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秋
-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太平洋鳕仔鱼期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2
- 2013年
- 用酶学分析法研究太平洋鳕仔鱼发育过程中胰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酶的比活力均在初孵时即可检出,但比活力变化趋势不同;胰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孵化初期较高,随后显著降低;酸性蛋白酶比活力在早期仔鱼阶段比较低,且较为稳定,从14日龄开始显著升高;淀粉酶比活力在3日龄即达到最大值,之后显著降低,并一直保持较低的比活力;脂肪酶的比活力一直较低,在5日龄达到最大值,之后比活力大幅度下降。仔鱼发育过程中,各种酶活性变化显著(p<0.05),太平洋鳕在仔鱼期已经可以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 宫雪姜志强吴洪范瑞李艳秋
- 关键词:仔鱼酸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
- 饲料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以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5.77%、7.71%、8.93%、11.89%、13.75%、16.42%的饲料饲喂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幼鱼56 d,测定其肝脏抗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并对其肝脏、肠及肌肉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77%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与其他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力的最高值出现在8.93%组,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大于8.93%的实验组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且显著低于8.93%组;5.77%、7.71%、8.93%组呈增加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峰值出现在13.75%组,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组织学观察表明,5.77%、7.71%、8.93%组,虽然肝脏也有脂肪空泡存在,但是肝脏、肠和肌肉组织结构完整,无明显病变现象;11.89%、13.75%、16.42%组的肝脏、肠和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现象,各组间差别明显。由此认为,脂肪水平为8.93%组,抗氧化酶活力最高,该脂肪水平下的饲料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代谢最有利,组织结构完整无病变。
- 孙阳姜志强李艳秋毛明光吴洪宫雪
- 关键词:脂肪水平红鳍东方鲀肝脏抗氧化酶
- 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及消化率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3年
- 以初始体质量为(4.58±0.05)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研究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6组:对照组D1,全鱼粉蛋白组;对照组D2,以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组;试验组S1~S4,在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基础上设4个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1 000、1 500、2 000 U/kg),每个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各组幼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D1组幼鱼各项生长指标均最优,D2组幼鱼生长性能指标较D1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后,试验组幼鱼的生长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添加植酸酶≥1 000 U/kg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较D2组明显提高(P<0.05),饵料系数较D2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能提高幼鱼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力;植酸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干物质的消化率,但不明显(P>0.05);添加1 000 U/kg植酸酶时,幼鱼的蛋白表观消化率达到最高;添加1 000、1 500 U/kg植酸酶时,能显著提高幼鱼的脂肪消化率(P<0.05);添加植酸酶后,幼鱼的磷消化率较D2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促进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改善消化,建议饲料中植酸酶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1 500 U/kg。
- 孟祥科孙阳屈菲姜志强毛明光李艳秋吴洪
-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豆粕植酸酶消化酶消化率
- 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早期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研究
- 围绕太平洋鳕早期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研究了太平洋鳕仔鱼的形态发育特征,饥饿胁迫对太平洋鳕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光照强度对太平洋鳕仔鱼摄食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2011年2~4月,在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
- 李艳秋
-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仔鱼生长饥饿胁迫
- 饲料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为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纯的影响,在18个200L圆形流水水槽中各放养体重大小接近的红鳍东方鲍幼鱼20尾,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5.77%、7.71%、8.93%、11.89%、13.75%、16.42%的饲料,每个脂肪梯度设3个重复。56d饲养试验结束后,结果显示,东方纯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脂肪水平为5.77%~13.75%时,饵料系数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脂肪水平的进一步升高,饵料系数保持平稳,高脂肪组和低脂肪组差异显著(P〈0.05)。肝体比和脏体比都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肥满度的最大值出现在8.93%组,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体成分分析表明,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都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各组间显著升高(P〈0.05)。8.93%脂肪组血糖含量最高。各组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脂肪水平增加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脂肪水平为8.93%的配合饲料对红鳍东方纯幼鱼的生长代谢最为有利。
- 孙阳姜志强李艳秋孟祥科吴洪
- 关键词:脂肪水平红鳍东方鲀血液指标
- 苯酚对红鳍东方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苯酚对红鳍东方(Takifugu rubripes)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试验鱼体质量为(7.50±1.09)g,全长(7.92±1.38)cm。根据预试验结果,急性试验设定苯酚质量浓度梯度为0,3.2,6.5,10.0,13.2,16.5,20.0 mg/L,每组试验浓度分别暴露24,48,96 h。亚急性试验设定质量浓度梯度为0,0.18,0.32,0.56,1.00,1.35 mg/L,每组试验浓度分别暴露4,8,12,16 d,以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为指标,研究了苯酚污染对红鳍东方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在急性试验中,苯酚质量浓度的升高会对红鳍东方幼鱼产生较大毒性,暴露24,48,96 h的LC50分别为17.56,15.41,12.09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21 mg/L。亚急性试验,不同苯酚浓度处理组的红鳍东方幼鱼在暴露16 d时,肝组织中SOD和GST的活性均表现出被显著抑制(P<0.05)。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GSH-PX的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活力最高值由高浓度组逐渐移向低浓度组;与对照组(0 mg/L)相比,各组总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除0.18 mg/L浓度组外,其他浓度组在暴露16 d时,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各浓度组的GST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 石洪玥姜志强高小强宫雪吴洪李艳秋
- 关键词:苯酚红鳍东方鲀抗氧化酶
- 不同光照强度对太平洋鳕仔鱼摄食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太平洋鳕仔鱼摄食的影响。在0~1 000 lx光照范围内,对不同光照强度、摄食不同时间太平洋鳕仔鱼摄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仔鱼500 lx时摄食强度最大,其次为700、300 lx,摄食率在500 lx时最高,并在摄食开始后10 min时达到最大,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 李艳秋吴洪孙阳孟祥科姜志强
- 关键词:仔鱼光照强度摄食
- 太平洋鳕仔鱼饥饿实验及不可逆生长点的确定被引量:16
- 2014年
- 通过研究饥饿胁迫对太平洋鳕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太平洋鳕仔鱼最佳投饵时间及不可逆点,以期为太平洋鳕人工育苗提供科学参考。实验设饥饿组和摄食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0.0—11.0℃时,太平洋鳕仔鱼在孵化后第5天开始摄食,此时卵黄囊容量约从初孵时的0.2402mm3降至0.0062mm3,卵黄囊体积随仔鱼生长逐渐变小。从第8日龄开始,饥饿仔鱼的全长、体长、肛前长、体高等指标与摄食组差异极显著(P<0.01),多项生长指标出现负增长,饥饿组与摄食组仔鱼开鳔率及鳔体积差异明显,表明饥饿对仔鱼生长发育起延迟作用。太平洋鳕仔鱼初次摄食率为30%,第7天初次摄食率达90%,仅保持1d。太平洋鳕仔鱼的耐饥饿能力较差,PNR为9日龄。最佳投饵时间为5—7日龄。
- 李艳秋姜志强孙阳毛明光孟祥科
- 关键词:仔鱼摄食饥饿不可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