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如桂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纬向
  • 2篇纬向风
  • 1篇东太平洋
  • 1篇遥相关
  • 1篇月平均
  • 1篇振荡特征
  • 1篇中国气温
  • 1篇涛动
  • 1篇年际
  • 1篇年际振荡
  • 1篇气温
  • 1篇热带
  • 1篇热带季风
  • 1篇准两年振荡
  • 1篇南方涛动
  • 1篇距平
  • 1篇季风
  • 1篇海气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作者

  • 3篇沈如桂
  • 1篇陈多
  • 1篇尤丽钰

传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1991
  • 1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空纬向风准3.5年振荡特征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利用1968—1985年!NMC 客观分析700和200hPa 月平均纬向风,对其准3.5年振荡(SO)作了研究。发现其主要活动于180—150°W 南北太平洋及25—35°N 纬带上。其传播特征为赤道上向东、副热带基本向西而中纬向东;50—90°E 间经向传播不明显,而太平洋上向北。CEOF 分析表明,其方差主要集中于第1,2分量。对其演变及与东太平洋赤道海温的 SO 分量间关系也作了研究。
陈多陈隆勋沈如桂
关键词:纬向风东太平洋遥相关月平均距平
中国气温的年际振荡及其与海气振荡的关系被引量:1
1991年
对中国47站1933、1—1987、12月平均气温资料进行功率谱分析表明,中国气温存在明显的准两年振荡(QBO)和准3.5年振荡(称为SO)。 用CEOF方法对中国160站气温QBO和SO分量研究表明:振荡具有传播和驻波的混合。传播路径一条由华北向南向西,另一条由华南向北向西。 文章还对中国气温和东太平洋赤道海温进行了滞后相关分析。
陈隆勋陈多沈如桂夏韵
关键词:准两年振荡海气南方涛动纬向风
高层辐散对热带季风发展的作用被引量:3
1990年
采用欧洲中心格点资料分析发现,最初影响东亚的热带季风是源于75°~90°E地区的近赤道强西风。当6月这支强西风出现季节性北移后,东亚季风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流层上层热带东风带上的高层辐散,对低层近赤道西风向北伸展起触发作用;而副热带西风带上的高层辐散,有利于低层倒槽的发展,从而引导热带季风继续北上。由于高原地区副热带环流的经向发展,促成东、西风带上辐散作用的连结,可能是引导低层热带季风伸向东亚的一种机制。随着热带季风的到来,华南前汛期盛期暴雨具有热带季风雨的性质。造成暴雨的降水切变线是一种夏季风天气系统。水汽输送计算表明,华南前汛期盛期降水的水汽,主要是由这支源于近赤道强西风的热带季风所输送的。
尤丽钰沈如桂冯志强
关键词:热带季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