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缉安

作品数:25 被引量:38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热流
  • 7篇盆地
  • 6篇岩石
  • 5篇油气
  • 4篇柴达木盆地
  • 3篇地热流
  • 3篇生热率
  • 3篇青海柴达木盆...
  • 3篇热结构
  • 3篇陆架
  • 3篇大地热流
  • 2篇地热资源
  • 2篇岩石圈
  • 2篇岩石圈热结构
  • 2篇热导率
  • 2篇西段
  • 2篇沉积岩
  • 2篇大陆架
  • 1篇地壳
  • 1篇地热场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中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冶金部
  • 1篇青海石油管理...

作者

  • 25篇汪缉安
  • 9篇汪集旸
  • 8篇邓孝
  • 7篇陈墨香
  • 6篇张菊明
  • 5篇杨淑贞
  • 5篇张文仁
  • 4篇徐青
  • 4篇沈显杰
  • 4篇赵平
  • 4篇沈继英
  • 3篇熊亮萍
  • 3篇李雨梁
  • 3篇黄忠明
  • 2篇汪集
  • 2篇胡圣标
  • 2篇邱楠生
  • 1篇罗定贵
  • 1篇陈国达
  • 1篇黄少鹏

传媒

  • 4篇地质科学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地球化学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1994年中...
  • 1篇1990年中...
  • 1篇1993年中...

年份

  • 2篇1997
  • 2篇1996
  • 6篇1995
  • 5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9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热流被引量:63
1995年
根据17个稳态顺序测温数据和7个井温测井及静温数据计算的地温梯度,及220余块岩石热导率的实测数据,分别计算了17个实测热流值和7个估算值,它表明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热流值多在40~50mW/m2,其中以盆地中部为最高,可达65~72.3mW/m2;北部多在40~45mW/m2;西部边缘及西南部热流值偏低,分别为35~40mW/m2和30~35mW/m2。盆地的平均热流值为44.05mW/m2.盆地的热流分布特征与盆地的性质和其自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是一致的。
王钧汪缉安沈继英邱楠生
关键词:地温梯度热导率热流塔里木盆地地热流
南海北部大陆架西段地热条件与油气资源前景被引量:2
1996年
北部湾盆地下第三系由于油源母质特性原因和适于生油的空间相对局限,总体上看,天然气的潜力大于石油。生油岩与地温条件在空间上的配置适当决定了珠三盆地油气资源的良好前景。较高的地温与古地温环境是莺琼盆地成为南海北部大陆架天然气富集区的重要条件,较高的地温不仅使盆地中西部上第三系烃源岩能够广泛生气,也是本区有巨大远景的深成高压气(盆地中、西部)与浅成生化成因气的形成与富集的重要条件。
汪缉安邓孝陈墨香李雨梁黄忠明
关键词:油气藏油气资源大陆架
油气地热研究现状与问题
<正>以探明油气资源为目的的地热研究从理论到技术方法的完善并获得有效的应用,在国内外尚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我国油气区地热研究在推动地热学科发展的同时,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就较普遍的问题提出浅见,供同行研究讨论。
汪缉安
文献传递
大陆碰撞造山带复合叠加型岩石圈热结构——以云南三江地区为例被引量:10
1992年
在获得云南一批大地热流、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提出并建立了云南三江地区大陆碰撞造山带复合叠加型岩石圈热结构模式。这一模式有助于了解云南三江地区三叠纪以来构造作用产生的深部热背景,从地热学角度探讨了区内岩浆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的分布规律。
徐青汪缉安汪集旸
关键词:岩石圈热结构热流造山带
云南地热资源──以腾冲地区为重点进行解剖被引量:15
1997年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这些地热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①高温水热系统;②中-低温水热系统;③“隐伏型”地热资源。根据地热背景(大地构造和热流)和热显示,本研究首先对各构造单元中的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然后重点分析了腾冲地热区的地热资源及其热源和水源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腾冲地热田形成于板块的碰撞带,其丰富的高温水热系统地热资源的主要形成机制是:①高温热能来自地幔以及地壳中的熔融岩浆囊;②丰富的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通过断层(特别是活断层)的循环并与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水混合。本文提供的资料表明,腾冲地热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发电和发展旅游业,在东川一个旧一线(东经103°20′)以西地区,中─低温地热资源一般钻进深度不到1000m就能开发出来。
徐青李翠华汪缉安陈墨香
关键词:地热资源地下流体
云南大地热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24
1992年
本文在云南大量钻孔地温测量和岩石熱导事测定基础上.得到基本上能覆盖全区,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29个,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对测定热流值进行了地形校正,按地质特点分出:1)腾冲地洼区高热流区,平均值为93.6mW/m^2;2)滇西地洼区中热流区,平均值为59.2mW/m^2;3)川滇地洼系昆明地洼区高热流区,热流平均值为85.4mW/m^2;4)巴颜额拉地洼区丽江-洱源区,平均热流为80mW/m^2;5)滇东南地洼区低热流区.热流值变化在37-70mW/m^2.其中半数在50mw/m^2以下.总起来看云南地区平均热流值较高,热流数据离散度大,这与本区地质特点相一致.
徐青汪缉安汪集旸张文仁
关键词:大地热流
中国东南地区岩石热导率值的分析被引量:18
1994年
测定我国东南地区712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计算了各类岩石的平均热导率值。该区中沉积岩的热导率值普遍高于华北地区同类岩石的热导率值。砂岩和泥岩的平均热导率值分别为3.41±1.22W/m.K和3.59±1.19w/m.K,而且在区域上同类岩石的热导率值变化幅度很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岩石的热导率值主要受控于其矿物成分,特别是石英的含量。为了确保该地区实测热导率数据的可靠性,对部分样品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检测,并在此基础上选送7块样品到美国地质调查所用稳态的分棒法进行检测,结果十分一致。在计算热流值时,根据该地区沉积岩的特点采用厚度加权平均热导率值,从而使我国东南地区的实测热流值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靠性。
熊亮萍胡圣标汪缉安
关键词:岩石沉积岩
热流和岩石生热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1996年
通过花岗岩体和中下地壳剖面岩石生热率的研究,显示出花岗岩体内生热率的分布至多样性;华北下地壳变质岩的生热率介于0.2-0.4uW/m3之间,其对热流的热贡献较小;地壳岩石生热率总体上是深度不连续的递减函数。中国东南地区出露着大面积的中生代花岗岩体,实测热流和岩石生热率没有得出可信的线性关系。结合对现有热流省资料的认识,提出了对热流和岩石生热率关系的新看法,解释了以往线性关系的不稳定性,估算出正常陆壳厚度的热流下限应为29.5mW/m2。
赵平汪集汪缉安
关键词:热流生热率岩石
华北断陷盆地热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80
1990年
地热场主要受基底凸凹相间的地质构造格局控制,具有高低相间的带状分布特点。在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G和大地热流值Q均较高,一般G=3.5—5.0℃/100m,Q=63—84mW/m^2;而凹陷区则较低,G=2.7—3.5℃/100m,Q=46—59mW/m^2。全区=3.58℃/100m,=61.5±13.4mW/m^2,这说明全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值和局部热异常。地热场数学模拟结果和实测地热资料对比,相符较好。构造单元的地热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壳浅部岩石热性质在横向上及纵向上的不均一,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向上传导过程中,于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
陈墨香汪集旸汪缉安邓孝杨淑贞熊亮萍张菊明
关键词:地热场盆地断陷
云南地热资源展望
本文据区域地温与大地热流研究结果对云南地热资源(重点是"隐伏型" 地热资源)潜力作一粗略展望。文中介绍了云南地热特征基本轮廓,并据此作出的地热资源估算结果。最后就勘探、开发地热能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汪缉安徐青张文仁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