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线、CT及MRI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对比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过程中X线、CT及MRI三种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5年5月—2019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接受X线、CT及MRI三种诊断方式,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其在并发症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就假体松动的诊断结果可知,X线与CT的准确性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X线与MRI、CT与MRI的准确性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就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结果可知,X线与CT、X线与MRI、CT与MRI的准确性存在明显差异(P<0.05);就假体骨溶解的诊断结果可知,X线与CT、X线与MRI、CT与MRI的准确性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就假瘤以及假体周围骨折的诊断结果可知,X线与CT、CT与MRI、CT与MRI的准确性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就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三种诊断方式看来,X线、CT及MRI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三者可互为补充,其中MRI在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余毅欣彭伟清杨宇凌陈志明刘树学
- 关键词:X线CTMRI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的CT表现及强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1例GEP-NE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CT表现,并分析误漏诊的主要原因。结果:11例中,7例结节型病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呈持续均匀强化,4例肿块型病灶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相应肠腔变窄,近端肠道无梗阻,增强扫描动脉期较明显不均匀强化,随着强化时间的延迟,强化趋向均匀,肿瘤坏死不明显。结论:GEP-NETs极易漏诊或误诊,当病灶增强扫描延迟期强化较均匀、肿瘤无明显坏死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 杨宇凌郭永飞肖格林
-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神经内分泌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14例脑白质营养不良影像学表现分析
- 目的:总结脑白质营养不良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方法:通过收集该院2005年至2008年期间收治的共13例诊断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的对比,分析该疾病的共同点。
结果:1...
- 杨宇凌
- 关键词:脑白质营养不良影像学表现
- 文献传递
- 肾性骨营养不良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
- 2018年
- 目的分析肾性骨营养不良(ROD)患者骶髂关节改变的CT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5例ROD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CT特点及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9-69岁,平均49岁。分析ROD骶髂关节骨质病变的部位、骶髂关节间隙、密度、边界、周围骨质及软组织情况。结果所有ROD患者均为双侧骶髂关节髂骨侧骨质受累,并伴有其它多种ROD影像表现,包括骨质疏松23例、骨质软化21例、骨质硬化9例、棕色瘤10例、软组织异常钙化15例及病理性骨折5例,35个骶髂关节间隙正常,15个间隙增宽,17个骶髂关节见双边征。结论 ROD骶髂关节受累表现为双侧髂骨侧骨质破坏,多伴发多种ROD影像表现,双边征及关节间隙增宽具有特征性,结合ROD其它影像征象及临床病史可提高对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CT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郭永飞韦彩琴杨宇凌余水全李水连
- 关键词:肾性骨营养不良骶髂关节
- X线和CT在中晚期骨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骨梗死患者X线及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7例骨梗死患者的X线及CT检查资料,比较所有患者的钙化或骨化形态、分布及邻近骨质的改变特点,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变位于骨端6例、骨干1例;4例病灶区呈特征性的不规则地图状改变,小梁破坏、模糊;3例呈多发斑点状、条状钙化或骨化;所有患者骨皮质均未见破坏及受压、膨胀性改变。结论X线及CT检查可根据骨梗死钙化或骨化形态特点及邻近骨质改变,对其作出较准确诊断。
- 郭永飞任明达杨宇凌余水全
- 关键词:骨梗死中晚期X线CT影像学特征
-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MRI表现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MRI,观察病灶的位置与分布、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27例颅脑MR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片状对称性异常信号,21例双侧丘脑、齿状核片状异常信号,9例双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见片状对称性异常信号;27例T1WI上见高信号区,其中4例基底节区病灶内见小片状低信号;26例T2WI及T2-FLAIR见高或稍高信号,1例见稍高、低混杂信号。结论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及齿状核对称短T1稍长T2异常信号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杨宇凌李景雷黄飚梁长虹
-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在静止期与活动期的区别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提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优势。材料与方法:将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15例静止期和15例活动期,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测量其双侧骶髂关节面下信号异常区域ADC值。结果:活动期骶髂关节炎患者ADC值高于静止期骶髂关节炎患者ADC值。结论:DWI对判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是否处于活动期有一定价值。
- 杨宇凌曹明明郭永飞陈菁
- 关键词:骶髂关节炎表观扩散系数
- 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颈部疾病患者9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金标准);确诊前患者均进行常规低剂量CT检查,检查完毕后行迭代重建,并将常规低剂量CT联合迭代重建CTA检查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常规低剂量CT联合迭代重建CTA检查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90例颈部疾病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患者中颈部血管损伤32例,咽/食管损伤19例,肿瘤12例,胸导管损伤18例及颈部神经损伤9例;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最终确诊87例,诊断符合率为96.67%(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表明: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低剂量扫描、迭代重建CTA(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用于颈部疾病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临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 陈其锋林梓朗杨宇凌
-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颈部疾病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拟行头颈联合CTA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方案(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s,对比剂350 mgI/ml,50 ml),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案(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s,对比剂350 mgI/ml,30 ml)。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颈动脉信噪比(SNR)及血管CT值,采用等级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两组患者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锁骨下动脉,左、右颈内动脉起始部,右锁骨下静脉和主动脉弓层面上腔静脉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1,t=12.394,t=9.574,t=5.905,t=7.909,t=5.116,t=3.786,t=24.373,t=30.396;P<0.05);两组患者左锁骨下静脉,左、右颈内静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清晰显示血管各级结构,满足诊断要求;低剂量组患者的辐射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量(ED)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55,t=18.620;P<0.05)。结论:采用MSCT行低剂量对比剂头颈联合CTA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使用量的同时,满足图像诊断需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其锋张雄彪李水连杨宇凌林梓朗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对比剂血管成像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36例经手术切除后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结果 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螺旋CT诊断阳性率为92%。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螺旋CT影像学表现具有其病理学基础。
- 杨宇凌郭永飞杨伟聪
- 关键词:甲状腺X线计算机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