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敬 作品数:20 被引量:172 H指数:7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血脂代谢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血脂代谢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116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 年龄(29.68±5.21)岁, 年龄范围为22~38岁。根据患者病情分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组(n=38)、亚临床甲减组(n=49)、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组(n=29), 同期选择50例正常孕期检查的孕妇作为正常组。测定所有孕妇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75 g后1小时血糖(PBG 1 h)和口服葡萄糖75 g后2小时血糖(PBG 2 h)水平。记录所有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 并记录妊娠期糖尿病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正常组孕妇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水平低于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甲亢组, 而HDL-C水平高于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甲亢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孕妇的空腹血糖、PBG 1 h、PBG 2 h水平低于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甲亢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4.0%(2/50)]低于甲减组[23.7%(9/38)]、亚临床甲减组[24.5%(12/49)]、甲亢组[24.1%(7/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血脂代谢异常和不良妊娠结局呈显著正相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加重血脂代谢异常, 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杨春丽 杨敬敬关键词:妊娠期 甲状腺功能异常 血脂代谢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联合化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联合化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6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及PARP抑制剂组,每组53例。单纯化疗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卡铂化疗,PARP抑制剂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奥拉帕利。比较两组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PARP抑制剂组患者KPS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CA19-9、TNF-α、IL-6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PARP抑制剂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PARP抑制剂组患者血清CD3^(+)、CD4^(+)水平均高于单纯化疗组,CD8^(+)水平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PARP抑制剂组患者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RP抑制剂联合化疗可改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抑制肿瘤进展,改善预后。 王梦琦 杨敬敬 王文桃关键词:PARP抑制剂 T淋巴细胞亚群 子宫内膜癌 化疗 超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血清HMGB1、sCD40L对子痫前期孕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联合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sCD40L)对子痫前期(PE)孕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PE孕妇95例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n=53例)、重度组(n=42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孕妇40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均经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sCD40L表达水平。比较各组PI、血清HMGB1、sCD40L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I联合血清HMGB1、sCD40L与PE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PI联合血清HMGB1、sCD40L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PI及血清HMGB1、sCD40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PI及血清HMGB1、sCD40L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PI及血清HMGB1、sCD40L与PE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554、0.417、0.423,P<0.05);经ROC曲线分析,当PI取值1.13时,预测PE的AUC为0.704,灵敏度为57.9%,特异度为80.0%;HMGB1取值292.92 ng/L时,预测PE的AUC为0.850,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0.0%;sCD40L取值5.46μg/L时,预测PE的AUC为0.700,灵敏度为74.7%,特异度为70.0%;三项指标联合预测PE的AUC为0.916,灵敏度为98.9%,特异度为80.0%。结论:超声子宫动脉PI联合血清HMGB1、sCD40L评估和预测PE孕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杨春丽 杨敬敬关键词:子痫 子宫动脉 米索前列醇用于子宫壁间肌瘤术前预处理的疗效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TCRM)术前预处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经宫腔镜治疗、病理确诊的90例单发子宫壁间内突肌瘤患者,分为单次用药组和重复用药组。单次用药组(于手术前2 h口服米索前列醇片400μg)共49例,其中Ⅰ型肌瘤29例,Ⅱ型肌瘤20例;重复用药组(于手术前晚及手术前2 h各口服米索前列醇片400μg) 41例,其中Ⅰ型肌瘤25例,Ⅱ型肌瘤16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肌瘤内突的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宫腔镜手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片,无论对Ⅰ型肌瘤还是Ⅱ型肌瘤,重复用药较单次用药均增加肌瘤内突比例(P<0.05)、缩短手术时间(P<0.05)。两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前重复口服米索前列醇可促进肌瘤内突,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有效。 李灿宇 杨敬敬 郭欢欢 申爱荣 封全灵关键词:子宫肌瘤 米索前列醇 宫腔镜电切术 VEGF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IL-18、TNF-a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白介素-18 (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在宫腔粘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经宫腔镜诊断为IUA的患者60例... 郜翔 申爱荣 韩义娜 任琛琛 耿素玲 杨敬敬关键词: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 白介素-18 肿瘤坏死因子-Α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2016年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10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患者年龄、症状和体征、既往史、妇科检查情况、术前孕产次、合并症、术中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评分及分期、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术后孕产次等25项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变量分析,危险性相关因素为既往内异症手术史、既往宫腔操作史、后穹窿触痛结节、双侧盆腔病变、多房样囊肿、术中ASRM评分、合并子宫腺肌病及手术时间(P<0.05);保护性相关因素为术后孕次、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术前孕次及年龄(P<0.05)。多变量log i 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性相关因素为既往内异症手术史、既往宫腔操作史、后穹窿触痛结节、双侧盆腔病变、多房样囊肿及术中ASRM评分高(P<0.05);保护性相关因素为术后孕次、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术前孕次及年龄(P<0.01)。结论:既往内异症手术史、既往宫腔操作史、后穹窿触痛结节、双侧盆腔病变、多房样囊肿及术中ASRM评分高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因素;而术前术后孕次、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及年龄则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 郭欢欢 申爱荣 徐胜男 杨敬敬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腹腔镜手术 复发相关因素 GnRH-a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2型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2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108例2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GnRH-a药物预处理后行宫腔镜手术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直接行宫腔镜手术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预处理后行宫腔镜手术治疗2型子宫肌瘤,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术前缩小肌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且术中出血少、创伤轻,术后子宫恢复快、并发症少,不影响患者子宫功能。 杨敬敬 杨春丽关键词:子宫肌瘤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宫腔镜 穿透性胎盘植入致子宫破裂8例病例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导致完全性子宫破裂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因穿透性胎盘植入导致子宫破裂病例3例,同时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文献报道的穿透性胎盘植入导致子宫破裂病例5例,对患者一般资料及发病、治疗过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8例子宫破裂均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并植入,术中诊断完全子宫破裂,其中1例术前无明显症状,术中发现子宫破裂,其余7例术前均有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无痛性阴道出血;上腹部及右肩部急性疼痛;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晕厥等失血性休克表现。妊娠结局:8例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中,4例行子宫破裂修补术,4例行子宫切除术,其中4例因胎盘植入侵犯膀胱行膀胱修补术,均发生产后出血并给予输血治疗。其中2例因出血多发生失血性休克。新生儿情况:4例因孕周小,胎儿无存活能力,大于28周的有4例,其中3例新生儿预后良好。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胎盘植入患者应警惕穿透性植入导致子宫破裂发生,一旦确诊子宫破裂应立即终止妊娠,有利于改善母儿结局。 杨春丽 洪腾 崔世红 杨敬敬 郭晓丽关键词: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子宫破裂 LEEP术后患者宫颈长度变化与妊娠及不良结局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年轻患者术后宫颈长度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行LEEP术治疗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105例为病例组,随机选同期行孕前体检且无LEEP术史妇女42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LEEP术前和术后6个月宫颈长度,及两组妊娠及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LEEP术后6个月宫颈长度(28.13±2.36mm)短于术前(29.76±2.45mm),且孕前(28.2±2.3 mm)短于对照组(29.9±2.3mm)(P<0.05);术后妊娠者发生晚期流产率(18.0%)高于对照组(2.6%),早产率(41.0%)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19.1%)高于对照组(4.8%、2.4%)(P<0.05)。结论:患者LEEP术后宫颈长度虽变短但仍可保存较好的生育功能,但宫颈长度变短可增加妊娠后晚期流产、早产和未足月胎膜早破等发生率,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明确手术指征,尽可能多的保留宫颈组织以提高生育几率。 杨敬敬 杨春丽 职云晓 王宝金关键词: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长度 妊娠 支原体感染与宫腔粘连术后疗效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支原体感染与宫腔粘连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内镜诊治中心接受宫腔镜行宫腔粘连切除术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支原体阳性者132例为观察组(... 申爱荣 王宝金 杨敬敬 杨淑玲关键词:宫腔粘连 支原体感染 外科手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