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祥廷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济宁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消融
  • 3篇内皮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导管消融
  • 2篇心病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
  • 2篇心脏
  • 2篇消融治疗
  • 2篇静脉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房颤
  • 2篇肺静脉
  • 2篇肺静脉消融
  • 2篇病患
  • 1篇导管

机构

  • 5篇济宁医学院
  • 3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李祥廷
  • 4篇刘同宝
  • 3篇陈良华
  • 2篇宋尚明
  • 2篇唐元升
  • 2篇朱兴雷
  • 1篇张慧玲
  • 1篇张韶辉
  • 1篇石胜伟
  • 1篇吴德光
  • 1篇王彦富
  • 1篇邢冰
  • 1篇孙景芝
  • 1篇郭莹
  • 1篇武宗寅
  • 1篇张少阳
  • 1篇刘燕
  • 1篇刘立新
  • 1篇李清贤
  • 1篇陈园园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5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分步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分步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对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10例)和持续性房颤(2例)患者,以三步消融方法进行消融:(1)环肺...
李祥廷
关键词:心房颤动消融治疗
文献传递
宽窄QRS波群心动过速及长短R-R间期交替1例
2008年
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心悸5年余入院。既往心悸时记录的心电图(图略)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临床诊断为阵发性室卜性心动过速,拟行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入院后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均未见异常。第3天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图1)示:初始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呈有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时间约130ms,心电轴右偏,胸导联QRS波群电交替,随后转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且呈长短R—R间期交替,长者约330ms.
陈良华宋尚明李祥廷唐元升刘同宝朱兴雷
关键词: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窄QRS波群R-R间期常规心电图射频导管消融
冠心病患者尿miR-126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尿微小RNA-126(mi R-126)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9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8.12±10.03)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以及尿mi R-126水平等。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尿mi R-12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UAP组和SAP组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患者尿mi R-126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301,P<0.05),与HDL-C、CRP、TG、TC等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尿mi R-126表达降低,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呈负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李霞孙景芝李祥廷金鑫
关键词:冠心病尿液
烟熏大鼠心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烟熏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吸烟对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烟熏干预,8周后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观察HIF-1α、VEGF在两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且较为稀疏,部分肌原纤维扭曲甚至断裂。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IF-1α表达显著增加,而实验组VEGF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吸烟可通过诱导大鼠心肌组织中HIF-1α表达上调、抑制VEGF表达进而介导心肌损伤。
刘洋闫蕊李祥廷
关键词:烟熏心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
左侧旁道伴左束支阻滞1例
2008年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发作心悸10余年入院,常规心电图(图1A)有典型δ波,V1导联呈RS形态,R〈S,QRS时限110ms,PJ间期220ms,诊为B型预激综合征,拟行经导管射频消融。常规电生理检查示心房超速刺激诱发左束支阻滞型宽QRS波心动过速,心房激动顺序呈偏心性,诊断为左侧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消融过程中(图1C),δ波消失,而V1导联QRS波群变成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形,
陈良华刘同宝宋尚明李祥廷唐元升朱兴雷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左侧旁道左束支阻滞
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分步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分步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10例)和持续性房颤(2例)患者,以三步消融方法进行消融:环肺静脉前庭消融、节段性肺静脉消融和碎裂电位(CFAEs)消融。以每个阶段房颤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终点,或完成三个阶段。结果消融结束时,10例阵发性房颤不再被诱发,其中第1阶段7例,第2阶段2例,第3阶段1例。2例持续性房颤在完成所有3个阶段后仍持续发作,最后经体外电转复。3例于术后2 d内短暂复发,继续随访后未再房颤复发,1例房颤并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患者术后复发房扑,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经(10±4)个月随访后,均无房颤复发,无左房房性心律失常出现。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手术中放电时间(38±11)min,X线透视时间(37±11)min,操作时间(3.0±0.5)h。结论以房颤不再被诱发为手术终点、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的分步消融治疗房颤策略是安全可行的。对于阵发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消融术式即有良好效果,而对单纯环肺静脉消融不成功者结合节段性肺静脉消融及碎裂电位消融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李祥廷焦凤珍杜中春刘同宝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肺静脉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PCI)治疗时机。方法选择95例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合并高血压53例,其中早期行PCI治疗28例,择期行PCI治疗25例;合并糖尿病42例,其中早期行PCI治疗22例,择期行PCI治疗20例。比较早期与择期PCI治疗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随访6个月反复心绞痛症状、再发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心衰等情况。结果合并高血压的NSTEMI患者早期行PCI近期预后及随访6个月的预后好于择期行PCI治疗;合并糖尿病的NSTEMI患者早期行PCI治疗近期预后较择期PCI治疗预后差。结论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的NSTEMI患者应早期积极行PCI治疗,合并糖尿病的NSTEMI患者择期PCI治疗更安全可靠。
陈园园王彦富靳奇峰石胜伟赵家琦张慧玲李祥廷刘燕吴德光李清贤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具有长期抗凝指征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李祥廷陈良华刘同宝
关键词:抗凝冠心病溶栓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相关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SF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作为慢血流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CAG证实血流正常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基础肱动脉内径(D0)、肱动脉内皮依赖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ID),以此反应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慢血流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比例、血脂、空腹血糖、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血流组与对照组在年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吸烟比例(63% vs. 25%)、收缩压水平〔(126±12)mmHg vs.(119±13)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组男性比例(78% vs. 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D0、NID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6.3±1.3)% vs.(10.2±1.9)%,P〈0.01〕,其平均血流帧数与FMD呈明显负相关(r=-0.70,P〈0.01)。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内皮功能紊乱有相关性。
李祥廷张少阳邢冰武宗寅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脂酶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内皮脂酶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首次支架后6个月至4年复查CAG的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20例)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2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情况。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内皮脂酶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R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估内皮脂酶对ISR患者的临床识别能力。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的2型糖尿病及吸烟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再狭窄组的LDL-C及内皮脂酶均高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再狭窄组的置入支架总长度大于非支架内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置入支架总长度和内皮脂酶都是ISR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发现内皮脂酶对ISR具有一定的临床识别能力[AUC=0.757,95%CI(0.645~0.899),P<0.05]。结论2型糖尿病、置入支架总长度及内皮脂酶都是ISR的的独立危险因素,内皮脂酶与ISR密切相关,内皮脂酶对DES置入后的ISR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刘立新张韶辉郭莹李祥廷杨国良陈安勇高振才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内再狭窄内皮脂酶药物洗脱支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