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复合伤
  • 3篇爆破
  • 3篇爆破性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1篇弹射
  • 1篇弹射救生
  • 1篇手术
  • 1篇手术策略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分期
  • 1篇座舱
  • 1篇外科
  • 1篇外科分期
  • 1篇外科手术
  • 1篇微循环
  • 1篇模拟系统
  • 1篇颈椎
  • 1篇飞机
  • 1篇飞机座舱

机构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 1篇空军后勤部

作者

  • 4篇肖建如
  • 4篇李郁松
  • 3篇司高潮
  • 3篇徐盛明
  • 2篇贾连顺
  • 2篇朱晓全
  • 1篇陈华江
  • 1篇曹文
  • 1篇丁江舟
  • 1篇雷呈祥
  • 1篇袁文
  • 1篇刘铁龙
  • 1篇马俊明
  • 1篇魏海峰
  • 1篇杨立利
  • 1篇赵必增
  • 1篇严望军
  • 1篇史建刚
  • 1篇杨诚
  • 1篇沈俊

传媒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脊髓机械性挫伤瞬间复合爆破性减压模拟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现代战斗机弹射航空救生装备在飞机出现意外时,可以挽救飞行员生命。然而应急弹射救生因其弹射火箭或炮弹爆炸瞬间产生18~25G的过载,易导致飞行员脊柱、脊髓损伤。现代高性能飞机座舱为增压式座舱,在中高空飞行应急弹射时,因舱内外存在一定的压差,出舱瞬间会出现爆破性减压,对飞行员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易导致肺脏的气压性损伤。根据飞行员弹射瞬间环境变化过程,复制脊髓机械性挫伤瞬间复合爆破性减压的大鼠模型,较为真实地模拟中高空弹射瞬间的致伤过程,其将有助于对此种复合伤的研究。目前,脊髓机械性挫伤模型的制作比较成熟,爆破性减压模型也如此。本研究建立的脊髓机械性损伤瞬间复合爆破性减压的模拟系统正是基于上述两者的基础之上。
司高潮李郁松沈俊肖建如贾连顺徐盛明
关键词:模拟系统复合伤爆破挫伤弹射救生飞机座舱
爆破性减压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爆破性减压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脊髓挫伤组(单纯挫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单纯减压组)、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复合伤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爆破性减压瞬间复合脊髓机械性挫伤模型,对脊髓损伤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及行走步态迷失实验。结果单纯减压组与对照组相似,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平均为21分;而单纯挫伤组和复合伤组伤后BBB评分(0.67±0.82,0.33±0.52)较低,后逐渐恢复,其中单纯损伤组恢复较快,4周后BBB评分为(17.00±1.41)分,与对照组(2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合伤组感觉、运动及反射较单纯挫伤组恢复慢,至6周后与对照组、单纯减压组和单纯挫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单纯减压组的步态迷失次数均为0,单纯挫伤组和复合伤组伤后步态迷失次数(15.33±0.63,15.58±0.49)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逐渐恢复,其中复合伤组恢复较差,6周后步态平均迷失次数(8.17±0.56)与对照组、单纯减压组和单纯挫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爆破性减压对脊髓损伤有明显影响且持续时间较长,提示爆破性减压可能进一步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司高潮李郁松雷呈祥徐盛明肖建如朱晓全
关键词:脊髓损伤复合伤
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损伤对大鼠脊髓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损伤对大鼠脊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脊髓挫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每组8只。在伤前、伤后即刻、30、60、90 min5个时间段观察脊髓伤区及周围微循环情况,伤后6周取各组伤段脊髓,纵轴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保存,借助计算机软件估算出脊髓剩余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脊髓损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评分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损伤较重。脊髓组织病理分析表明,病变持续性加重,伤后6周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平均剩余脊髓体积百分比仅为66%。结论爆破性减压可明显加重损伤脊髓微循环障碍,且有持续继发性病变加重作用,提示爆破性减压可能进一步损害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司高潮丁江舟朱晓全徐盛明肖建如曹文李郁松
关键词:脊髓损伤复合伤微循环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外科分期及手术策略被引量:37
2006年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分期、手术入路、切除方法及内固定重建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7例颈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39岁;男18例,女19例。肿瘤性质: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瘤3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根据肿瘤侵袭的范围和区域自行设计外科分期系统:Ⅰ期8例,Ⅱ期9例,Ⅲ期13例,Ⅳ期5例,Ⅴ期2例。经颈后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术20例,前后联合入路(后外侧+前外侧)行肿瘤切除术17例;26例采用后路钉棒/钉板内固定系统重建,5例采用前后联合固定,6例未行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7年,平均39个月。术后出现单侧上肢一过性肌力减弱1例,单侧颈后部感觉麻木1例,霍纳征1例,1例术中因一侧椎动脉损伤而行椎动脉结扎,2例恶性神经鞘瘤者术后1~2年因局部复发而再次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术后疗效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改善或缓解,19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例未行内固定术的患者于术后1~2年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反屈畸形。结论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及外科分期制定手术治疗策略能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内固定重建对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术中应准确判断肿瘤与神经根、椎动脉和颈髓的关系并注意保护。
肖建如杨兴海陈华江杨诚马俊明魏海峰杨立利史建刚赵必增刘铁龙严望军李郁松袁文贾连顺
关键词:颈椎肿瘤分期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