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军
- 作品数:24 被引量:14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陈旧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伴截瘫的外科治疗
- 2010年
- 陈亮元曹奇杨铁军唐国军陈小明
- 关键词:胸腰椎后凸畸形截瘫患者结核性外科治疗老年
- 全脊柱内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评估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该科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FLDH 27例,年龄41~64岁,平均52.3岁,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前及术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单节手术时间为69 min(58~109 min)、术中出血量为18 ml(11~40 ml)、住院时间为5.0 d(3.0~10.0 d),术前VAS评分(8.12±1.25),术后第3天VAS评分(2.80±1.12),术后3个月VAS评分(1.59±1.06),末次随访VAS评分(1.31±0.89),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为88.9%。结论 PELD治疗F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 陈小明张洁颜学亮杨铁军陈亮元曹奇
- 关键词:腰椎间盘切除术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
-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段结核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治疗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12例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42.4岁。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之后每隔1年分别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并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5h,术中出血平均2410ml;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平均随访25.3个月,术前、术后测得后凸Cobb角分别为49.9°±12.5°、18.3°±3.4°,平均矫正31.7°±10.9°,矫正率为62.8%±5.8%。术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5例,FrankelC级3例、D级2例,术后FrankelD级1例,神经功能改善率80%。围手术期发生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各1例,发生率为16.7%;随访期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发生率为8.3%。术前VAS评分平均7.8分,术后平均2.9分,改善率62.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植骨节段全部骨性融合。结论一期PVCR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腰段结核病灶清除、矫正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
- 曹奇廖雄杨铁军唐国军陈亮元陈小明唐晓军
- 关键词:脊柱结核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术
- 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MMP-3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甲氨蝶呤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改变,了解甲氨蝶呤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3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甲氨蝶呤组、环磷酰胺组、甲氨喋呤联合环磷酰胺用药组,每组12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周时留取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MMP-3的浓度;分析比较胃肠道损害、肝损害和血象变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组MMP-3水平显著下降,与甲氨蝶呤组和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组出现胃肠道损害、肝损害和血象变化等不良比单一用药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降低患者血清MMP-3浓度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少,这可能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机制。
- 陈小明曹奇杨铁军陈亮元唐国军颜学亮唐晓军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甲氨喋呤
- 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
- 2006年
- 目的探讨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组66例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前路手术治疗54例,后路手术5例,前后路联合手术7例。气管切开8例,气管插管6例,机械通气10例,合并呼吸道感染11例。结果随访半个月~6个月,呼吸功能恢复者63例,死亡3例。结论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管理是颈椎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支气管清洁技术和呼吸肌的功能训练是围手术期呼吸管理措施的重点。
- 曹奇杨铁军黄洪善唐国军朱怡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管理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腰椎问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结果 手术中出血、血肿压迫1例,原间隙再突出11例,另一间隙突出1例,定位错误1例,椎管内瘢痕粘连2例,技术上不成熟5例,随访4~62个月,结果优12例,可1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既有自身一定的复发率,也有医源性因素。
- 杨俊涛汪莉谭光华黄洪善黄晃瑜杨铁军谭文甫王晓旭
- 关键词:再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问盘突出症医源性因素瘢痕粘连椎管内
- 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22例RLDH患者,均采用PLIF再手术治疗,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41个月(平均25个月)。对术前、术后分别进行JOA评分系统及改良Mcnab评分法评定治疗结果,根据X线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根据JOA评分,优17例,良5例,平均JOA评分改善率91.7%;改良Mcnab评分法评价,优14例、良8例;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PLIF治疗RLDH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陈小明曹奇杨铁军陈亮元唐国军廖雄颜学亮
- 关键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PLIF
- 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评估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36例。通过评估术前、术后3天、术后1年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变化,观察骨水泥弥散及渗漏情况。结果 35例手术顺利完成,骨水泥弥散良好,充盈满意,无渗漏,1例出现网袋松动。随访其术前、术后3天及1年VAS评分分别为:(8.35±1.32)、(2.01±1.12)、(1.98±1.34),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47.3±9.4)%、(75.1±7.0)%、(74.1±7.1)%,Cobb角分别为:17.1°±7.3°、8.1°±5.4°、8.7°±5.5°,上述指标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纠正后凸,具有降低骨水泥外渗风险等优点。
- 张洁曹奇陈小明杨铁军陈亮元唐国军颜学亮杨五洲
- 关键词:骨质疏松爆裂性骨折微创治疗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椎管内神经鞘瘤延误诊断1例报道被引量:8
- 2010年
- 神经鞘瘤是柞管内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以脊柱中颈段、胸段多见。患者通常发病缓慢。病程较长.首发症状常表现为沿神经根分布区的放射痛。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神经鞘瘤患者并不多见,文献报道更少。我院收治1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椎管内神经鞘瘤延误诊断患者1例.
- 廖雄曹奇杨铁军陈亮元唐国军陈小明
- 关键词:椎管内神经鞘瘤首发症状腹痛神经源性肿瘤常发病放射痛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5
- 2016年
-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系统治疗的58例LDH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方法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ELD组患者手术时间(82.81±13.35)min、术中出血量(29.38±5.62)m L、住院时间(7.97±2.52)d,术后3 d VAS评分(3.00±1.18)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1.29±0.99)分,术后VAS评分与术前[(8.07±1.12)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标准优良率为86.20%。结论:PELD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 杨五洲曹奇杨铁军唐国军黄新云陈小明陈亮元颜学亮唐晓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