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奇清

作品数:1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高校
  • 4篇主义
  • 4篇教育
  • 4篇爱国
  • 4篇爱国主义
  • 3篇政治
  • 3篇胜任力
  • 3篇思想政治
  • 3篇农村
  • 2篇大学生
  • 2篇新社会
  • 2篇政治理论
  • 2篇政治理论课
  • 2篇政治理论课教...
  • 2篇社会
  • 2篇思想政治理论
  • 2篇思想政治理论...
  • 2篇思想政治理论...
  • 2篇理论课
  • 2篇理论课教师

机构

  • 16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作者

  • 16篇林奇清
  • 1篇鄢奋
  • 1篇李红
  • 1篇陈翔鹏

传媒

  • 2篇福建教育学院...
  • 1篇理论观察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理论研究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福州党校学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甘肃广播电视...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开封文化艺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价值体系
2005年
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价值没有弱化反而凸显。因此,构建一个顺应这个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价值体系,意义重大。全球化时代构建的爱国主义价值体系,应该以全球作为价值视野、以理性作为价值特征、以宽容作为价值要求、还要以人本性作为它的价值基础。
林奇清
关键词:价值体系爱国主义人本性宽容
试论全球化时代我国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现状,本文在学习吸纳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许多研究成果,实地进行问卷调查,借鉴美国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后,对新时期如何提高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作了一番尝试...
林奇清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理想信念教育
文献传递
民办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现实困境及对策思考
2022年
民办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和历史观,全面了解我党的历史,把握理想信念问题,将我党的精神内涵讲清讲透。面对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形式较为落后、忽视价值引领的作用等问题,通过“制度+环境+课堂”三位一体建设逐步健全制度,保障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开展,逐渐增加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投入,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的氛围。
陈翔鹏林奇清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价值体系的思考被引量:3
2005年
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价值没有弱化反而凸显,因此,构建一个顺应 这个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价值体系,意义重大。全球化时代构 建的爱国主义价值体系,应该以全球作为价值视野、以理性作为价值特征、以 宽容作为价值要求、还要以人本性作为它的价值基础。
林奇清
关键词:爱国主义价值体系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与社会公平目标被引量:1
2004年
实现社会公平是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内在要求。当今中国既存在效率问题 ,也存在公平问题。而人民群众反应更为强烈的是公平问题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它不仅成为制约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直接因素 ,而且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大局的重要因素。作者从社会政治经济及伦理道德的角度提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应从邓小平同志的富民思想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 ,追求社会公平 ;坚持科学的社会价值观 ,追求社会公平 ;坚持改革的人民性 ,追求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以最终实现邓小平的富民思想与社会公平目标。
李红林奇清
关键词:富民思想社会公平公平
论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福利发展的治理出路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农村社会福利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具有共识性的解决思路,即从依靠福利资源分配保障的管理思维向开发社会资本寻求多元主体参与其中的治理思维转变。文章基于对"三农"问题发展主体的职能认知,解析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治理中出现的困境根源和难点问题的成因,探究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福利发展的政府善政、农民自治、多元主体善治的治理出路,以此为更有效地推进农村社会福利发展的治理实践提供前瞻思考。
林奇清
关键词:当代中国农村
浅析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不足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在对我国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其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尝试性剖析,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这样三个方面比较突出的缺陷——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可实现性不强、教育内容的层次感与时代感也不强、教育实施中重认知轻实践且途径单一。
林奇清
关键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实施
福建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建构探析——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视角
2014年
福建省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现象,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而日益加剧,建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为探索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福建省利益协调机制应该内含:动力与平衡内在统一的利益调节机制,以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依托的利益整合机制,以培育社会组织并激发活力为支持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以及及时有效的利益矛盾预防和化解体制。
林奇清
关键词:利益分化利益协调机制
软实力语境下经济现代化模式的创新
2010年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短短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进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模式也逐渐成为一种软力量吸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效仿;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软实力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软实力的建设越来越重要,而在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现代化模式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基于中国的现实条件,在提升软实力语境下,构建网络信息化模式成为经济现代化模式的必然选择。
林奇清
关键词:软实力网络信息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农专业大学生入职新型职业农民意愿分析——基于福建省非农专业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被引量:7
2020年
鼓励大学生入职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内容。以对718名非农专业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围绕影响非农专业大学生入职新型职业农民意愿的主要因素展开分析,旨在探寻鼓励大学生入职新型职业农民的方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非农专业大学生入职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主要受到国家农业政策、预期收入、社会偏见等因素的影响。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合力吸引非农专业大学生入职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可能,而且可为。
林奇清鄢奋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