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敏洁

作品数:29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文学
  • 5篇鲁迅文学
  • 4篇系谱
  • 4篇安娜·卡列尼...
  • 4篇《安娜·卡列...
  • 3篇伤逝
  • 3篇作家
  • 3篇鲁迅作品
  • 3篇呐喊
  • 3篇辅助线
  • 3篇《呐喊》
  • 3篇《伤逝》
  • 2篇日语
  • 2篇藤野先生
  • 2篇团长
  • 2篇托尔斯泰
  • 2篇骑士
  • 2篇竹内好
  • 2篇彷徨
  • 2篇文化

机构

  • 28篇南京师范大学
  • 8篇东京大学
  • 1篇三江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庆应义塾大学
  • 1篇早稻田大学
  • 1篇东京学艺大学

作者

  • 29篇林敏洁
  • 8篇藤井省三
  • 1篇匡伶
  • 1篇吴凯
  • 1篇沈俊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扬子江(评论...
  • 2篇小说评论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鲁迅研究月刊
  • 2篇文学评论丛刊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东疆学刊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日本研究
  • 1篇外语研究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日本侵华南京...
  • 1篇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莫言文学在日本的接受与传播——兼论其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被引量:11
2015年
追溯探讨莫言的获奖历程,可发现日本文化界所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将莫言文学在日本近30年的接受与传播历史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总结概括:1986—1990年前后为莫言作品在日本被译介的第一阶段,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1991—1999年迎来文化界热烈评论的第二阶段,论述多集中于"中国魔幻现实主义";1999一2011年,莫言多次赴日并与大江健三郎等文化界人士进行交流,日本媒体对此频繁报道;2012年其获诺贝尔奖后至今为第四阶段,莫言受到更多日本社会民众的关注。日本的中国研究者的译介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本研究分析归纳日本所有莫言相关资料,着重考察莫言获诺奖前日本文化界对其文学接受、评价的变迁过程,拟进一步阐释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过程中翻译、研究与传播之关系。
林敏洁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日本文化传播历史魔幻现实主义诺贝尔奖
鲁迅《伤逝》中的留白匠意——《伤逝》与森鸥外《舞姬》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将鲁迅《伤逝》与森鸥外《舞姬》作对比,解读《伤逝》的空白部分,探寻鲁迅《伤逝》中的留白构思。
藤井省三林敏洁
关键词:鲁迅《伤逝》
增田涉注译本《呐喊》《彷徨》研究新路径——兼论《伤逝》与《孤独者》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本论文借助日本学者增田涉的《呐喊》《彷徨》注译本,对鲁迅小说《孤独者》《伤逝》的几个重要学术问题进行了独特的诠释。鲁迅曾经单独辅导日本青年学子增田涉,所用的《呐喊》《彷徨》书本上留有他们师徒用日语交流时留下的笔迹,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对这两部作品的注释。这些珍贵的注释既显示了鲁迅和增田涉的师生情谊,也有助于推究鲁迅小说的某些"空白"背后的意义,破解鲁迅小说的某些谜题。论文重点结合增田涉注释本《彷徨》上"lover"这一鲁迅本人讲解的最权威注释,研究了《孤独者》主人公魏连殳所说的"愿意我活几天"的"这人"所指的问题,解开了学术界争论许久的一个谜题。本文还阐述了《伤逝》和《孤独者》两篇小说的关联互补关系,以及"爱与死"的创作主题,提出了颇有新意的见解。
林敏洁
关键词:孤独者伤逝LOVER
鲁迅在日本的译介传播被引量:3
2017年
鲁迅的日本译介有着悠久的历史,译品数量多、种类全,对中国鲁迅的出版以及研究是很好的借鉴,对全球的鲁迅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价值。大量译介的出现带动了日本对鲁迅研究的热潮,以时间轴进行划分,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萌动期、30年代发展期,还是战争低徊期、50年代—60年代的繁盛期以及70年代—80年代繁荣新时期,乃至90年代—21世纪10年代的稳定期,每个阶段日本对鲁迅的翻译介绍都有其特色和重点,呈现出衍化与变异的动态形式。本文在展示日本鲁迅译介的演变状况与各阶段不同文化风貌的同时,试图挖掘当时日本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对译介作品产生的制约和影响,期冀为鲁迅在全世界的传播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沈俊林敏洁
关键词:译介
鲁迅作品的戏剧形式在日传播及其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鲁迅早已成为“世界的鲁迅”,各领域的诸多学者关注着鲁迅及其于世的巨大影响,深入研究挖掘着鲁迅在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本稿将主要借助日本两大纸媒《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的相关报道,从宏观层面上全景式展现在日鲁迅作品戏剧化改编的历史与变迁,并从微观层面上对与鲁迅相关的在日戏剧作品进行简析,从而探寻鲁迅作品的戏剧化改编在日传播及其影响。期以较为全面的还原解读鲁迅、戏剧及中日之关联。
林敏洁
关键词:戏剧阿Q正传藤野先生
鲁迅与莫言之间的归乡故事系谱──以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为辅助线(下)被引量:3
2014年
(六)青年军官单身赴任、农妇陷入不伦之恋导致婴儿被害的故事——莫言《金发婴儿》莫言(1955-)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是家中的第三个儿子。因为父亲是富裕中农的缘故,在社会主义体制下饱受贫困与歧视。文化大革命(1966-1976)爆发以后,他从小学中途退学当起了放牛娃。1976年时,通过给人民公社的干部送礼,他得以将年龄虚报两岁,最终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藤井省三林敏洁
关键词:鲁迅文学不伦之恋聊斋志异辅助线
鲁迅与莫言之间的归乡故事系谱──以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为辅助线(上)被引量:3
2014年
(一)莫言与鲁迅莫言自年少时代开始就酷爱阅读鲁迅的作品,他本人也常谈及自己从鲁迅那里所受到的影响。相关资料中,根据2006年12月19日莫言访问鲁迅博物馆时与孙郁馆长的谈话整理而成的《莫言孙郁对话录》尤为值得关注。孙郁不仅是一名著名的鲁迅文学研究者,还是位聚焦于莫言作品出色的文学评论家。面对如此合适的谈话对象,莫言畅谈了自己的鲁迅观,这段对话的文字记录足有14页之多。
藤井省三林敏洁
关键词:鲁迅文学《故乡》对话录辅助线
日本主流媒体关于鲁迅的报道与传播——以世界发行量首位的报纸为中心被引量:1
2018年
引言 早在20世纪初,鲁迅便已结缘日本主流报纸。自留学期间始一直坚持阅读日本报刊,而世界对鲁迅的首篇报道是在日本,①1909年到2015年12月的百余年间,《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两家报社报道鲁迅或与鲁迅相关的报道数量极为可观。
林敏洁
关键词:主流报纸主流媒体发行量
鲁迅与莫言之间的归乡故事系谱——以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为辅助线
一、莫言与鲁迅莫言自少年时代开始就酷爱阅读鲁迅的作品,他本人也常谈及自己从鲁迅那里所受到的影响。相关资料中,2006年12月19日莫言访问鲁迅博物馆时与孙郁馆长的谈话整理而成的《莫言孙郁对话录》(登载于《鲁迅研究月刊》2...
藤井省三林敏洁
关键词:鲁迅文学《在酒楼上》祥林嫂《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
文献传递
大塚甲山反战口语自由诗中的近代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日本明治时代诗人大塚甲山的反战口语自由诗中蕴含着强烈的近代性。通过厘清近代口语自由诗的诗型原则及其自律性标准,本文对大塚甲山的代表性反战口语自由诗进行考察,明晰了其反战口语自由诗所代表的近代意识,明确了大塚甲山口语自由诗的时代前瞻性,肯定了大塚甲山对日本诗体演进做出的贡献,确立了大塚甲山的口语自由诗先锋的身份地位。本文深入解析了大塚甲山口语自由反战诗中追求近代性自由与自我的强烈倾向及其对日本近代天皇集权社会体制的猛烈抨击及近代自我的独立思考,从意识层面揭示了大塚甲山反战思想的先进性。
聂渔樵林敏洁
关键词:反战诗近代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