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建先

作品数:21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文学
  • 5篇代文
  • 5篇现代文
  • 5篇现代文学
  • 4篇叙事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自我
  • 2篇粤港
  • 2篇粤港澳
  • 2篇知识分子
  • 2篇文化
  • 2篇文学创作
  • 2篇小说
  • 2篇孤独
  • 2篇孤独者
  • 2篇港澳
  • 1篇当代小说
  • 1篇新派
  • 1篇新文学
  • 1篇心境

机构

  • 15篇暨南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梁建先
  • 1篇宋剑华

传媒

  • 3篇鲁迅研究月刊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晋阳学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广州城市职业...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陈铨《恋爱之冲突》对思想启蒙的自我反省
2019年
新文学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十年,陈铨的小说《恋爱之冲突》,通过充满逻辑悖论的情节设置、主张自由婚恋的艺术表现,以其尖锐而直白的语言文字,表现出了对"自由恋爱"质疑和否定的鲜明态度,由此引发对五四思想启蒙的沉重反思。文本展现与时代潮流相悖的思想风貌,是陈铨作为深受西方人文精神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面对"西方"与"传统"的深刻认识和自觉反省。
梁建先
关键词:五四启蒙传统文化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路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打造高度的区域文化自信,拥有强大的区域文化软实力,对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同发展、建设经济高度发达湾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必须在打破制度壁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整合媒介资源、推动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上大下功夫,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和谐湾区。
梁建先
关键词:文化认同
中国现代文学中“城俗”叙事的多重视角考察被引量:1
2017年
以"城俗"作为"乡俗"的对立研究点,一般以为"城俗"会因城、乡二者经济结构与地理空间上的不同而凸显出"城"的特色,然而通过启蒙、革命、审美视角考察其在现代文学城市文本中的不同风格,清晰地看到作为精神文化的乡土风俗是如何参与城市文学叙事建构的,以及由此而彰显出"城俗"在"乡俗"根基上的"变"与"不变",并展现出民俗在美学意义上的文化反思以及诗意表达。
梁建先
关键词:现代文学
走向艺术自我弱化的经典剧《雷雨》——以“季刊本”“开明本”“戏剧本”的修改为例
2019年
《雷雨》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后,便受到热捧并迅速被推到前台,它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在话剧史上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然而,仔细对照初刊的《雷雨》和后来的其他版本,发现改动范围相当之大。文章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季刊本""开明本"与"戏剧本"进行版本对读,发现《雷雨》在处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思想主题上走向了一个趋势,即在逐步强化了它作为意识形态经典的同时,却弱化了它作为审美艺术的文学经典存在。
梁建先
关键词:《雷雨》
心远地自偏——论《边城》之主体精神
2018年
沈从文通过小说《边城》,在一个自然无为的空间里展现了纯美的道德人性,他试图通过剔除人性之"恶"去重塑人性之"美",排斥病态"都市"且回归精神"原乡"。这种披着道家"虚静无为"的外衣,其实质却是张扬儒家"人和"思想的乌托邦理想,使《边城》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彻底摆脱五四新文学的启蒙话语,最终只能是一曲沈从文哀叹传统被现代逐渐消解的生命挽歌。
梁建先
关键词:《边城》
欲望的符号 信仰的缺失——论《爱人有罪》
2009年
艾伟在《爱人有罪》中本意是将俞智丽设想为一个高贵的、有着强烈牺牲精神的光辉形象,但是通过对她"高贵"、受虐,以及自我的丧失的仔细分析后发现作家实际上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俞智丽是男性欲望下的一个符号,是不真实的缺乏真正女性情感经验的,同时也可以从这种苦难中看出作者是缺乏信仰的。
梁建先
关键词:《爱人有罪》高贵受虐自我
论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市民叙事
2016年
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市民阶层随着城市化进程而进入了现代文明体系,以为他们与土地不再保持紧密联系的时候,我们通过研究作家所建构的都市想象文本,寻找潜藏在文本表层背后的文化记忆、现实经验、审美意识以及道德理性,却发现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中国市民阶层尽管是在传统文明的传承与西方物质文明的冲击这样一个双重环境里逐步发展壮大的,但终究还是逃不过传统乡土价值观的强大包围与制约,当代市民阶层的文化特质依然属于乡土中国的思想体系范畴。
梁建先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城景”叙事
2014年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城市想象中,"城景"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它还综合了作家创作意图的主观投影、自身生命感知和情绪体验。三种不同视角呈现出了不同的城市形态:启蒙视角下的"城景"是灰暗与衰败的,革命视角下的"城景"是充满了对立与冲突的,自由视角下的"城景"是充满了日常生活审美的。
梁建先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惨怛之呼——论1924-1927年病中鲁迅的心境与创作被引量:4
2016年
1924—1927年间,鲁迅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心境,仅以《呐喊·自序》而言,有学者便统计出“‘悲哀’与‘寂寞’竟出现了15次”之多。鲁迅为什么会感到“悲哀”与“寂寞”?除了几乎使他沦于精神颓唐的启蒙无效与兄弟失和之外,身体疾病——尤其是肺结核症状的愈发严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梁建先
关键词:文学创作心境肺结核寂寞悲哀呐喊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文价值链认同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粤港澳大湾区在城市文化价值链的融合认同上,具备有天然的条件与优势,首先是认同主体在历史地理、人口语言及特色文化上极具同一性;其次是认同客体在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方式上的同内质性;再有通过提炼核心文化价值观、加强政府引导为主的文化传播影响力,以及加大文化与媒介融合发展的认同创新路径,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文价值链的融合与打造大湾区最具竞争的软实力,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梁建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