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长华
- 作品数:94 被引量:306H指数:9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新乡医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的临床应用研究(附85例报道)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该院自2011年初以来开展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85例。结果84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其中腹腔镜辅助9例,平均手术时间62min;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75例,平均手术时间82min。平均住院时间5.7d。术后2周内B超检查结石取净率100%。1例因胆漏行胆囊切除术。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符合患者心理需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刘勇杨帆梁长华刘嘉涪
- 关键词:腹腔镜胆结石
- 抗结核药物所致脂肪肝的临床转归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初治药物敏感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标准化治疗过程中及治愈停药后肝脏密度变化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脏密度不同程度减低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34例,治疗前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和痰菌培养。给予标准化治疗方案,根据3、9、12个月疗程分为3组,治疗3、6、9、12个月及治愈停药后3、6、12个月监测肝脏密度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组于治疗期肝脏平均密度逐渐降低,治愈停药后逐渐回升。6个月疗程组于治疗3、6个月分别有5例和9例脂肪肝,治愈停药后3、6、12个月分别有6、2、0例脂肪肝;9个月疗程组治疗3、6、9个月分别有4、8、11例脂肪肝,治愈停药后3、6、12个月分别有7、2、0例脂肪肝;12个月疗程组治疗3、6、9、12个月分别有5、10、14、14例脂肪肝,治愈停药后3、6、12个月分别有12、10、5例脂肪肝。在治疗过程中部分肝脏密度出现不均匀减低,治疗6、9、12个月及停药后3、6个月肝左叶密度分别为(49.8±4.0)、(45.0±3.9)、(37.0±9.9)、(45.3±8.1)、(48.4±6.6)HU,肝右叶密度分别为(44.0±6.1)、(37.2±7.7)、(25.5±15.8)、(38.5±11.7)、(43.8±9.9)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11、4.512、2.307、2.803、2.291,均P<0.05),治疗3个月及停药后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73、1.199,均P>0.05)。各有2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于治疗3、6个月升高(丙氨酸转氨酶>2倍正常值上限,天冬氨酸转氨酶<2倍正常值上限),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均未检测出异常。结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脏密度逐渐减低并出现不均匀脂肪肝,而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或减轻,脂肪肝程度与肝功能指标(�
- 户彦龙梁长华窦文广李成海宁锋钢侯代伦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临床转归计算机断层成像
- PACS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图像与传输系统(PACS)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方法:利用PACS构建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数据库,建立多媒体网络实习教室,学生使用浏览软件阅读图像并借助软件多种功能分析图像。结果: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结论:PACS改变了医学影像诊断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梁长华杨汇娟
- 关键词:PACS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
- 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的护理观察
- 2010年
- 目的讨论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下肢静脉血栓163例病人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治疗效果良好,有效率100%,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局部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术后认真做好溶栓导管的护理,抗凝溶栓期间严密监测凝血功能,高度重视可能产生的出血、感染等不良作用,及时发现早期处理,才能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 毛华杰梁长华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溶栓护理
- 基于多层感知机算法的CE-T_(1)W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 2024年
- 目的 探索基于磁共振对比增强序列(CE-T_(1)WI)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脑胶质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价值。方法 从公开数据集癌症影像档案库中回顾性分析281例脑胶质瘤患者(甲基化180例,未甲基化101例)的CE-T_(1)WI资料。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和最大最小冗余相关方法被用于特征筛选。采用多层感知机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被用于评价预测性能。结果 基于多层感知机算法的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以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均可用于预测脑胶质瘤患者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且与前两者相比,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有最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模型在训练集中AUC为0.909(95%CI:0.864~0.94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1%和82.50%;在验证集中AUC为0.831(95%CI:0.708~0.91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56%和80.95%。Delong检验显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与临床模型之间AU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训练集:Z=4.718,P<0.05;验证集:Z=2.677,P<0.05)。结论 基于多层感知机算法的CE-T_(1)WI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对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的胶质瘤患者进行有效鉴别。
- 张东莹魏勇马潇越周凤梅梁长华
- 关键词:脑胶质瘤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多层感知机
- 原发性肝癌320排容积CT全肿瘤灌注参数值与微血管密度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320排容积CT全肿瘤灌注参数值与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关系,并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肝癌与MVD值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搜集47例行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全肿瘤测量法计算瘤体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根据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行病理分级。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肝癌各灌注参数值相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分析方法对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肝癌的各灌注参数值、肿瘤MVD以及病理分级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高分化肝癌13例,中分化肝癌24例,低分化肝癌10例。MVD值分别为49.59个/mm^2、64.26个/mm^2、85.27个/mm^2。不同分化程度的原发性肝癌全肿瘤灌注参数值存在差异,高分化肝癌的HAP和HAPI最低,PVP最高,低分化肝癌的HAP和HAPI最高,PVP最低,中分化肝癌介于两者之间。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肝癌与肿瘤的MVD值呈正相关关系(r=0.815,P<0.05)。低MVD计数组原发性肝癌的HAP、HAPI均低于高MVD计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低MVD计数组原发性肝癌的PVP大于高MVD计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全肿瘤灌注参数值能够定量反映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肿瘤新生血管状况,可作为活体无创性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及肿瘤血管生成的测量方法。原发性肝癌的分化程度与肿瘤MVD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MVD与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可在全肿瘤灌注参数值的变化中得到反映。
- 梁长华梁盼刘甲岳军艳窦文广高剑波
- 关键词:肝癌血管生成灌注
- Revolution CT行冠状动脉联合胸主动脉CTA价值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应用宽体探测器CT(Revolution CT)行冠状动脉联合胸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因疑诊冠状动脉和/或主动脉病变而接受胸主动脉联合冠状动脉CTA(A组)及常规冠状动脉CTA(B组)病例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CT均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及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相比,B组主动脉根部、左前降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近段CT均值、SNR及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冠状动脉的ED分别为(3.11±0.57)m Sv和(2.90±0.67)m 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8,P=0.077)。结论Revolution CT行冠状动脉联合胸主动脉CTA具有可行性,临床应用的价值较高。
- 魏勇李强袁红昌梁长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胸主动脉血管造影图像质量
- 眼球穿通伤的螺旋CT表现
- 陈杰岳军艳吴清武窦文广梁长华
- 超声造影、血清AFP、CEA水平对肝癌介入术后微血管侵犯、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对肝癌介入术后微血管侵犯(MVI)、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EUS、血清AFP、CEA对肝癌介入术后MVI、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102例肝癌患者术后经病理分析,证实为MVI的有66例,非MVI的有3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MVI组患者中多发肿瘤、无或不完整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门脉期快速消退的发生率均高于Non-MVI组;血清AFP、CEA水平高于Non-MVI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多发肿瘤、包膜无或不完整是影响肝癌介入术后MVI独立危险因素。经术后1年的随访,102例肝癌患者证实为早期复发有2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患者中多发肿瘤、无或不完整包膜、门脉期快速消退、肿瘤内部坏死、MVI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复发组;血清AFP、CEA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MVI、包膜无或不完整是影响术后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US检查中出现肿瘤多发、无或不完整包膜的肝癌患者术后出现MVI的风险更大;无或不完整包膜、合并MVI的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可能性更高,而血清AFP、CEA对肝癌介入术后MVI、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 李冉范会军徐杰张凯梁长华
- 关键词:肝癌介入术超声造影
- PTCD联合ERCP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临床效果评价
-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MOJ)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2例MOJ患者,均采用PT...
- 王雁飞欧阳小波刘勇梁长华
- 关键词:PTCDERCP胆道支架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