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学
- 作品数:143 被引量:398H指数:16
- 供职机构:余庆县植保植检站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吴茱萸种植地杂草种类调查及防除技术被引量:1
- 2004年
- 经调查表明 ,余庆县吴茱萸种植地发生杂草种类共有 2 2科 5 3种 ,其中主要杂草种类有 1 3种 ,以单子叶杂草占优势 ;杂草群落组成以单子叶杂草为优势种 ,阔叶杂草为亚优势种和配搭种组成 ;以定植第 1年和定植第 2年的吴茱萸种植地杂草发生危害较重 ,定植第 3年开始减轻 ;秋季比春季危害重。结合中药材GAP生产要求 ,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生物防治为辅 。
- 李大庆杨再学文西明
- 关键词:种植地杂草防除中药材
- 农田鼠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应用推广
- 金星杨再学刘晋郑元利姜学阳等
- 针对该省农村地区鼠情严峻形势,2004-2008年,贵州省植保植检站主持实施了“农田鼠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应用推广”项目。该项目推广力度大,管理水平高,技术到位率快、普及率高、覆盖面广,示范带动效应突出。5年累计完成有效规...
- 关键词:
- 关键词:毒鼠强
- 贵州鼠害控制项目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成效及建议被引量:12
- 2018年
- 2018年4—6月,在贵州省余庆县举办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贵州鼠害控制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业生态安全项目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TOT),30名学员完成预期培训内容,达到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标准,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结业证书,培训班取得了明显培训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培训效果,让培训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在今后举办辅导员培训班时,培训方式转变需逐步加强,培训时间安排需更加合理。
- 杨再学李学琳谈孝凤
- 关键词:鼠害控制
- 贵州省害鼠造成农户储粮损失情况调查被引量:2
- 2014年
- 2013年对贵州省11个县(市)36个镇(乡)57个村618户农户储粮因害鼠造成的损失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户储粮损失16.10~171.70 kg,平均每户损失76.26 kg,储粮损失率0.66%~7.30%,平均损失率为3.65%.储粮损失以稻谷、玉米最高.农户储粮方式主要是简易粮仓和专用粮仓,占总农户数的62.94%.其中,以简易粮仓最多,占总农户数的40.61%.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和农户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谈孝凤杨再学金星
- 关键词:农户储粮
- 黑线姬鼠胴体重长指标的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采用体重与体长的比值作为胴体重长指标KWL',对贵州省余庆县2003~2004年捕获的326只黑线姬鼠(其中,雌鼠160只,雄鼠166只)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胴体重长指标在1.31~3.25,平均为2.09±0.38, 雌雄鼠胴体重长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胴体重长指标差异极显著,且随着种群内年龄的增长,胴体重长指标逐渐增加;不同生境胴体重长指标差异显著;不同月份之间胴体重长指标具有一定差异,在4~5月和8~9月出现2个高峰期,其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最高,夏季较高,秋季较低,冬季最低.黑线姬鼠胴体重长指标与种群繁殖密切相关.
- 杨再学郑元利金星
- 关键词:鼠科黑线姬鼠
- 贵州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09年
- 通过在余庆、桐梓等县(市)农田区进行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与裸露投放毒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投饵后3d平均取食率分别为27.24%、30.64%、9.72%、65.07%,投饵后15d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82.98%、76.37%、83.72%,说明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在农田灭鼠中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2003-2008年在全省建立50个农区鼠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大力开展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6年累计完成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7.37万hm^2,大面积防治效果82.10%。每667m^2挽回粮食损失19.47kg,累计挽回粮食损失7639.22万kg,累计挽回产值9693.11万元,累计防治成本2902.26万元,累计新增纯收益6790.85万元,投入产出(挽回)比1:3.3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分析了毒饵站灭鼠的优点,并提出了如何加大毒饵站灭鼠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 杨再学
- 关键词:毒饵站灭鼠
- 常用捕鼠器械的种类及使用方法被引量:9
- 2004年
- 杨再学
- 关键词:鼠笼粘鼠板
- 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变化被引量:7
- 2016年
- 黑线姬鼠是余庆县农田害鼠的优势种群,研究其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变化规律,对于做好黑线姬鼠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治策略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贵州省余庆县2011—2015年捕获的1 241只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5年平均种群性比为0.95±0.20,平均怀孕率为(32.99±9.04)%,平均胎仔数为(5.17±0.25)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8.73±6.00)%,平均繁殖指数为0.62±0.08。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具有显著的年龄变化。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种群性比逐渐降低,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和繁殖指数明显增加,表明黑线姬鼠种群年龄越大,繁殖力越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种群的繁殖主体。
- 白智江杨再学秦治勇李大庆
- 关键词:黑线姬鼠繁殖参数年龄变化
- 鼠害控制减少粮食损失农民田间学校实践与评估分析:以息烽县为例被引量:11
- 2019年
- 为进一步推进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工作,对鼠害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减少鼠害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对2018年9-10月在贵州省息烽县开展联合国粮农组织贵州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培训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员平均年龄46.7岁,学员出勤率为100%;测试总体正确率训前和训后分别为65.33%和86.67%,训后比训前提高了21.34百分点;质量控制指标总体良好;学员满意度优良率达100%。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采取参与式、互动式和启发式的方式,培训氛围轻松愉快,农民较易接受,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 尹文书李梅杨再学
- 关键词:鼠害控制
- 黔中地区农舍褐家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季节及年龄变化被引量:4
- 2020年
- 褐家鼠是黔中地区农舍区害鼠优势种,为摸清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化情况,丰富种群生态研究资料,为其种群数量动态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对贵州省息烽县农舍区1986—2019年鼠情调查中捕获的1 746只褐家鼠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褐家鼠雌雄性比为1.18,总体平均怀孕率为27.94%,平均胎仔数为6.4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4.79%,平均繁殖指数为0.969 6。不同月份种群繁殖参数存在明显差异,3—4月和8—10月是褐家鼠种群繁殖高峰期。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春季、夏季和秋季是褐家鼠繁殖高峰期,冬季是繁殖低谷期。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能力不断增强,其主要繁殖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及老年组。
- 李梅尹文书宋致书杨再学
- 关键词:褐家鼠繁殖参数年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