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鑫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康复
  • 2篇偏瘫
  • 2篇偏瘫患者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康复护理
  • 2篇护理
  • 1篇动功
  • 1篇心理
  • 1篇虚拟现实
  • 1篇血性
  • 1篇抑郁
  • 1篇运动功能恢复
  • 1篇肢体
  • 1篇肢体运动
  • 1篇肢体运动功能
  • 1篇肢体运动功能...
  • 1篇植物状态

机构

  • 5篇天津市环湖医...

作者

  • 5篇杨鑫
  • 3篇徐伟
  • 1篇张玥
  • 1篇李若颖
  • 1篇张琳瑛
  • 1篇王轶钊
  • 1篇范金涛
  • 1篇侯玮佳
  • 1篇李雅晴
  • 1篇王利群

传媒

  • 2篇天津护理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康复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目盲选法分为介入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介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介入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30 d后,介入组EDSS评分,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疼痛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治疗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康复介入的效果理想,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促进其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还可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且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
武金桥杨鑫马建华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介入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
小组作业治疗结合虚拟现实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及日常活动参与能力的影响
王利群杨鑫李雅晴武金桥侯玮佳张玥
水中运动训练与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观察水中运动训练与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6例,分为水中运动训练组40例和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水中运动训练组进行水中偏瘫体操训练、扶杠步行训练和水中跑步机训练等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进行平衡训练和减重步行训练。2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综合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步行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FMA评分、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O.05),水中运动组训练疗效优于减重步行训练组(P〈0.05)。结论水中运动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水中运动训练疗效更佳。
徐伟范金涛张琳瑛杨鑫王轶钊
关键词:脑卒中减重步行训练
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内翻的康复护理
2014年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多发病,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病死及病残率较高,致残率高达70%~80%[1].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内翻往往是患者步行能力以及步态恢复过程中的最为常见和困难的问题,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影响步行能力及步态的恢复[2].通过对24例脑卒中偏瘫伴有踝足功能障碍,初期评定为Brunnstrom Ⅰ ~Ⅱ期的患者,早期行综合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徐伟杨鑫李若颖
关键词:足内翻足下垂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康复护理被引量:3
2013年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具有周期性清醒和睡眠,但是没有任何具有认知或能够对外界的事情或刺激所表达出的有意识的情感、行为反应的证据。致病原因以颅脑损伤和脑血管病为最多,外伤性PVS的发病率约占重型颅脑损伤的10%。植物状态持续时间越长,意识恢复的可能性越小,预后越差。对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
徐伟杨鑫
关键词:康复护理颅脑损伤植物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