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
- 作品数:17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洪泽湖、骆马湖富营养化评价及“水华”发生风险等级评估被引量:3
- 2010年
- 根据洪泽湖、骆马湖水域的藻类监测和富营养化评价,掌握湖泊富营养化状况,探讨湖泊"水华"发生的风险等级及评估方法。
- 杨刚李国胡瑾
- 关键词:富营养化
- Cd、Pb对淮河流域沉积物的污染及植物修复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分析近年有关淮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文献,发现该流域沉积物普遍受到重金属类环境激素Cd、Pb污染。针对该流域Cd、Pb污染现状,结合该流域自然环境特点,进一步筛选和培育适合该流域Cd、Pb污染修复的超积累植物,以实现流域被污染植物的修复。
- 周开胜徐蒂杨刚
- 关键词:淮河流域重金属环境激素植物修复
- 淮河沉积物总磷和重金属沿程变化及污染评价被引量:18
- 2018年
- 为了探究淮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程度,于2014年7月沿淮河中下游设置16个采样断面,现场采样并检测沉积物中总磷(TP)质量比和重金属(As、Cu、Pb、Cd、Zn)的质量比,分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沿程分布及来源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下游沿程各城市下游断面沉积物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比上游断面高;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所有污染物均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其中TP和Cu受到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共同影响;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沉积物环境质量受磷的污染相对较轻;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分析表明,无论是单个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还是综合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微。
- 刘振宇唐洪武唐洪武杨刚肖洋杨刚陈曦袁赛瑜
- 关键词: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淮河流域徐州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分析
- 1998年
- 地下水是徐州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通过介绍该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总体评价了地下水水质功能,并综合评价了地下水质量,分析了水质变化趋势,为该地区乃至淮河流域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护水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 汪信梅陆过保郑建民刘飞杨刚张炎斋李国
- 关键词:地下水质量水质评价
- 水体中酞酸酯类环境激素环境过程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酞酸酯(又称邻苯二甲酸酯,简称PAE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环境激素类持久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广泛用作塑料、农药及驱虫剂等的生产原料,近年来对酞酸酯类环境激素污染研究表明,由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该文对酞酸酯类环境激素环境行为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对酞酸酯类环境激素污染研究提出展望。
- 周开胜杨刚郑建民
- 关键词:环境激素酞酸酯
-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中的相关水环境调查与评价
- 2008年
- 水环境保护是水利工程实施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工程相关的水环境调查与评价也是水利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主要内容。
- 杨刚周娟
- 关键词:工程竣工验收环境调查水环境保护环保验收调查
-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被引量:1
- 2005年
- 本文讨论了苯、甲苯等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吹扫—捕集条件和气相色谱测定条件,并对淮河流域部分排污口的水样进行了测定,方法回收率在87.8%-111.5%,精密度在3.0%-12.5%,最低检出限为0.01ug/L。
- 王海兵杨刚刘华春
-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捕集气相色谱测定吹扫最低检出限气相色谱法
- 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保护对策被引量:3
- 2010年
- 湿地研究是当前世界性的前沿热门研究领域,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对淮河下游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环境质量有重要调节功能。本文通过对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种类的分析,结合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相关湿地保护措施。
- 胡瑾王海青杨刚
- 关键词: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
- 淮河水生态健康评估方法初探
- 2013年
- 1引言
当前淮河流域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水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淮河流域经多年治理,水环境状况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河段水体功能得到一定恢复,但与国家水污染防治目标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目标之间仍存在一些差距。为了更加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评价、管理和利用,且为制定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水资源保护对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对淮河干流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进行了探讨。
- 胡瑾杨刚陈曦王林孙健俞瑾
- 关键词:淮河水生态健康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政策水环境状况
- 淮河(安徽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淮河(安徽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为淮河水体环境保护及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淮河(安徽段)选取17个样点,用抓斗式采样器采集表层沉积物,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铬(Cr)、镉(Cd)、铜(Cu)、铅(Pb)的含量,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砷(As)的含量。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危害评价。[结果]淮河(安徽段)表层沉积物中Cr、Cd、Cu、Pb和As的质量分数(后称"含量")均值(范围)分别为69.12(21.89~114.14)、6.61(3.14~11.66)、51.73(23.77~93.63)、46.54(19.28~103.37)和0.74(0.16~2.57)mg/kg,分别是安徽土壤背景值的1.10、78.97、2.68、1.79和0.09倍,污染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依次是Cd>Cu>Pb>Cr>As。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的指数最高(5.72),达极高环境风险程度;Cr和As的指数分别为-0.44和-4.08,均为无环境风险,Cu和Pb的指数分别为0.84和0.26,均为低环境风险。Cr、Cd、Cu、Pb和As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分别为2.30、396.56、8.62、9.31和0.50,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Cd>Pb>Cu>Cr>As。各采样点多种重金属综合危害指数在197.65~738.58之间(均值为417.30),达到中等、强和很强生态危害程度的采样点分别占18%、59%和23%,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强。[结论]淮河(安徽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除外)平均含量均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无论从地累积指数评价还是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来看,Cd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高。
- 周开胜杨刚王海兵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危害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