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洸

作品数:21 被引量:200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媒体
  • 6篇社交
  • 5篇新闻
  • 5篇社交媒体
  • 4篇情感
  • 3篇网络
  • 3篇极化
  • 2篇代沟
  • 2篇心理
  • 2篇疫情
  • 2篇数字鸿沟
  • 2篇数字媒体
  • 2篇数字新闻
  • 2篇健康
  • 2篇传染
  • 1篇代际差异
  • 1篇敌意
  • 1篇新闻价值
  • 1篇新闻解读
  • 1篇新闻框架

机构

  • 17篇深圳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百度在线网络...

作者

  • 17篇杨洸
  • 1篇周裕琼
  • 1篇郭中实

传媒

  • 3篇新闻大学
  • 3篇新闻界
  • 3篇现代传播(中...
  • 2篇青年记者
  • 1篇新闻与写作
  • 1篇新闻记者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出版
  • 1篇中国网络传播...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时代舆论极化的症结、成因与反思被引量:8
2021年
本文聚焦数字新闻实践与舆论极化的关系,从数字新闻的本质出发,发现数字新闻生态系统极易形成观点集中的景象,成为滋生舆论极化的绝佳土壤,造成极端观点的泛滥。在剖析数字新闻生产助推舆论极化的具体机制的同时,本文也探讨了约束舆论极化的可性能路径。文章进而提出应从舆论极化的症结和成因出发,从新闻价值和新闻生产文化两个角度实现对传统新闻生产理论的革新;而数字时代的新闻生产理论的建构应该以媒体、平台和用户的协同进化视角为核心理念。
杨洸
关键词:数字新闻协同进化
社交媒体网络情感传染及线索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情感传染是指人们在接触他人的情感表达后导致他们自己的情感表达变得与他人更为相似的过程。情感传染在社交媒体情境下十分常见。基于网络平台特点和情感传染发生的机制,以线索研究路径和信息瀑布理论为主要依据,抓取“家在深圳”网络社区中关于深圳房价话题的主帖2955条和跟帖136140条,采用情感分析方法,聚焦社交媒体上各类可见的线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一,网络情感传染是强烈存在的;其二,很大程度上,网络情绪是可以被操控的,情绪点燃和传染与话题属性、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和用户参与度紧密相关;其三,网络社区上各类可见线索(内容和非内容)是影响其他网民参与和情感极性表达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上易于形成网络情感两极化和优势情感共识现象。这一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拓展了网络线索路径研究的解释范畴,有助于深刻理解网络情感传染并非是无意识的而是需要意识参与的过程,以及为相关网络监管部门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情感和传染提供了学理基础。
杨洸
关键词:社交媒体情感分析传染机制
新闻文本、新闻框架和个人基模对新闻理解之影响——以“锋芝婚变”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新闻理解是受众掌握新闻事件主旨的一个认知过程。本研究阐释了新闻理解的两个关键部分:新闻记忆和新闻解读。它们虽在概念上截然不同,但在操作上时常混淆。三个实验用来检测新闻文本特点和个人基模对新闻理解的作用。结果显示,受众的教育程度而非新闻的显性特征在新闻记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两类新闻框架——通用框架和具体议题框架,作为新闻的隐性特征,和个人基模共同影响新闻解读,个人基模被视作主导因子。
杨洸
关键词:新闻解读新闻框架
威胁与效能:社交媒体“生育恐惧”讨论的主题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
2023年
基于拓展平行反应模型,通过爬取微博中有关生育恐惧讨论的132705条主帖及其评论,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揭示了恐育话题讨论的主题类型、信息特征以及人们的信息接受。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有关生育恐惧的讨论热度不断攀升。讨论议题广泛,涵盖了个体、社会和国家多个层面的主题,深刻体现了生育是嵌入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特征。对于生育,人们表达出较为强烈的消极态度,胜过积极态度。通过考察讨论文本的信息元素,结果显示生育威胁与生育效能的元素明显失衡,“生育威胁”成为最主要的信息元素,“生育效能”元素则明显不足。恐育信息中生育威胁的程度越高,人们的接受度则越低(即点赞数低);若信息中效能的程度越高,人们的接受度则越高(即点赞数高)。本研究的结论验证并且拓展了EPPM模型中人们对恐惧诉求信息的积极应对的心理机制。
杨洸王越
社交问答平台的知识生产与分享被引量:3
2019年
从信息扩散的视角,对问答平台的扩散内容、扩散途径、扩散机制及结果进行考察,试图厘清问答平台的知识扩散的效用和影响。基于问题驱动式的个性化和碎片化的问答知识,一方面可能解决了提问者的信息需求,使其获得一种收获知识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让问答发展为公共知识留存于网络空间。问答平台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知识分享,积极和消极方面处于紧张矛盾的拉锯之间。个性化问题和答案的大量存在,对用户选择也带来了很大困扰。
杨洸
关键词:信息扩散知识分享知识生产
社交媒体情感传染和网络线索影响探析:以深圳房价讨论为例
在“后真相”时代,情感比客观事实更能影响公共舆论的形塑.本文聚焦网络情感,基于传统的情感传染研究、线索路径假设理论和信息瀑布流理论,分析网络情感传染的表现特征和影响机制.楼市房价已然成为刺痛中国百姓神经的一个热门话题,本...
杨洸
关键词:社交媒体
新冠疫情中的数字代沟与健康代沟——基于2018年与2020年中国家庭祖孙三代的问卷调查被引量:15
2020年
在一个典型的“三代同堂”的中国家庭中,祖代、亲代和子代分别以自己的方式传播和实践健康信息。通过新冠疫情前后两次针对祖孙三代家庭问卷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及研究发现,三代人在使用数字媒体获取、评估及分享疫情信息方面存在显著的代沟(即,数字代沟),在新冠疫情风险感知、防疫效能感和防疫实践方面也存在显著的代沟(即,健康代沟),文化水平越高的家庭,数字代沟及健康代沟越小。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数字代沟(尤其是素养沟)与健康代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周裕琼杨洸许广梅
关键词:家庭
数字技术与数字鸿沟:弥合数字不平等的困境与行动被引量:3
2022年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而衍生的数字鸿沟,不仅映射出社会的不平等,其本身也成为强化不平等的社会力量,导致新的社会问题产生。当前,数字鸿沟逐渐渗透到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新形式的数字鸿沟也在不断涌现,同时数字鸿沟中的结构转型也成为消除数字不平等的影响因素。为了弥合数字鸿沟,不同主体需要采取积极行动,让更多人融入数字世界,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杨洸杜丽洁
关键词:数字鸿沟数字技术数字不平等
数字新闻生态下的信息失序:对数据主义的反思被引量:13
2021年
数字技术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信息的创建、传播与解释方式,并"生态性地"介入当代新闻业的发展。"数据化"是数字新闻的特征之一,然而对于数据化不加反思地推崇和合理化,即数据主义的思想开始占据优势,导致在数字新闻生态中,公众、媒介与机构之间的关系被解构与重构,并衍生出信息失序等社会现象。信息失序涵盖了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恶意信息三大类,其涌现与新闻业的结构性转型密切相关。在去语境化、不透明的信息传播环境之中,数据来源不清,加之公众对情感和身份表达的重视,进一步推动并放大了信息失序,对公众、新闻业以及社会的影响颇深,但最严重的结果是公众对所有信息的不信任。基于对数据主义的反思,提升公众获取可验证信息的能力,同时强化政府、组织团体等主体的干预是治理信息失序的重要思路和方式。
杨洸郭中实
关键词: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数字新闻
“数字原生代”与社交网络国外研究综述被引量:9
2015年
"数字原生代"是在信息传播技术的全面包围中成长起来的,社交网络深刻地嵌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社交网络上,他们披露个人身份和个人品味,学习新技能,与朋友发展形态各异的友谊,与他人进行各种活动,不断拓展个人空间,形成复杂的社会身份。西方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探寻"数字原生代"的社交网络活动,以及社会意义和影响。本文选取国外的主要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了西方学者在这一议题上的主要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发现和观点,为国内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杨洸
关键词:社交网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