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春梅

作品数:17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团队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7篇白血
  • 7篇白血病
  • 5篇抑制剂
  • 5篇制剂
  • 5篇急性
  • 4篇蛋白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基因
  • 4篇骨髓
  • 4篇骨髓瘤
  • 4篇分子
  • 3篇凋亡
  • 3篇乙酰化
  • 3篇髓系
  • 3篇髓系白血病
  • 3篇去乙酰化
  • 3篇组蛋白

机构

  • 17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平顶山市第一...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17篇杨春梅
  • 11篇钱文斌
  • 6篇刘辉
  • 6篇孟海涛
  • 3篇肖峰
  • 3篇金洁
  • 3篇俞文娟
  • 2篇麦文渊
  • 2篇尤良顺
  • 2篇张晓丽
  • 1篇冯立民
  • 1篇周东辉
  • 1篇许改香
  • 1篇谢洪琼
  • 1篇杨秀娣
  • 1篇韦菊英
  • 1篇叶琇锦
  • 1篇毛莉萍
  • 1篇章渭方
  • 1篇许惠丽

传媒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11次中国...
  • 1篇第12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BHA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uberic bishydroxamate(SBHA)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BHA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SBHA能显著抑制AML细胞株U937、KG-1及Kasumi-1细胞的生长。AnnexinV-PI双标记法及FACS分析结果证实,SBHA能显著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激活Caspase-3、Caspase-9、Caspase-8,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及Bcl-xl的表达,下调Survivin、XIAP及cIAP的表达。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BHA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株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徐燕华杨春梅钱文斌
嵌合型溶瘤腺病毒SG235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嵌合型溶瘤腺病毒(CRAd)SG235的抗白血病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原代白血病细胞CD46的表达和SG235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感染率,MTT法研究SG235对Kasumi-1细胞的生长抑制,Annexin-V/PI染色和TUNEL法观察SG235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CRAd对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表达CD46。用50病毒感染复数(MOI)的SG235-EGFP感染Mutz-1、Kasumi-1、K562、HL60、Molt-4、RPMI8226、L428、Jurkat细胞,感染率分别为45.1%、35.7%、54.2%、37.0%、30.1%、67.1%、17.2%、33.1%。SG235对Kasumi-1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作用24 h和48h IC50值分别为79.0 MOI、38.4 MOI。SG235能诱导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凋亡,而且呈剂量依赖性;并能抑制Kasumi-1细胞磷酸化Akt活性。结论:嵌合型溶瘤腺病毒SG235能有效地感染白血病细胞,并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
杨春梅刘辉杨秀娣金洁钱文斌
关键词:基因疗法
白细胞介素-24增强溶瘤腺病毒抗白血病作用机制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4(IL-24)增强溶瘤腺病毒(CRAd)ZD55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ZD55对白血病细胞株Mutz-1的感染率;分别用ZD55、ZD55-IL-24和携带IL-24的非增殖型腺病毒(Ad-IL-24)处理白血病细胞(实验组),对照组为PBS。Western blot检测CRAd对白血病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检测Mutz-1白血病荷瘤模型经CRAd治疗后肿瘤病理组织CD31和VEGF表达。结果:用10、100病毒感染复数(MOI)的ZD55感染白血病细胞48 h,感染率分别为5.1%和42.3%。ZD55-IL-24使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Ad-IL-24感染后未能使VEGF明显下调。ZD55对VEGF蛋白表达有轻度抑制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IL-24有轻度抑制血管新生作用,ZD55治疗组有明显的抑制血管新生作用,而ZD55-IL-24治疗组血管新生几乎消失。结论:IL-24通过抑制VEGF表达和血管新生增强ZD55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的抗白血病作用。
刘俊青杨春梅丁伟钱文斌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类
血液肿瘤多靶点治疗及克服耐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钱文斌叶琇锦尤良顺雷文刘辉杨春梅许改香肖峰谢万灼章渭方
从2013年实施至今,主要在多发性骨髓瘤(MM)、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新疗法、靶向治疗和克服耐药策略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其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1)首先证明溶瘤痘苗病毒...
关键词:
Fludarabin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正>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血液病,虽经联合化疗、大剂量化疗等取得一定疗效,但最终都不可避免产生耐药,多发性骨髓瘤仍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疾病。Fludarabin...
杨春梅孟海涛
文献传递
蛋白酶体抑制剂Bortezomib的临床应用
2007年
Bortezomib是哺乳动物细胞中26S蛋白酶体糜蛋白酶样活性的可逆抑制剂,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包括耐药细胞)凋亡,下调MM细胞与基质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进而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耐药。临床研究表明,Bortezomib是治疗MM有前途的新药。现将Bortezomib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杨春梅孟海涛
关键词:BORTEZOMIB蛋白酶体抑制剂哺乳动物细胞26S蛋白酶体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细胞
氟达拉滨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氟达拉滨对MM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分析凋亡蛋白表达;采用细胞凋亡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并分析对照组与氟达拉滨处理组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氟达拉滨显著抑制RPMI8226和KM3细胞生长,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 h半数生长抑制值(IC50)分别为2.13μg/ml和0.36 μg/ml.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氟达拉滨作用24 h后MM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同时伴有caspase-3和PRAP激活,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生物学特征.在97个凋亡相关基因中,筛选出25个差异表达基因.氟达拉滨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3个,主要涉及Bcl-2家族促凋亡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超家族基因,以及胱天蛋白酶募集结构域家族.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2个,主要涉及Bcl-2家族抗凋亡基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及其受体相关因子基因,以及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结论 氟达拉滨显著抑制MM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涉及多个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改变.
杨春梅孟海涛刘辉钱文斌
关键词:氟达拉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基因芯片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BHA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uberic Bishydroxamate(SBHA)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BHA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h,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
杨春梅徐燕华钱文斌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文献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常规化疗的长期生存并不理想,特别是高危患者预后差。对化疗耐药是AML难治、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复杂,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文中从ABC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细胞凋亡耐受以及FLT3突变3个方面对AML的主要耐药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杨春梅钱文斌
关键词:药物耐受性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符合条件的38例住院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6(38-79)岁。双侧病变4例(10.5%),左侧病变13例(34.2%),右侧病变21例(55.3%)。有B症状者2例(5.3%)。生发中心型(GCB型)6例(15.8%),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32例(84.2%)。3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采用CHOP方案10例,R-CHOP方案21例(含R-CHOP方案化疗间歇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7例),其他方案5例。36例患者中,初始化疗最佳疗效评估ORR为86.1%,CR 29例(80.6%),PR 2例(5.5%)。R-CHOP和CHOP方案组ORR分别为95.2%和60.0%(P=0.027),CR率分别是90.4%和50.0%(P=0.022)。36例患者中,出现中枢复发7例,对侧睾丸复发4例,与CHOP方案组相比,R-CHOP方案组中枢复发率显著降低(4.8%vs 50.0%,P=0.007),睾丸复发率也低于CHOP方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vs 30.0%,P=0.087)。中位随访时间27(3-135)个月,5年的PFS和OS分别是71%和74%。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CHOP方案组相比,R-CHOP方案组患者的PFS(P=0.024)和OS(P=0.025)显著延长。结论:PT-DLBCL以综合性治疗为主,R-CHOP方案组CR率及ORR高于CHOP方案组,且减少了中枢及对侧睾丸复发,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对预防中枢复发可能有益。
张晓丽俞文娟俞文娟许惠丽许惠丽杨春梅肖峰
关键词:原发性睾丸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HOPR-CHO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