跟骨骨折
后路经椎弓根侧方旋转复位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侧方旋转复位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实施后路经椎弓根侧方旋转复位、椎体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21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观察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顶椎旋转角度、腰椎前凸角及侧凸Cobb角变化情况,综合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L4神经根损伤1例,经对症及康复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获得随访8~28个月,平均(18.0±1.5)个月。腰背痛、下肢痛、神经源性跛行均明显改善。术前ODI平均(39.1±8.0)分,末次随访ODI平均(15.2±2.2)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前JOA平均(11.5±2.3)分,末次随访JOA平均(25.4±1.3)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顶椎旋转角度从术前(17.5±2.2)°恢复到(6.4±1.7)°,腰椎前凸角从(10.6±2.7)°增加到(26.3±1.5)°,侧凸Cobb角从(28.6±2.5)°减少到(8.7±1.3)°。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移位及断钉。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侧方旋转复位技术,结合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可有效矫正腰椎侧凸,恢复腰椎前凸,临床疗效满意。
梁成民刘彬张伟曹杰李海江于海洋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侧凸冠状面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
青少年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侧凸治疗探讨
2013年
背景:先天性脊柱侧凸分为形成障碍型、分节不全型及混合型三型。目前国内外对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于形成障碍型脊柱侧凸,而对于分节不全型脊柱侧凸的治疗研究较少。目的:评价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联合单极或双极楔形截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侧凸畸形的安全性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联合单极或双极楔形截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侧凸患者24例(单极截骨10例,双极楔形截骨14例),男女各12例,年龄13~22岁,平均16.7岁;侧凸Cobb角50°~139°,平均84.1°;侧凸柔韧性5.1%~30.0%,平均17.0%;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8~6.3cm,平均2.54cm;1处分节不全18例,2处分节不全3例,3处分节不全3例。结果:手术时间5.3~11.2h,平均7.9h;术中出血1500~4500ml,平均2980ml。无1例因截骨间隙加压闭合而致脊髓剪切损伤。1例术中发生胸膜破裂,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周后痊愈。1例因T5椎弓根螺钉侵入椎管压迫脊髓出现左下肢不全瘫,术后4h拔出该螺钉,3个月后左下肢不全瘫完全恢复。术后侧凸Cobb角6°~51°,平均26.8°;术后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3~2.5cm,平均0.76cm。平均随访32.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侧凸Cobb角9°~53°,平均28.6°,平均矫正率66.7%,矫正率平均丢失2.1%;冠状面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垂直距离0.3~2.6cm,平均0.81cm,平均矫正率63.3%,矫正率平均丢失2.4%。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矫形无明显丢失,术后未发生失代偿现象。结论: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联合单极或双极楔形截骨技术治疗中、重度青少年分节不全型脊柱侧凸能较好改善脊柱柔韧性,增加截骨面加压闭合的安全性。
尹稳李超付青松周宇于海洋赵刚崔西龙李海江
关键词:脊柱侧凸楔形截骨
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的解剖特点与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的解剖病理特点,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lt;br&gt;  方法:对2002年11月到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患者进行常规脊柱三维CT.重建,观察脊柱分...
尹稳李超付青松周宇于海洋赵刚崔西龙李海江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畸形楔形截骨手术方式
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的选择。方法:2007年4月~2010年3月收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14~22岁,平均17.1岁;半椎体均为单个完全分节型,T11 3例,T12 4例,L1 1例,L2 3例;术前侧凸Cobb角82°~125°,平均94.4°,侧凸柔韧性为17.4%~28.9%,平均24.8%;后凸Cobb角72°~145°,平均101.1°;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1.5~5.5cm,平均2.9cm。均行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形手术,以触及椎(touched vertebrae,TV)(指站立前后位像上被骶正中线触及的最近端椎体)作为融合固定下端椎;1例合并脊髓拴系和脊髓纵裂者,术中一期行骨嵴切除,解除拴系。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松解3.0个椎间隙。手术时间5.5~10.0h,平均7.7h;术中出血量1000~7000ml,平均3500ml。无脊髓神经损伤。1例术中切除肋骨小头时引起左侧胸膜撕裂,发生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螺钉穿破背部皮肤,1枚螺钉钉尾外露,术后3个月取出该枚螺钉。术后侧凸Cobb角7°~54°,平均28.0°,平均矫正率为70.9%;后凸Cobb角20°~36°,平均27.8°,平均矫正率为71.7%;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0.1~2.3cm,平均0.6cm,冠状位平衡平均矫正率为78.1%。随访14~35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8°~57°,平均29.7°,丢失率为7.3%;后凸Cobb角22°~38°,平均29.9°,丢失率为7.7%;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0.2~2.5cm,平均0.7cm;随访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选择TV作为远端融合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e,LIV)比选择稳定椎(stable vertebrae,SV)平均节省了1.09个椎体,未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选择TV作为LIV可以减
李海江李超付青松周宇赵刚于海洋
关键词:半椎体后路松解楔形截骨
脊柱大通道内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置入在腰椎融合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索脊柱大通道内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 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我院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24 例需行全内镜下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经皮穿刺置入椎弓根空心螺钉导针至椎体内 (简称传统组),观察组利用自行研制的镜下椎弓根空心螺钉导针置入器,通过脊柱 Lusta 内镜辅助下将椎弓根空心螺钉导针置入至椎体内 (简称镜下组),然后行全内镜下椎管减压及螺钉置入内固定。记录并分析两组导针置入时间、透视次数、穿刺调整次数,螺钉置入切口长度,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评分,记录早期并发症。测量患者椎弓根横径、纵径及关节突角 (facet angle,FA),参照 Gertzbein-Robbins 分类标准对置钉准确性进行评估,参考 Badu 关节突关节破坏分级对关节突损伤进行评估。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节段、病种、椎弓根直径及 FA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镜下组椎弓根空心螺钉导针置入时间大于传统组[(31.1±9.8) min vs.(19.3±8.2) min](P<0.05)、镜下组椎弓根螺钉导针置入透视次数及调整次数均明显小于传统组[(10.7±2.7) vs.(22.5±8.5),(7.2±5.0) vs.(15.3±6.2)](P<0.05),两组间螺钉置入切口长度、术前及术后 3 天 VAS 及 JOA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置钉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关节突关节破坏率及分级,镜下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螺钉关节突侵袭级别与置钉准确性分类呈正向的强相关性 (P=0.000,准确度 0.403)。结论脊柱大通道内镜辅助下 PPSF,能够降低术中透射次数、关节突关节破坏率及分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钉技术,可以作为 PPSF 临床应用的一种新的选择方法。
尹稳焦伟于海洋郑国辉梁成民翟云雷付青松崔西龙李海江姜济世
关键词:脊柱椎弓根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