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武
- 作品数:9 被引量:13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地体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古地磁方法概述被引量:2
- 1997年
- 叙述了地体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古地磁方法。这些方法在地体构造演化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不足之处。方法包括:相对于热点系的运动,块体间的相对运动,板块绝对运动的真极移模式,相对于热点的绝对运动和利用板块边界或海沟位置确定单一板块的绝对运动,其中板块绝对运动的研究是古地磁学研究的热点。
- 李鹏武申宁华张世红
- 关键词:地体造山运动
-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二维地震数据采集方法试验研究被引量:22
- 2006年
- 羌塘盆地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取得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存在很大困难。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通过50km长的二维反射地震试验剖面,初步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羌塘地区地震资料采集的方法技术。研究对比表明,合理加大接收排列,采用有效深井、药量,添加适当大炮与适当延长记录长度等措施能够在该地区获得较丰富的地下反射信息。从试验处理的剖面看,该施工方式是合理的、有效的。
- 卢占武高锐匡朝阳贺日政李鹏武朱军
- 关键词:羌塘盆地地震勘探
- 松潘地块与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的性质和关系——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揭露被引量:66
- 2006年
- 松潘地块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处于中国大陆东西向构造与南北向构造的结合部位,特殊的构造环境使其长期控制并影响着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探测松潘地块的岩石圈细结构,揭示其与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的关系,既可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又关联着松潘地块的油气远景评价。2004年完成了第一条横过松潘地块北缘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的长约257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揭露出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的细结构,发现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同属统一的稳定的大陆地块,并且下地壳均以北倾的强反射为主要特征。这种北倾的反射为松潘地块向西秦岭下地壳俯冲提供了地震学证据。近于平坦的Moho反射特征反映出西秦岭造山带在造山后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作用。
- 高锐马永生李秋生朱铉张季生王海燕李鹏武卢占武管烨
- 关键词:青藏高原西秦岭造山带基底构造深地震反射剖面
- 松潘地块若尔盖盆地与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关系—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成果被引量:56
- 2006年
- 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新生代盆山构造,其接合部位的岩石圈结构及其深部构造关系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等研究奠定基础。横过盆山结合部位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长约63km,记录时间30s(TWT),探测深度超过莫霍面深达岩石圈地幔。该剖面首次揭露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盆山结合部位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的结构,发现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以北倾为主的强反射特征,这种北倾的反射特征提供了若尔盖盆地俯冲到西秦岭造山带之下,而西秦岭造山带逆冲推覆到若尔盖盆地之上的地震学证据,初步揭示出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在挤压构造体系下形成的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关系,近于平坦的Moho反射特征反映两者在造山后期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作用。
- 高锐王海燕马永生朱铉李秋生李鹏武匡朝阳卢占武
- 关键词: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
-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松潘地块北缘与西秦岭的构造关系
- <正>松潘地块处于中国大陆东西及南北构造结合部位,是最重要的构造转换域。它又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其岩石圈结构、变化及其与边缘造山带的构造关系记录着高原向东和东北发展演化的深部信息。由于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和雪山、草地、沼...
- 王海燕高锐马永生朱铉李秋生李鹏武卢占武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及邻区运动特征的古地磁分析
- 该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及邻区450余个古地磁数据的综合分析,对青藏高原及邻区的运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对同一地块(体)不同时代及相邻地块(体)古纬度数据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到了如下一些新的认识,主要包括:(1)柴达木和南...
- 李鹏武
- 关键词:青藏高原古地磁数据
- 文献传递
- 羌塘盆地石油二维反射地震剖面采集方法试验研究
-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夹持于金沙江缝合带和怒江缝合带之间,总体呈现“两坳一隆”的构造格架。是我国陆地唯一没有获得石油勘探突破的海相地层盆地。羌塘盆地地表地质条件复杂, 以往工作表明地震勘探难度大。2004年9月,在...
- 卢占武高锐匡朝阳李秋生李鹏武贺日政
- 文献传递
- 羌塘盆地石油地震反射新剖面及基底构造浅析被引量:21
- 2006年
- 针对羌塘盆地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取得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存在很大困难等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羌塘布设了总长约52km的试验剖面,初步摸索出一套适用于羌塘地区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的方法技术。处理后的地震叠加剖面上反射信息丰富,揭示出盆地基底以上各构造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为查明构造圈闭和构造界面,确定地层的组合等方面,提供了高质量数据。文中在对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两条剖面显示的盆地基底的埋深、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 卢占武高锐薛爱民匡朝阳李秋生贺日政李鹏武
- 关键词:羌塘盆地基底
- 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山结合部位深反射资料处理方法与初步地质认识被引量:7
- 2007年
- 盆山结合带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深地震反射资料具有信噪比低、各种干扰波严重以及速度横向变化大等特点。针对盆山结合部位深反射资料的特点,主要利用ProMAX处理系统对横跨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二维深地震反射资料(简称SP04-2剖面)进行折射静校正、叠前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人机交互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循环迭代处理、地表基准动校正叠加和叠后去噪处理等方法试验研究,形成一套适应盆山结合部位深地震反射资料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最终得到SP04-2叠加剖面。该剖面首次揭示出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盆山结合部位的岩石圈结构,为研究盆山深部接触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学依据。
- 王海燕高锐马永生朱铉李秋生李鹏武匡朝阳卢占武
-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信噪比去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