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毋燕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疫情
  • 4篇菌病
  • 3篇碘缺乏
  • 3篇碘缺乏病
  • 2篇碘盐
  • 2篇人间布鲁氏菌...
  • 2篇消除碘缺乏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布鲁氏菌
  • 2篇布鲁氏菌病
  • 1篇地方性氟中毒
  • 1篇碘盐监测
  • 1篇疫情调查
  • 1篇疫情调查分析
  • 1篇疫情分析
  • 1篇疫情监测
  • 1篇饮水型
  • 1篇饮水型地方性...
  • 1篇中毒

机构

  • 10篇焦作市疾病预...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濮阳市疾病预...

作者

  • 10篇许小利
  • 10篇毋燕
  • 8篇冉伟霞
  • 4篇马敏英
  • 2篇王三风
  • 2篇张海青
  • 1篇何景阳
  • 1篇周睿
  • 1篇唐晓燕
  • 1篇任东
  • 1篇孙翔
  • 1篇王利波
  • 1篇夏江
  • 1篇王军
  • 1篇吴保红

传媒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2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年焦作市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2017年焦作市布鲁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布鲁菌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年焦作市布鲁菌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焦作市共报告新发布鲁菌病病例133例,发病率3.7/10万,发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男女发病比为2.91∶1;发病主要集中在3—7月份,占60.15%(80/133);焦作市11个县区均有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1.95%(109例);感染途径多样,其中接触犊羔发病最多,患病40例,占30.08%,其次是食用乳肉制品和饲养放牧,分别患病38例、36,各占28.57%、27.07%。结论焦作市布鲁菌病发病呈下降趋势,有明显的季节性,食用乳肉制品感染应该引起重视。今后应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监测,采取联防联控和宣传教育措施以控制疫情。
王华楠许静轩张中操毋燕冉伟霞李堂赟王三风许小利
关键词:布鲁菌病疫情分析
焦作市2011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焦作市2011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人间布病)流行因素,掌握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焦作市2011年常规疫情监测人间布病157例,分布在10个县(市、区),以3~6月份发病较高,发病多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占发病总数的76.43%;感染途径呈多样性,感染与日常生活接触有关;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20天,57.32%的病例通过疾控中心门诊发现;发生聚集性病例的村庄有2个,重点人群血检1578人,琥红平板试验阳性率为6.52%。结论焦作市人间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与牲畜接触的频率相对较高有关。应进一步提高基层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广泛开展人间布病健康知识宣传;聚集性病例发生在贩卖、屠宰、养殖、皮毛加工比较集中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的村庄,重点人群监测对控制疫情发现病例非常必要;探索人间布病有效防控机制非常重要。
许小利冉伟霞毋燕马敏英
关键词: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
河南省焦作市居民户碘盐监测质量评价
2010年
目的了解国家新的碘盐监测方案下发后,影响焦作市各县市区居民户碘盐监测的因素,评价碘盐监测系统以及监测质量。方法采取问卷了解专业人员对碘盐监测的认知情况,从抽样、现场、实验室和数据录入上报4个环节评价监测质量;盐碘含量均按照国标GB/T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定量测定。结果问卷没有专业人员能够全部正确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率在96.30%-11.1%之间;"缺乏经费支持"和"专业人员少"等是影响居民户碘盐监测工作开展的因素;50%的县市区入户核实真实采样率达100%;80.00%的县市区抽样记录表填写完整、按时上报;录入上报正确率99.69%;碘盐监测软件存在系统不稳定、操作不方便等诸多问题和弊端;40%县市区实验室样品检验符合率在70%以上,检测技术较好、真实性较高。结论新的碘盐监测方案仍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需要不断加强对碘盐监测的督导检查,理顺居民户监测的各个环节;加强专业防治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保证监测工作的可持续性;监测方案需要进一步修订,监测软件在人性化设计、使用功能方面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许小利毋燕张海青孙翔冉伟霞
关键词:碘盐
焦作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目标评估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焦作市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进行考核评估。方法按照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要求,采取现场考评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碘盐,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结果各县(市、区)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以及健康教育综合考评均在81分以上;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0.63%~98.60%之间;儿童尿碘中位数在170.0~341.5μg/L之间,低于50μg/L的比例均在15.00%以下,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平均分数在3.3~4.6分之间。结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任重而道远,建立更完善的消除碘缺乏病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许小利毋燕冉伟霞
关键词:碘缺乏病
焦作市2008—2011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2008—2011年焦作市碘盐监测结果,了解碘盐的质量及食用情况,探讨今后工作措施与策略。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及本市实际情况,焦作市对盐库和居民户两个层次进行监测。盐碘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WS/T 107-2006),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结果盐库碘盐监测2008年批质量合格率为96.43%(27/28),其他年份批质量合格率均为100.00%,各年度样品合格率均为100.00%;居民户碘盐监测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逐年上升,非碘盐率逐年下降,居民食用碘盐质量逐年提高。结论卫生部门不再开展盐库(生产加工层次)监测,居民户碘盐质量把好源头关很关键,探讨建立碘盐监测工作模式,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
许小利冉伟霞毋燕马敏英
关键词:碘盐碘缺乏病
2007年河南省焦作市造店村布鲁杆菌病疫情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焦作市造店村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感染状况,分析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采取访谈方式了解基本情况,采取普查方式搜索病例及收集有关信息;对重点人群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了解感染状况;运用病例一对照分析确定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造店村重点人群布病感染阳性率为6.26%(27/431)。自2003年以来共有病例32例,男女之比为7:1;发病年龄以30-40岁青壮年最多,占34.38%(11/32);职业主要是饲养和屠宰;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死羔犊、牲畜内脏、肉及血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触死羔犊、宰杀、饲养为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8.28、5.85、2.96,P〈0.05]。结论造店村布病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牲畜没有进行检疫、免疫,病畜作为传染源扩散蔓延和长期存在,群众缺乏布病自我防护意识,通过接触死羔犊、宰杀和饲养过程接触感染,导致人间布病疫情的不断发生。
许小利王利波毋燕唐晓燕何景阳张海青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疫情流行病学研究
2000—2005年河南省焦作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 分析河南省焦作市布鲁氏菌病流行因素,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常规疫情监测和人间布病主动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焦作市2000~2005年常规疫情监测布病102例,分布在9个县市区;以4~6月份发病较高;发病多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占发病总数的82.4%;感染途径是主要与流产羔羊接触,占41.2%;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75d;发病比较集中的疫点有2个。主动监测1119人,皮肤过敏试验阳性65人,阳性率5.8%。结论 河南省焦作市布鲁氏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季节发病高峰可能与产羔季节有关,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与牲畜接触的频率相对较高有关,疫点发生在贩卖、屠宰、养殖、皮毛加工比较集中的村庄,人间主动监测阳性率较高,预示可能疫情有扩大趋势;应深入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基层防治技术水平,做好人间和畜间布病监测工作,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许小利王军吴保红毋燕石凌云任东周睿夏江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疫情
2009—2012年焦作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焦作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转情况,掌握焦作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对全市589个病区村饮水现状和改水工程情况采用一村一表进行调查;每年随机抽取10个武陟县改水工程进行运行情况调查,每处工程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氟浓度;随机抽取5个病区村作为监测村,开展一般情况、8~12岁学生氟斑牙、25岁以上氟骨症病情监测;水样采集与保存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2006);水氟浓度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测定;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s法;临床和X线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病区村改水率80.48%,受益人口达63.70万人;监测改水工程30个,全部正常运转,水氟含量合格工程25个,合格率为83.33%;监测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呈下降趋势,但只有1个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P<0.05);检出氟骨症病例40人,检出率为26.67%,均为轻度病例。结论焦作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水进度加快,要加强卫生与水利部门协作,保证病区改水工程建一处、合格一处;该市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下降不明显,应继续加强监测,关注病情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评估防治效果。
许小利冉伟霞毋燕马敏英
关键词: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氟斑牙氟骨症
焦作市疟疾防治历程及消除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了解焦作市疟疾流行概况及防治历程,总结焦作市消除疟疾工作经验,评价疟疾防治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达标后的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焦作市1950—2016年疟疾防治规划、计划、技术方案、疫情报告数据、防控措施和效果等资料,按照国家《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消除措施、保障措施、防控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疟疾曾经是严重危害焦作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寄生虫病之一,经过60多年的反复防控,全市疟疾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疟疾发病率从最高185.19/万(1954年)降至1984年的1/万以下,2010年起无本地病例报告。全市疟疾防控工作经历了控制流行、基本消灭、基本消灭后监测、消除疟疾四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焦作市按照《河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建立了消除疟疾机制,年血检率达2‰以上,疟疾监测网络健全,发生的43例输入性疟疾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结论焦作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7年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期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
王华楠许静轩李堂赟毋燕冉伟霞张中操王三风许小利
关键词:疟疾
2015年焦作市消除碘缺乏病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焦作市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完成情况,总结防治经验,为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查看碘缺乏病管理资料,分别采集居民户盐样、8—10岁儿童和孕妇尿样,触诊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结果各县(市、区)组织管理评价得分合计均在85分以上;合格碘盐食用率全市为92.41%,一个县(区)小于90%;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均小于5%,尿碘中位数在174.45~231.47μg/L之间,尿碘水平低于50μg/L的比例最高为10.00%;孕妇尿碘中位数在131.60—203.85μg/L之间。结论焦作市各县(市、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消除碘缺乏病成果不稳固,一个县(区)合格碘盐食用率和四个县(区)孕妇尿碘水平未达到消除标准,下一步要加强碘盐管理、密切关注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变化,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持续消除碘缺乏病。
许小利许静轩冉伟霞李堂赟毋燕马敏英
关键词:碘缺乏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