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朝贵

作品数:79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2篇动脉
  • 29篇冠状
  • 27篇冠状动脉
  • 20篇血管
  • 14篇心肌
  • 14篇心脏
  • 14篇起搏
  • 12篇介入
  • 11篇动脉导管
  • 11篇造影
  • 11篇未闭
  • 10篇导管未闭
  • 10篇动脉导管未闭
  • 10篇介入治疗
  • 10篇超声
  • 9篇起搏器
  • 9篇病变
  • 7篇动脉疾病
  • 7篇血管成形
  • 7篇冠状动脉疾病

机构

  • 77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学院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福建省妇幼保...
  • 1篇福建省南平市...

作者

  • 79篇林朝贵
  • 67篇陈良龙
  • 42篇郑行春
  • 39篇张飞龙
  • 29篇彭亚飞
  • 24篇陈建华
  • 17篇罗育坤
  • 15篇范林
  • 10篇鄢晓平
  • 9篇李金国
  • 9篇钟玲
  • 8篇胡榕
  • 8篇王一波
  • 5篇李炽华
  • 5篇陈昭阳
  • 4篇吴锡阶
  • 4篇陈道中
  • 4篇董现锋
  • 4篇陈良万
  • 3篇邱罕凡

传媒

  • 18篇心血管康复医...
  • 14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首届中国先天...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峡药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14篇2004
  • 6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4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初步评价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安全性 ;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封堵治疗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动脉导管未闭 4 5例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皮静脉导管封堵法治疗。以降主动脉造影及心脏超声测定 PDA最小内径 ,并应用心脏超声评价其疗效及术后心功能的变化。 结果  4 5例手术全部成功 ,4 2例在封堵器到位后 30 min经主动脉造影证实完全堵闭 ;2例术中发现仍有少量分流 (1例术后 1 0 d复查心脏超声证实无残余分流 ,1例 2 0月后超声检查仍有少量残余分流 ) ;1例术后有较多残余分流 ,术后 4 h发生溶血 ,随后行外科手术治疗。X线造影、2 DE及 CDEI所测得 PDA的最小内径分别为 5 .5± 2 .0 ,6 .9± 2 .0及 5 .8± 3.2 mm。2 DE与 X线相关系数为 0 .86 ;CDEI与 X线相关系数为 0 .97。随访中未发现封堵器发生位置变化、占位效应、局部湍流现象及压力阶差。封堵术后 1 0月患者 PA、EDD、EDV、ESV均有下降 ,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的介入治疗方法。超声心动图在适应证及封堵器的选择、术后疗效观察。
彭亚飞陈良龙钟玲张飞龙郑行春林朝贵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心动描记术
国产室间隔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国产室间隔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膜部室隔缺损(VSD)用国 产室间隔封堵器治疗的资料。结果:2例成功封堵VSD,1例封堵器到位后严重变形,无法封堵,转外科手术。结论: 国产室间隔封堵器有实用价值,但质量不完全可靠。
林明魁林朝贵陈建华张飞龙陈良龙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双房单室三腔起搏器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研究
林朝贵郑行春胡榕张飞龙陈良龙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置入三腔起搏器(左、右心房和右心室)后,左、右心房同时收缩,纠正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中由于房间传导阻滞所引起的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带来的不利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目的。该研...
关键词:
关键词: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双房单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被引量:1
2001年
观察双心房、单心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三根电极导线分别置入冠状静脉窦内、右心耳和右室心尖部行三腔起搏。冠状窦电极导线与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一个Y型转接器构成心房部分。结果 :10例患者 ,9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径路置入导线 ,1例因存在残存左上腔静脉 ,从右锁骨下静脉置入。 10例中 9例冠状窦电极导线置于冠状静脉窦中部、1例置于冠状静脉窦远端。冠状窦起搏阈值为 1.0 6±0 .2 0V、起搏阻抗 6 11± 115 .8Ω、P波振幅为 4.0 7± 0 .88mV ;右室电极起搏阈值为 0 .5 3± 0 .12V、起搏阻抗 6 70 .3±191.7Ω、R波振幅为 9.6 6± 1.87mV。随访 5~ 2 4个月有 9例起搏器呈DDD工作方式 ,1例呈AAT工作方式。起搏和感知功能良好。 10例中 8例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完全控制 ,2例发作次数减少 ,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三腔起搏器技术安全、可靠。
林朝贵陈良龙郑行春李炽华张飞龙胡榕王一波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并发症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三腔起搏器
单环Culotte支架术处理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改良的裙裤(Culotte)技术处理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采用单环Culotte支架术处理的15例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记录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定量分析患者病变长度、术前和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参考血管直径及直径狭窄百分比,观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未见手术并发症和院内MACE发生。手术时间为(34.3±9.6)min,X线透视时间为(18.1±3.8)min,对比剂用量为(112.0±24.5)ml。术前主支病变长度[(26.5±11.2)mm比(12.2±4.8)mm,P=0.001]、参考血管直径[(3.44±0.60)mm比(2.77±0.43)mm,P<0.001]和直径狭窄百分比[(80.8±11.8)%比(70.3±12.6)%,P=0.002]显著大于边支血管,而最小管腔直径显著小于边支血管[(0.64±0.36)mm比(0.82±0.35)mm,P=0.044];术后主支参考血管直径[(3.54±0.67)mm比(2.90±0.49)mm,P<0.001]和最小管腔直径[(3.18±0.61)mm比(2.61±0.46)mm,P<0.001]均显著大于边支血管,而直径狭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2.5)%比(10.2±5.3)%,P=0.932]。结论单环Culotte支架术安全易行,或许优于传统的Culotte支架术。
陈良龙范林钟文亮张琳琳陈昭阳蔡炜罗育坤林朝贵彭亚飞郑行春董现峰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效果的超声评价
2002年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CTO)介入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 方法 对 32例介入治疗成功的 CTO患者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其左室整体和节段性收缩功能变化 ,分别测量术前、术后 1个月和术后 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 (EF)和左室室壁运动计分 (WMS)。 结果 术前、术后 1个月、术后 6个月 EF分别为 (44± 13) % ,(48± 12 ) %和 (49± 10 ) % ,WMS分别为 35± 10 ,2 8± 8和 2 5± 7。 结论 成功的介入治疗显著改善 CTO患者的左室整体及节段性收缩功能 ;在缺血性心脏病中 。
陈良龙郑行春林朝贵彭亚飞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超声心动描记术
全文增补中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球囊扩张术后的近期临床观察
2002年
目的 观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的球囊直径及扩张后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及心腔大小的变化。方法 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共 2 7例 ,采用Inoue法行PBMV ,球囊扩张直径为身高 / 10 +10mm ,分别测定其扩张前后左房及左室压力 ;随访其术前及术后近期心功能 ;超声评价术前 1周、术后 1周、1、3、6月二尖瓣瓣口面积、二尖瓣跨瓣压差、最大肺动脉收缩压及心腔大小的变化。结果 扩张即刻左房压力及二尖瓣跨瓣压差明显下降 ,舒张期杂音减轻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 ;术后一周左房内径变小 ,左室内径增大 ,心功能改善不明显 ;术后一月左房内径变小 ,左室内径增大及心功能改善均达最佳效果 ,并维持至观察结束时。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仍可以球囊直径 =身高 / 10 +10mm进行扩张 ;术后 1周心腔大小明显变化 ,1月达最佳效果 ;心功能的改善 1月才达最佳效果。
钟玲彭亚飞陈良龙林朝贵郑行春
关键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血流动力学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封堵治疗系列临床研究
陈良龙林朝贵郑行春彭亚飞陈建华张飞龙葛均波陈灏珠
该项目开展经皮导管法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PDA,已完成近200例手术,根治效果达到99%,无严重并发症,长期效果可靠。首次提出基于年龄和PDA大小线性方程选择封堵器的新标准;提出除了封堵器过小导致残余分流及封...
关键词: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VVI与DDD对起搏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对 6 4例VVI和 5 1例DDD起搏患者术前 ,术后 6 ,12个月作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以评价其心律失常变化及其机制。结果 :VVI起搏者术前房性心律失常 (AA)发生率为 12 .5 % ,术后 12个月为 45 .3% ,术后AA明显增加 ;室性心律失常 (VA)手术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EF值、左室内径、左房内径 ,术后 12个月与术前比较分别为 40 .8%± 5 .2 %vs 5 0 .6 %± 6 .7% ;6 4.2± 9.5vs 5 6 .4± 8.2mm和 39.4± 8.6vs 34 .2± 9.6mm ,P <0 .0 5。DDD起搏者手术前后比较AA、VT、EF值、心腔内径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VVI起搏可使AA增加、EF下降、心腔内径增大 ;DDD起搏对心律失常、EF。
彭亚飞钟玲丁燕生陈良龙李金国王一波林朝贵
关键词:VVIDDD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生理起搏治疗非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系列研究
林朝贵张飞龙陈建华陈良龙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植入生理起搏器,使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右房同时除极,使延长的右房到左房的传导时间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预防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目的;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在左室收缩射血之前提前收缩而移开流出...
关键词:
关键词:起搏治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