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甫旺
- 作品数:71 被引量:258H指数:8
- 供职机构:楚雄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异——以两姚彝族葫芦笙制作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葫芦笙,彝语称"布若"、"昂",是彝族传统吹奏乐器,以葫芦为笙斗故名。两姚彝族传统的低音葫芦笙大多是民间艺人自制自用,一般为五管或六管,制作工具简陋,工艺简单,材料就地取材,音域较窄。近年来,一些彝族民间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彝族葫芦笙进行改良,采用健盘乐为葫芦笙定音定调,创制了高8度和低8度相配的C调或B调的7管"子母笙",虽然使葫芦笙发生了"变异",但应是对彝族葫芦笙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现代适应的突出体现。
- 代琳娜杨甫旺
- 关键词:吹奏乐器
- 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跳虎节历史文化考察被引量:6
- 2003年
- 双柏小麦地冲彝族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物质和精神组合体,虎节及虎崇拜是其独特环境中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包含了彝族原始信仰的主要内容,即虎图腾与自然崇拜、农耕祭祀、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融为一体。
- 杨甫旺刘祖鑫
- 关键词:彝族
- 云南口头传统中的“兄弟祖先”记忆与叙事
- 2024年
- 云南各民族的“兄弟祖先”口头传统与“同源共祖”的民族记忆一脉相承、相互递进,包含了各民族对于本民族及周边其他民族的形成、发展、变迁的想象建构和对于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朴素解释,对各民族和谐共生、民族文化多元共存的现实的理解认识提炼浓缩为“兄弟祖先”的口头叙事传统,并通过“兄弟祖先”这一凝聚群体的表征符号强化了云南各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
- 杨甫旺杨杨张玫
- 关键词:口头传统
- 彝族情歌简论被引量:1
- 2014年
- 彝族情歌是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情歌选》共选录200多首7000多行情歌,归总起来,可以把它分为四大部分,即探情歌、衷情歌、苦情歌、腔调歌。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性高,手法多样,哲理性强,具有审美、教育、认识等功能,是彝族民间文学艺术的一颗珍宝。
- 杨甫旺
- 关键词:彝族情歌
-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两难境地——以云南元谋姜驿乡傈僳族为例被引量:3
- 2005年
-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该民族的根,具有不可再生的资源意义。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还比较贫困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惟一的选择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势必导致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更加衰落、消亡。在这种情势之下,如何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确是两难选择。本文以地处滇川交界的云南元谋姜驿傈僳族传统文化为例,论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保护、发展方面的困境及解决方法。
- 杨甫旺
-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傈僳族
- 论“梅葛”的历史文化特点被引量:8
- 2005年
- “梅葛”是楚雄彝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性史诗,与民族同生共长,并与原始宗教祭祀、节日庆典、礼仪民俗融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特点,如充满浓厚、神秘的原始宗教观念,展示了楚雄彝族家庭婚姻和传统伦理道德的演变过程,同时还揭示了彝族社会生产力从低到高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了彝族从游牧到旱稻兼作或稻作的农耕演变规律。
- 杨甫旺
- 关键词:梅葛彝族史诗
- 民间信仰与洪水型兄妹婚神话存续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彝族洪水型兄妹婚神话为例
- 2011年
- 广泛流传于彝族民众中的洪水型兄妹婚活态神话以民间信仰为源头,并借助定期、反复的信仰仪式展演而不断活化和强化。民间信仰又运用口耳相传、文本记述、媒体录制等方式,唤醒并加深彝族民众关于洪水型兄妹婚神话的记忆。彝族洪水型兄妹婚神话中的主人公或神物即是民间信仰中的祖先神、崇拜物,在供奉、祭祀祖先的活动中人们的神话思想逐渐明晰,神话寄托愈加强烈。依托民间信仰这一载体,神话的自然传承便有序、顺畅地延续开来,所以说,神话与民间信仰水乳交融,难分彼此,两者在强化对方的同时也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存续关系。
- 单江秀杨甫旺
- 关键词:神话民间信仰活化
- 论彝文文献长诗休闲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被引量:2
- 2007年
- 彝文文献长诗积淀了丰厚的彝族历史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载了彝族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事迹,反映了历代彝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体现了彝族人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思想激荡、强势文化冲击弱势文化语境里,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这方面,《阿诗玛》是成功的典型。
- 罗曲杨甫旺曾明李平凡王明贵
- 关键词:长诗休闲文化
- 巫道交融:仪式角色的转换——以云南五街彝族“喽低”为个案
- 2014年
- 云南省南华县五街镇彝族"罗罗"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处于游耕状态。五街彝族最早信仰的是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儒释道三教传入之后,彝族吸纳了道、佛和儒家思想,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信仰体系。五力苴村最早的"喽低"是巫祭,即通过巫术的手段驱除邪魔病害,后与道教相融,形成了亦巫亦道的地域性仪式活动,在当地彝族传统宗教信仰中有较大的影响。"喽低"是道教与彝族传统宗教斗争妥协而产生的集道教和原始巫术于一体的驱邪活动。
- 杨甫旺
- 关键词:彝族原始巫术道教
- 云南彝族家庭消费结构的变迁——以云南永仁县谢腊彝村为个案被引量:2
- 2007年
- 半个多世纪以来,谢腊彝族消费结构经历了两次转型性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后,消费结构由生存危机型向生存保障型转变;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又由生存保障型向温饱型转变,并逐渐向小康型过渡。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谢腊彝族家庭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在未来8-10年内完成向小康转型。目前阻碍家庭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的主要因素既有传统消费习惯又有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加以引导和调节。
- 杨甫旺
- 关键词:彝族家庭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