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凤云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心理
  • 3篇人性
  • 3篇人性假设
  • 3篇教师
  • 2篇大学教师
  • 2篇人性假设理论
  • 2篇教育
  • 1篇大学教师发展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价值
  • 1篇大学生价值观
  • 1篇鼎立
  • 1篇心理救助
  • 1篇心理契约
  • 1篇心理学
  • 1篇行为失范
  • 1篇学生价值观
  • 1篇学者
  • 1篇职业倦怠
  • 1篇制度规约

机构

  • 7篇北华大学
  • 1篇长春汽车工业...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8篇杨凤云
  • 1篇孙海纯
  • 1篇张德良

传媒

  • 3篇现代教育科学...
  • 2篇教育与职业
  • 1篇学术交流
  • 1篇集团经济研究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暴力文化的社会危害性被引量:1
2011年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核心最牢固的特质,它反映了社会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文化以各种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个体的生活及整个社会的运行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暴力文化背离了主文化方向成为违法犯罪的诱因。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它与暴力型犯罪的相关性引起的社会危害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们要正确认识暴力文化的社会危害性,提高广大群众认识和利用媒体的能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杨凤云
关键词:暴力文化暴力犯罪社会危害
学习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对建构我国管理模式的思考被引量:1
2007年
一.“人性假设”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所谓“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对于人性的基本看法。1957年美国学者麦格雷戈(Doulas M.McGregor,1906~1964)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中,首次提出人性假设概念,并得到了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西方管理心理学者认为,从传统管理到管理心理学,实际上存在四种对人性的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杨凤云
关键词:人性假设理论管理心理学美国学者自我实现人
大学教师发展的制度规约与心理契约被引量:3
2012年
目前,大学教师发展虽已由过去统一的培训制度模式逐步转向兼顾教师个性需求的、发展指向多维的制度模式,但统一的、强制性的制度仍是这一阶段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路径依赖。笔者通过反思建国以来我国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弊端认为,统一的、明显带有强制性特征的制度规约已不能适应现代个性需求的、发展指向多维的大学教师发展的要求,只有将制度规约与心理契约相耦合,并保持两者适当的张力,才能保证和促进大学教师的有效发展。
杨凤云
关键词:教师发展制度规约心理契约
“三极”融通:促进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能力发展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首先阐释了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目前呈现的"三极"鼎立之势对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能力发展的制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融通"三极"鼎立之势,以促进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能力的发展。
杨凤云孙海纯
关键词:大学教师
浅析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管理中的实践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文章从人性假设理论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管理模式对提高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绩的意义的同时,阐述了重视人本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生产管理的实践意义。
杨凤云
关键词:人本管理人性假设教育
刍议教师职业倦怠被引量:6
2009年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涉及职业自身的特点、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关注教师职业倦怠,探寻原因与对策,对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而缓解、远离教师职业倦怠需要社会的支持,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氛围,还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
杨凤云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
从人性假设理论对西方管理模式的解析
对人性的理解是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基础。西方学者在管理人性观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管理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人性假设理论及西方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目的在于借鉴西方管理方面的成果,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明确我国...
杨凤云
关键词:人性假设理论激励机制工作绩效
文献传递
价值多元背景下大学生的行为失范与教育关怀被引量:2
2012年
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教育主体和一些研究者认识中有一个错误的判断,即价值多元必然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从实质上说,这是对在价值多元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判。虽然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行为失范的问题,但要看到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是认同的。在价值多元背景下,从哲学上正确把握价值本质、主流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关系,是教育主体对大学生实施价值观引导的关键,也是我们对大学生行为失范实施教育关怀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从教育关怀视角对大学生行为失范进行心理分析,进而选择教育关怀与心理救助的有效路径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杨凤云张德良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行为失范教育关怀心理救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