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漓 作品数:9 被引量:49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江门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小儿输液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小儿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输液室的员工积极自愿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戴明循环(PDCA循环)针对输液患者经常抱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制订目标、实施与检讨、效果评价,活动前后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输液室的员工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后,护理服务改善明显,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85%提高到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及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胡雪琴 刘杏仙 李翠芳 林漓 黄仲甜关键词:品管圈 患者满意度 小儿静脉穿刺 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单元脑卒中患者疗效影响 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观察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析卒中单元内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内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脑卒中的加强治疗效果。 冯锡洪 邓素荣 林漓关键词:卒中单元 脑卒中 康复训练 整合排班在注射室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践 2013年 目的:探讨注射室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进行整合排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注射室患者需求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需要进行整合排班,将整合后的2013年1月与整合前的2012年3月的门诊输液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全科护士对排班模式相关项目的满意度进行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整合后患者满意度、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整体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P<0.01,P<0.01)。结论:注射室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整合排班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全体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值得不断完善及持续实施。 林漓 林银喜 李慕改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12月在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者724名随机分成观察组288名和对照组436名,两组患者均由输液室各班护士向患者或其亲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针对患者需求特点由巡视班护士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输液相关知识、专科疾病知识、当前健康问题、日常自我护理方法等方面的完全掌握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门诊输液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林漓 黄仲甜 林银喜关键词:门诊输液患者 个体化健康教育 护士整合排班模式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 2014年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指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根据医生用药医嘱,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的层流工作台上对静脉用药进行集中调配,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注射的药液。目前国内各个医院的PIVAS工作环境、流程、基本设施大致相同,但对人力配置及管理缺乏规范化标准,给管理带来一定困难。我院PIVAS自2010年3月成立,经过不断摸索, 赵慧敏 林漓 李星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人力资源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抽血室的实施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在门诊抽血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抽血室2012年2~11月抽血患者709例,按来诊时间顺序分为两组,2012年2~6月334例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抽血工作流程进行抽血。2012年7~11月37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该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抽血。结果观察组的抽血操作失败率、血标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却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门诊抽血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保证患者安全顺利进行诊疗,体现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 林漓 林文芳 林银喜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抽血室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门诊输液投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规范门诊输液工作流程,预防输液投诉的发生。方法:选择200例门诊输液治疗2~7 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方法,即确定预防门诊输液投诉的主题,组建团队,制定流程,分析失效模式的原因,实施改进。结果:两组输液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MEA应用于门诊输液患者,能显著降低患者不满意导致投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林漓 林银喜 黄仲甜关键词:门诊输液 投诉 失效模式 鼻腔扩容术对改善慢性鼻阻塞性疾病患者脑动脉系统血供异常的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鼻腔扩容术对改善慢性鼻阻塞性疾病患者脑动脉系统血供异常的影响。方法对59例同时伴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ranscranialdoppler,TCD)脑动脉血供异常,主诉鼻阻塞的住院患者行鼻腔扩容术。术后1个月开始每月复查TCD至正常,未恢复正常者则复查至术后7个月。以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9例患者共164条脑血管TCD异常,最多5条,最少1条,平均2.86条。术后1—7个月TCD恢复正常37例(占62.71%),好转8例(占13.56%),显效率76.27%,无效14例(占23.73%)。结论部分脑血管TCD血供异常可能是慢性鼻阻塞引起包绕椎动脉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鼻腔扩容术可有效改善脑动脉系统血供。 吴树浓 陈穗俊 何晓峥 卢坚 邹健华 黄纪逸 郭翼华 叶向群 林漓 魏淑梅关键词:血管痉挛 颅内 鼻塞 耳鼻喉外科手术 两种方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皮试结果对比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采用两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配置方法进行皮试,并探讨4组两对患者皮试液浓度与结果的关系。方法从947例门诊需要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的患者排除皮肤对75%酒精过敏患者、12 h内有饮酒的患者和48 h内曾使用H1受体阻断药患者共164例。把剩下783例作为研究对象,把其TAT皮肤过敏试验的结果分为4组:把主诉在外院皮试阳性后被转介我院进行脱敏的116例患者的外院皮试结果设为第1组;第2组采用实验方法配制TAT皮试液对第1组116例进行再次皮试,并将第1组与第2组的皮试结果进行来自同一个体对比。余下667例患者按月份奇偶数日分为第3组和第4组:把奇数日的患者设为第3组,按教科书方法配制皮试液进行皮试;把偶数日的患者设为第4组,采用实验方法配制皮试液进行皮试。实验方法是去除注射器和针头的死腔容量和破伤风抗毒素原液<1 mL/支两个干扰因素对配制皮试液的影响后较精确地配制试液进行皮试。结果第2组使用实验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皮试阳性率为61.21%,明显低于同一个体在外院的皮试阳性率100%:第4组使用实验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皮试阳性率为17.30%,明显低于教科书方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皮试阳性率为2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显示较精确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可能明显降低皮试结果的假阳性率。 张小燕 邓国权 林漓 黄仲甜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 假阳性 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