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捍平

作品数:28 被引量:264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骨折
  • 4篇软骨
  • 4篇缺损
  • 4篇肿瘤
  • 4篇羟基磷灰石
  • 4篇基因
  • 4篇关节
  • 4篇关节炎
  • 3篇人工骨
  • 3篇细胞
  • 3篇纳米
  • 3篇内固定
  • 3篇骨关节
  • 3篇骨关节炎
  • 3篇恶性
  • 2篇单克隆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性关节炎
  • 2篇掌指

机构

  • 18篇深圳市急救医...
  • 9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中南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深圳市东湖医...

作者

  • 28篇江捍平
  • 18篇王大平
  • 10篇张洪
  • 5篇朱伟民
  • 4篇熊建义
  • 3篇肖建德
  • 3篇刘黎军
  • 3篇周伯平
  • 3篇刘建全
  • 3篇杨桂林
  • 3篇阮建明
  • 3篇陆普选
  • 2篇陈清
  • 2篇冯文哲
  • 2篇李皓
  • 2篇贾清旺
  • 2篇欧阳侃
  • 2篇许四虎
  • 2篇陆伟
  • 2篇张成裕

传媒

  • 1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3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32
2005年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从而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皮内试验、肌肉植入试验、骨植入试验等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这种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无毒,无热原性,植入兔肌肉后逐渐发生降解。结论此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江捍平王大平阮建明朱伟民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人工骨生物相容性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缺损修复实验中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进行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别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监测两组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通过ROI方法定量对比两种材料植入区和正常区放射性浓集比值,nano-HA人工骨组成骨作用优于HA人工骨组,骨缺损修复能力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
江捍平王大平朱伟民熊建义阮建明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纳米人工骨骨缺损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掌指骨骨折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在治疗掌指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掌骨骨折 9例 ,15处 ,指骨骨折 6例 ;其中粉碎性骨折 4例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8~ 5 0岁。结果  15例随访病例显示 ,骨折愈合良好 ,X线片显示骨折于 6~ 10周愈合 ,骨痂生成较多 ,后期复查示骨痂能较好地塑型。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畸形愈合 ,无取出内固定后再骨折、内固定松动折断等发生 ,无金属过敏及排异反应 ,无骨质疏松 ,掌指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掌指骨骨折时对不易用钢板和克氏针固定的骨折、多发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时操作简便、固定切实等优点。
王大平江捍平
关键词:掌指骨骨折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
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VEGF mRNA和bFGF mRNA表达及意义(英文)
2004年
目的 研究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VEGFmRNA ,bFGFmRNA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骨肿瘤脱钙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原位杂交染色法。结果  15例骨软骨瘤仅 1例VEGFmRNA ,bFGFmRNA共同阳性 ,4 5例骨恶性肿瘤VEGFmRNA阳性 2 5例 (5 5 .6 % )和bFGFmRNA阳性 2 8例 (6 2 .2 % ) ,骨恶性肿瘤两者阳性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 (P <0 .0 0 5 )。组织学分级I级和无原发灶外转移骨恶性肿瘤VEGFmRNA ,bFGF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原发灶外转移病例。骨恶性肿瘤中VEGFmRNA表达与bFGFmRNA表达呈密切正相关。结论 VEGFmRNA和bFGFmRNA表达可能与骨恶性肿瘤恶性程度、生物学行为和转移发生有密切关系 ,两者均为重要促血管生成因子。
王大平江捍平肖建德李贺君刘建全熊建义刘黎军张洪
关键词:骨软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原位杂交
骨延长术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4年
江捍平王大平张成裕
关键词:骨延长肢体畸形骨再生
中药多糖双氯芬酸抗肿瘤作用的初探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中药多糖双氯芬酸体外抗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存活实验(MTT法)来计算出中药多糖双氯芬酸作用于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研究其抗Hep-G2的时间-效应关系,探讨肝癌细胞(Hep-G2)对中药多糖双氯芬酸的药物敏感性。结果中药多糖双氯芬酸作用2、3、4、5和6d时,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0%、36%、78%、75%和70%,于第4天达到最大。中药多糖双氯芬酸作用于Hep-G2细胞的IC50值为(2.50±0.12)×10-2μg/mL,而阳性物5-氟脲嘧啶作用于Hep-G2细胞的IC50值为(1.42±0.05)×10-2μg/mL,中药多糖双氯芬酸杀伤细胞的作用较弱于5-氟脲嘧啶(P<0.01)。结论Hep-G2细胞对中药多糖双氯芬酸敏感,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应。
张洪江捍平
关键词:中药药物敏感性抗癌作用
慢性关节炎和正常大鼠软骨及滑膜基因表达的差异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原发性骨关节炎被确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疾病。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从基因表达水平在同一载体上同时进行多基因检测,从而考察骨关节炎的滑膜与软骨基因表达类型,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骨关节炎相关发病机制及为基因治疗提供依据。目的:通过比较骨性关节炎和正常关节的软骨与滑膜的基因谱变化,筛选出骨性关节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其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骨性关节炎的基因多态性。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提取模型组和对照组的膝关节软骨与滑膜细胞,提取总RNA。用含588个基因的cDNA芯片进行微阵列基因检测,数据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和聚类分析。结果与结论:骨性关节炎大鼠及正常大鼠软骨及滑膜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骨关节炎大鼠软骨与滑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82个,其中上调的基因有27个,下调的基因有55个。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筛选出骨关节炎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可发现新的相关基因。骨关节炎的发病涉及多种基因的表达异常,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将为进一步研究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致病相关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朱伟民陆伟韩云周可欧阳侃彭亮权冯文哲李皓何春耒王大平江捍平
关键词:基因表达CDNA微阵列单克隆软骨组织工程
双基因共表达载体的诱导表达优化及质粒稳定性被引量:1
2006年
考察IPTG及乳糖对含pTrx-AEP的BL21(DE3)诱导情况,SDS-PAGE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菌浓变化,探讨乳糖替代IPTG的可行性,并在有选择性压力情况下传代,考察pTrx-AEP质粒稳定性,质粒突变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传代对蛋白表达的影响不显著。
张洪江捍平
关键词:IPTG乳糖质粒稳定性
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对胫骨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分型及治疗方面的进展、所取得的一些共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对该病的诊治提供较全面的认识。
江捍平张洪
关键词:胫骨PILON骨折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被引量:46
2004年
江捍平王大平
关键词:骨关节炎动物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