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作品数:6 被引量:27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镉离子在两性修饰红壤性水稻土中运移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以饱水土柱运移实验,用非反应性离子Cl-作为对照,研究了Cd2+在不同两性修饰剂修饰的红壤性水稻土土样中的运移、洗脱特征。目的通过Cd2+的运移、洗脱参数及Cd2+残留率的差异来评价两性修饰土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应用平衡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非反应性Cl-在两性修饰红壤性水稻土中的运移,阻滞因子R值均小于1且呈现CK(红壤性水稻土原土)>AR(十二烷基氨基酸修饰红壤性水稻土)>BS(十二烷基甜菜碱修饰红壤性水稻土)的顺序;非平衡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Cd2+在两性修饰红壤性水稻土中的穿透、洗脱曲线,单一、苯酚混合条件下Cd2+运移的阻滞因子R的顺序均为AR>BS>CK,单一条件下Ca2+对Cd2+洗脱的R值顺序为AR>CK>BS;混合处理下为AR>BS>CK,证实红壤性水稻土土样经两性修饰后确实具有增强土样持留重金属Cd2+的能力和吸持的稳定性。苯酚的存在对Cd2+在两性修饰土样中的运移有一定影响,同时还可增强两性修饰后土样中Cd2+的稳定性。 杨海妮 邓晶 孟昭福 杨芳关键词:红壤性水稻土 运移 CD^2+ 两性修饰塿土中Cd^(2+)运移的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以饱水土柱运移实验,用非反应性离子Cl-作为对照,研究了Cd2+在不同两性修饰剂修饰的塿土土样中的运移特征,并推求反应性Cd2+在两性修饰塿土中的运移参数,目的通过Cd2+的运移参数来寻求对Cd2+污染土壤修复效应较好的修饰剂,并探讨其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应用CXTFIT2.1的平衡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非反应性Cl-在两性修饰土中的运移,其运移参数扩散-弥散系数D值和平均孔隙流速值线性正相关,阻滞因子R值顺序为塿土原土﹥AS-12(十二烷基咪唑啉100%修饰塿土)﹥AR-12(十二烷基氨基酸100%修饰塿土)﹥BS-12(十二烷基甜菜碱100%修饰塿土),且均小于1,这是两性修饰剂对土壤表面的修饰使得土壤的物理结构和表面电荷、亲水-疏水性发生变化的结果;非平衡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Cd2+在两性修饰塿土中的穿透曲线,单一、混合条件下Cd2+运移的阻滞因子R的顺序均为BS-12﹥AR-12﹥塿土﹥AS-12,影响反应性Cd2+运移的主要因素来源于土壤的表面负电性;BS-12是最佳修饰剂,而AS-12则效果最差。苯酚的共存对两性修饰土中Cd2+运移影响不大。 杨海妮 孟昭福 杨芳关键词:壤土 CD^2+ 运移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CO_(2)排放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24年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点。土壤CO_(2)排放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二氧化碳交换的最大通量之一,当前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CO_(2)排放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清楚,限制了对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影响机制的深入认识。旨在明确全球变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CO_(2)排放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充分收集全球范围内的相关野外试验文献81篇,提取出65个研究位置和213组相关研究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陆地生态系统土壤CO_(2)排放对增温的响应特征,分析其与海拔、气候、土壤含水量、容重(BD)、pH、全氮(TN)和土壤有机碳(SOC)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CO_(2)排放对增温整体有显著的正向响应,在农、林、草生态系统中,增温使土壤CO_(2)排放分别显著增加13.1%、18.0%、5.9%(P<0.05),森林生态系统对增温响应的正效应最强烈;增温能在短时期内促进土壤呼吸,但随着增温持续时间增加,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会降低,对温度变化产生适应性,从而使其对增温的响应能力减弱;响应特征受到环境因子、土壤特性以及其他试验条件等的影响,绝大多数条件下对增温表现出显著的正响应特征,不同影响因子之间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增温通常能够改变植物生物量、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从而影响到植被根际呼吸和土壤呼吸速率。相关分析表明,海拔对土壤CO_(2)排放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和仪器嵌入土壤深度则对土壤CO_(2)排放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全球土壤CO_(2)排放的时空变化格局有重要意义,也为准确评价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壤碳汇功能及其持续性提 田茜 杨芳 王召欢 张庆印关键词:土壤呼吸 陆地生态系统 小麦秸秆腐解对自身锌释放及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为探讨秸秆在土壤中腐解对其本身所含锌的释放及其对土壤原有锌、外源施入锌形态转化以及对微生物量锌(Mic-Zn)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为期42 d的小麦秸秆腐解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在土壤中腐解时CO2-C累积释放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Mic-C)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秸秆自身锌含量高低以及外源施锌对其均无明显影响。土壤中无论是否添加秸秆,施入外源锌均明显增加了土壤Mic-Zn和土壤有效锌(DTPA-Zn)含量,土壤交换态锌(Ex-Zn)和松结有机态锌(Wbo-Zn)含量也明显增加;与低锌秸秆相比,高锌秸秆在土壤中腐解可明显增加土壤Mic-Zn和DTPA-Zn含量,提高土壤Ex-Zn和Wbo-Zn的比例;秸秆腐解本身释放的锌主要转化为有效性较高的Ex-Zn。因此,增加秸秆还田量以及使用高锌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Wbo-Zn的比例,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从而增强土壤供锌能力。 杨芳 田霄鸿 陆欣春 杨习文 李秀丽关键词:秸秆腐解 施锌方法对小麦籽粒不同脱皮组分中锌与植酸及蛋白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施Zn方式对小麦籽粒不同脱皮层次中Zn、植酸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通过农艺措施提高小麦全粒尤其是可食部分(胚乳)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715(Zn高效基因型)和西农889(Zn低效基因型)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锌肥(对照)、土施锌肥(15 kg/hm2)、喷施锌肥(质量浓度为3 g/L,总量为1.5 kg/hm2)、土施+喷施锌肥4个处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并利用JNMJ3型碾米机对小麦籽粒进行脱皮分层(从外向内依次为P1、P2、P3、P4、P5、P6,其中P1~P5主要为麸皮部分,P6主要为胚乳部分),分析了小麦籽粒各层中Zn、植酸和蛋白质含量。【结果】在2个喷施Zn肥(土施+喷施、喷施)处理下,P1-P5和P6层的Zn含量均显著增加,P1-P5中Zn平均分别增加53.4%,43.2%,P6层中分别增加61.1%,52.7%,而单纯土施Zn肥效果不明显。Zn、植酸在小麦籽粒P2层含量最高,蛋白质则在P3层含量最高,3种组分含量随着脱皮进程的增加从外层到内层呈现递减趋势;3种施Zn方式对P1-P5植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增加了P6层植酸含量;同时降低了籽粒各层蛋白质含量。土施+喷施和喷施Zn肥处理均能显著降低P1~P5和P6层中植酸与Zn的物质的量([植酸]/[Zn2+]),土施Zn肥处理则不能。【结论】Zn、植酸和蛋白质在小麦籽粒中分布不均匀,在籽粒外层含量均很高,尤其是糊粉层,胚乳中最少,且这种分布规律基本不受施Zn方式和小麦品种的影响。喷施Zn肥是提高潜在性缺Zn土壤上小麦全粒Zn尤其是胚乳部分Zn含量和生物有效性较为经济的方式,对缓减人体Zn缺乏有重要意义。 李秀丽 曹玉贤 田霄鸿 杨芳 陆欣春 刘丙然关键词:ZN 植酸 生物有效性 两性修饰剂修饰红壤对镉离子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不同比例的八烷基氨基酸表面修饰剂修饰红壤,研究了在单一Cd2+及Cd2+和苯酚混合条件下供试土样对Cd2+的吸附和热力学特征,目的在于探讨两性修饰剂修饰可变电荷土壤以增强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效果。结果表明,除20℃混合条件下100%AA-8处理外,同一温度下不同修饰比例的供试土样对Cd2+的吸附量顺序均为CK>50%AA-8>100%AA-8,但差异并不显著。Cd2+的吸附具有化学吸附的升温正效应特征。苯酚的共存对Cd2+的吸附具有减弱作用。Langmuir模型是描述Cd2+吸附等温线的最佳模型。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样对Cd2+的吸附为熵增控制的自发性反应,表面修饰剂羧基上的负电荷点位和土壤表面上的正电荷点位的结合可能是主要的修饰机理,八烷基碳链的疏水性则是Cd2+在供试土样表面上吸附阻力的主要形式。八烷基氨基酸不是一种较好的增强红壤吸附重金属能力的有机修饰剂。 杨芳 孟昭福 杨海妮 郭仲义关键词:红壤 热力学 镉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